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专家,乌兹别克斯坦世界经济与外交大学教授乌鲁别克·哈萨诺夫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在国际体系稳定机制失效的背景下,许多国家都寻求以自身利益为主的务实政策,首要条件是对于本国在世界和本地区的地位有建设性的理解。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实施了新的外交战略,主要目的是在中亚营造互信、睦邻、合作的氛围。中亚各国也都肩负着转型时期的共同任务,即改革政治和经济结构。这也使得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态势正在形成:中亚各国之间正加强合作,增进政治互信,使其成为一个更加独立、可预测和稳定的地区。
专家认为,中亚全新关系模式的出现,实际上导致了该地区国家利益的转变。各国对新态势的实际适应和应对只有在两个或多个国家采取联合行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正是得益于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双边关系的新水平,本地区开始形成密切的区域互动。新态势使中亚各国之间的经贸联系显着加强。因此,到2017年底,乌兹别克斯坦与该地区国家的贸易额增长了20%,超过30亿美元。正如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在阿斯塔纳举行的中亚国家元首峰会上所指出的那样,未来几年内双边贸易额将达到50亿美元。同时,中亚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在过去四年中增加了50亿美元,到 2020年将超过280亿美元,俄罗斯在中亚累计投资超过200亿美元。这一切都表明,目前中亚市场对俄方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专家同样指出,在2016年9月至2021年7月期间,随着周边国家元首在双边工作会议和国际组织框架内对话中达成共识,本地区国家边界划定谈判趋于密集和持续,各方在划定边界线方面已经达成妥协,包括边界线中复杂且颇有争议的部分。
同时,中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取决于邻国阿富汗如何全面融入该地区经济进程,不考虑阿富汗因素就不可能确定共同的区域议程。将当今的阿富汗融入区域经济进程的全方位援助被确认为优先事项之一,而乌兹别克斯坦在加强阿富汗和平进程的国际努力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最后,专家强调,中亚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协调配合,不仅会显著增强该地区的国际主体性,也有利于有效支持和保护其利益。地区新政治态势的形成证明中亚各国睦邻友好合作有助于保持健康友好的氛围,为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并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支持。
10月7日,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布拉德利·贾丁与布什政府与公共服务学院研究助理爱德华·莱蒙合作撰文指出,随着美国军队撤离阿富汗,中国与俄罗斯正在加强对中亚地区的安全援助,以遏制该地区成为恐怖主义势力的根源,并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目前,中俄两国并未在中亚地区开展大国竞争。
俄罗斯担忧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日益紧张的关系,计划由其领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于本月在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边境进行四次军事演习。随后,与阿富汗及塔吉克斯坦均直接接壤的中国也与塔吉克斯坦开展反恐演习。
专家指出,美国在“9·11”事件后进入阿富汗开展军事行动,将其作为中亚地区的后勤枢纽,并在邻国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建设军事基地,修筑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边界设施。但是从2014年后,美国在中亚地区的经费资助、军事演习及设施建设急剧减少。因此2021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中亚各国对美国再次入驻均持消极态度。
俄罗斯在中亚长期具有强大的军事影响力。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设有军事设施,具备独联体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安全保障机制,并在美国撤军后的中亚地区军火市场占有近半份额。与中国重视发展中亚国家的公安与国家安全部门以作为本土安全屏障不同,俄罗斯倾向于开展军事合作,俄罗斯不仅开展与平均规模达到中国两倍的军事演习,还具备叙利亚战争及对阿富汗的直接武装干预等丰富的战斗经验。
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在近年来快速扩大。中国在俄罗斯技术较为落后的领域,如无人机领域成为中亚国家的重要合作伙伴,并通过双边或者上合组织开展多次军事演习。
专家认为,中国与俄罗斯目前在中亚地区尚未开展大国竞争。中国对俄罗斯在中亚的地位仍然保持尊重态度。中国在中亚领域开展的演习以安全为重点,并且在与俄罗斯的联合军演中暗示中俄深化合作的可能性。然而,随着中国在中亚地区安全与经济利益的增长,中国可能展现出更加进取、主导的态度。例如,中国在2014年就在没有俄罗斯参与的情况下主持上合组织演习,在2016年建设“阿中巴塔”四国军队反恐合作协调机制,在2020年启动“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
10月24日,胡佛研究所转引高级研究员、前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高级顾问罗素·伯曼(Russell A. Berman),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欧洲能源安全主任瑞奇·吉尔(Ricky Gill)的文章指出,美国在与俄罗斯的“北溪2号”管道政策、中亚驻军、阿富汗稀土资源三项竞争中均处下风,使美国处于被动。
专家指出,拜登虽然在竞选总统时以对俄鹰派自居,但是使美国屈服于“北溪2号”工程。“北溪2号” 作为俄罗斯地缘战略的优先事项,将绕开乌克兰,搭建连通德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运输管道,使乌克兰无法收取高昂的天然气过境费用,并加强欧洲国家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特朗普曾对“北溪2号”工程实施极其严苛的制裁措施,而拜登为缓和美德关系、巩固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撤销了一系列制裁。然而,一方面,随着默克尔卸任,反对“北溪2号”的德国绿党在竞选中取得优势,使美国撤销制裁的努力付诸东流;另一方面,美国的让步增强俄罗斯向反对“北溪2号”的欧盟成员国施压的信心。讽刺的是,美国不仅在欧洲的能源问题上失败,还是自己陷入危机。在拜登上任初始即取消美加石油运输项目Keystone XL后,美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重油产品进口国。
第二,拜登在中亚驻军问题上遭到重大失败。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一直期望在中亚地区部署军事基地以维系在中亚的影响力,而俄罗斯强硬拒绝美国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驻军。拜登甚至考虑美军利用俄罗斯在中亚的军事基地开展行动。
第三,拜登决定从阿富汗撤军的同时,放弃了当地珍贵的稀土资源。稀土资源是能源转换、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的重要原料。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同阿富汗政权协商开发稀土资源的项目,而中国制造的能源设备将通过“一带一路”运用在“北溪2号”工程上。专家总结道,美国在阿富汗的失败,反过来使中国同俄罗斯利用“北溪2号”工程上扩大了对欧洲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