首页 >> 边海观察 >>

万佳:马克龙访华,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4日作者:资料来源:浏览次数:4970

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法国总统马克龙于2018年1月8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是2018年第一位访华的外国元首,也是十九大后到访中国的第一位欧洲国家元首。对于中法两国来说,这都是“开年外交”,在外交议程上具有重要象征意义。马克龙自去年五月上任之后,无论是在改革法国经济,还是发展中欧关系,亦或在国际事务上都希望能有所作为,提高法国的影响力以确立法国作为欧洲“领头羊”的地位。


(一)马克龙访华期间

签下多项大单


西安是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行程中重要的一站,西安y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及“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此次选择西安作为首访城市具有多重政治与文化意味,表明了马克龙希望传递出欧洲和中国将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框架内加强合作的信号,更是奠定了此次访华将进一步加深中法合作的基调。马克龙明确提出,希望通过此访,双方建立起高层和各领域更密切的沟通对话,强化两国经济联系和航空航天、核能等重要领域合作,增进教育和文化交流,共同谱写法中合作新篇章。


在电商领域,9日,京东集团与法国商务投资署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京东将为法国品牌和零售商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让法国商品快速便捷地抵达中国消费者的手中,并在2019年底达到20亿欧元的销售目标。此外,京东集团还与法国工业巨头法孚集团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京东计划投入1亿欧元(约8亿元人民币)购买法孚先进的分拣技术。


在航空领域,厦门航空与法国赛峰集团签订150台发动机采购及20台发动机大修备忘录,总价值为20.5亿美元。同时,春秋航空也与赛峰集团签署了价值29亿美元的飞机发动机采购协议,这份合同订单也是此次中法经贸合作项目中签署正式合同的最大一单。此外,海航集团也与法国赛峰集团、泰雷兹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为旗下航空公司采购发动机和客舱娱乐系统。空客与空客天津总装线签署了另一份框架协议--将天津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的产量逐步增加至每月6架。


在核电领域,从2007年开始,中法双方企业就着手对一个投资近千亿元人民币的核循环项目进行合作。经过长达十年的协商,该项目终于在9日签署了相关协议备忘录。中核集团发布一则简短的消息显示,中核集团和法国新阿海珐集团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相关协议备忘录,与法国法马通公司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这两份文件的签署是落实《中法两国深化民用核能合作的联合声明》的具体举措,将开启中法核能合作新纪元,进一步推动中法两国乃至全球核能未来发展。


在卫星通讯领域,欧洲通信卫星公司(以下简称“欧卫公司”)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在人民大会堂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就面向“一带一路”地区共同开拓卫星通信业务达成共识。根据协议,本次合作初期将利用EUTELSAT 172B卫星提升中国联通从北美西海岸到亚洲和大洋洲的卫星通信服务能力,第二阶段欧卫公司将在"一带一路"地区为中国联通提供定制化卫星通信服务。


在经贸领域,1月9日,在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与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部长勒梅尔共同签署了《关于成立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的谅解备忘录》。根据该备忘录,企业家委员会旨在搭建两国企业交流平台,提供政府与企业间高效沟通渠道,切实推动中法经贸合作。而中法企委会阵容相当豪华,都是中法两国的顶尖企业,涵盖先进制造、农业食品、生物医药、金融服务等各个领域,既突出了核能、航空、汽车等中法传统领域合作的示范作用,也显示出金融服务、跨境电商、节能环保等新领域合作的潜力。


在养老领域,中国商务部10日宣布与法国签署关于“银色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意味着中法养老领域合作将提速。该备忘录旨在落实两国领导人关于推动养老领域合作的共识。根据该备忘录,双方拟成立银色经济合作指导委员会,加强政策沟通和专家互访交流,鼓励两国企业开展银色经济领域的贸易投资合作。


(二)《中法联合声明》

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马克龙访华期间,中法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决定在相互信任、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水平,并于2018年1月9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联合声明》相较以往中法的联合声明,突出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依托于联合国框架的全球治理模型。声明第一点即强调“中法两国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坚持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促进世界和平、繁荣、可持续发展和安全”。《联合声明》中反复提及“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涉及区域安全(朝鲜半岛、叙利亚、利比亚、中东和平进程、伊朗、非洲)、反恐、网络国际规范、人权保护、气候变化等诸多方面。法国总统马克龙坚持的“多边主义”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全球主义”不谋而合,这也是中法建立基于高度互信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


第二,进一步深化两国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务实合作。在《联合声明》中两国达成了多领域的切实合作规划,将全面深化在民用核能、航空、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等法国具有优势的领域的合作。声明第十九条中“法方欢迎‘一带一路’倡议,中法两国同意本着互利原则探讨具体合作项目”,反映了法方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充分重视。这一声明也与马克龙此次访华行程的演讲中,反复提及“此项倡议是‘双向’和‘共享’的,中国和欧洲必须合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相呼应。


第三,在气候变化与环保领域达成共识。《联合声明》指出,中法两国将采取切实行动,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和及时落实。2017年12月19日中方正式宣布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推动“绿色发展”、“绿色理念”等理念与法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逻辑不谋而合。此前在西安的演讲中,马克龙就强调在气候变化领域“中法共同领导”,充分肯定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做的贡献。未来两国在绿色能源、环境保护、先进减排技术等领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三)马克龙新政府

对华政策的“两面性


中国是法国第六大贸易伙伴,也是法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法国视中国为其大国外交的重要战略伙伴,强调 “中国是法国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欲加强与中国在经贸、投资、“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为此,马克龙政府将“一带一路”视为中法合作的重要抓手。去年11月,“一带一路”巴黎论坛首届会议就是在法国举行,这是欧洲大国中首个关于“一带一路”的高端对话平台,也是中法双方落实两国元首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合作共识,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法国发展战略有效对接的有益尝试。马克龙首次访华先抵西安以及中法联合声明中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欢迎都表明,马克龙政府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大力强化中法关系。


然而,马克龙新政府对华政策中还有另一面。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法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在2016年达304亿欧元,法国感受到来自中国之崛起的压力,就连马克龙本人也不得不承认“现在,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很大,投资很多,其金融实力令我们难以望其项背”。正是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下,法国不得不一方面应对国内经济不振的困局和国际影响力下滑的态势,另一方面又希望借中国之崛起来刷新国际声望并从中获利。


在中国竞争力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法国视中国为竞争者,要求所谓“公平”贸易和投资,对华防范和疑虑的一面也在加强。特别是受法国和欧洲保护主义思潮抬头的影响,马克龙政府为确保其执政地位在具体的政策层面需要兑现竞选时对选民的承诺。为此,马克龙提出建设“保护性欧洲”,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具有保护主义倾向的防范措施,包括要求欧盟管控外资进入“战略性产业”,反对向外企提供税收优惠,在公共采购上优先“欧洲制造”等。去年9月,法德意三国还联合向欧委会提议设置欧盟外资审查法律框架,对外国企业的收购行为是否带有所谓“政治动机”进行审查。12月,欧盟又发布主要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新规,并发布报告妄指中国存在“市场严重扭曲”。因此,马克龙政府对华政策中的消极面也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小结


马克龙访华期间,法国与中国在金融、航空、电商、养老、农业等多项领域签下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同时双方就《中法联合声明》重申了中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作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马克龙踌躇满志,力图建立一个以法国为中心的世界关系网,将法国推上世界舞台的高地。明显地,一方面法国在“竞争、合作”的国际动态中,被迫转变一贯骄傲的强者姿态,寻求与中国的合作机遇,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时刻面对中国崛起的压力,这种矛盾心理也使得马克龙政府的对华政策出现了正反两面的矛盾。


虽然存在竞争因素,但和平、友好、合作是中法关系的主流。两国元首一致同意,秉承友好传统,推动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法国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西方的法国和东方的中国应该更多地超越话语和身份认知上的分歧,从彼此的共同利益出发,不仅要推动中法关系行稳致远,还要“共同坚持和维护多边主义,加强在联合国和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框架下合作,携手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推动国际秩序良性变革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担责任。



本文作者:万佳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研究生

编辑:付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