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海对峙结束,印尼宣布军舰战机返回,中方船只全部撤离
1月10日,在纳土纳群岛附近海域的中国船只已经全部离开。印尼方面宣布,此前增加部署的军舰和战斗机将返回部署前的位置,这也意味着中印两国此前在南海区域发生的争端以和平方式获得了解决。印尼方面声称,在12月19至24日共有63艘中国船只在海巡船的保护下进入了纳土纳群岛附近海域“非法捕鱼”,印尼方面随后出动海警船对中国渔船的作进行了干扰,并遭到中国船只的驱离。在中国船只撤离之前,中方在该区域只有两艘海巡航,印尼方面已经出动了10艘舰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8日在回应印尼增兵举动时表示,中国与印尼在南海并不存在领土主权争议,但存在着部分海域海洋权益主张的重叠。中国方面表示正在与印尼通过外交渠道进行着沟通,并希望印尼方面保持冷静,以维护好两国关系和地区和平稳定大局为重,一起与中国通过协商来妥善处理分歧。 外交部网站1月8日报道 https://www.fmprc.gov.cn/web/wjdt_674879/fyrbt_674889/t1730274.shtml 2. 美众议院通过法案限制特朗普对伊朗动武,两党意见相左 当地时间1月9日傍晚,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24票赞成,194票反对,13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了“战争权力决议案”。该决议案旨在限制特朗普总统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的权力。根据该决议,除非国会正式宣战或者明确批准,否则总统不得动用美国军事力量对伊朗采取行动。其中的例外情况是,美国面临“迫在眉睫的攻击威胁,使用武力是必须并且合适的”。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称,对于这项议案,民主党人认为,这将限制特朗普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的能力,不过共和党人却表示,这项决议“毫无意义”,反而会削弱特朗普作为三军统帅的权威。 环球网1月10日报道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KoOhC 3. 伊朗宣布进入中止履行伊核协议最后阶段 伊朗政府5日宣布进入中止履行伊核协议的第五阶段即最后阶段,放弃伊核协议中的最后一项关键限制,即“对离心机数量的限制”。声明说,伊朗将继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保持合作。如果制裁解除并且伊朗经济利益得到保障,伊朗将准备重新履行伊核协议承诺。2018年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协议,随后美国政府陆续重启并新增一系列对伊严厉制裁措施。作为对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的反制,自2019年5月起,伊朗已先后分四个阶段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涉及伊朗浓缩铀和重水储量限制以及铀浓缩丰度限制。 新华网1月6日报道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01/06/c_1125425532.htm 4. 中巴海军联演在卡拉奇开幕 我军052D舰率队参演 当地时间1月6日上午,“海洋卫士-2020”中巴海军联演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拉开帷幕。根据中巴双方达成的共识,演习将于6日至14日位北阿拉伯海海域举行,主要目的是增强双方安全合作,巩固发展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共建安全海洋环境;探索创新中巴海上联合军演方法路子,提升两国军队共同应对海上恐怖主义及犯罪的能力。演习与地区局势无关,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中巴两国唇齿相依。自1951年正式建交以来,在两国历代领导人和各界人士精心培育下,中巴友谊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根深叶茂,结出了累累硕果。中巴两国军队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更是通过开展一系列务实交流合作,优化规范了中巴海上联合军演的组织实施方法,提高了联合行动组织指挥水平。 环球网1月7日报道 https://mil.huanqiu.com/article/3wW9Srl62zP 5. 俄罗斯在黑海举行大规模军演 俄罗斯北方舰队和黑海舰队9日在克里米亚半岛附近的黑海海域举行大规模联合演习,俄总统普京现场观摩演习。据俄总统网站发布的公告,俄海军总司令尼古拉·叶夫梅诺夫向普京汇报说,此次演习共出动31艘作战舰艇、22艘辅助船只和39架各型战机,演练了新装备和新的作战战术,“演习目标全部实现”。普京说,俄对海军发展高度关注,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俄海军装备现代化率近期将达到70%,并增强海基战略核力量。他强调,海军过去和现在一直是保障俄国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俄将继续保持和巩固世界海军强国地位。 新华网1月10日报道 http://www.xinhuanet.com/mil/2020-01/10/c_1210432345.htm 6. 叙利亚外交部表示伊朗面对美国侵犯有权自卫 叙利亚外交部8日发表声明说,面对美国的威胁和攻击,伊朗有权自卫,对此叙利亚向伊朗人民表示支持。叙外交部在声明中说,叙利亚“完全支持”伊朗人民对所遭受侵犯做出的回应,任何享有自由的国家都有权以其认为合适的方式回应威胁和攻击。声明表示,美国应为其鲁莽和傲慢态度造成的恶果负责,“在地区煽动叛乱和制造动荡的美国,应当学会放弃征服他人的路线,不要再试图将霸权主义和美国意志强加于人”。 新华网1月10日报道 http://www.xinhuanet.com/mil/2020-01/10/c_1210432347.htm 7. 土耳其外长说美伊危机加剧中东地区紧张局势 正在伊拉克访问的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9日在巴格达表示,近期美国和伊朗间危机加剧了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土耳其不希望看到伊拉克成为外国纷争的战场。恰武什奥卢当日在会见伊拉克外长哈基姆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说,美国在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发动的“斩首行动”以及伊朗向驻有美军的伊拉克基地发射导弹加剧了中东地区紧张局势。他说伊拉克并不孤单,土耳其将共同努力帮助伊拉克渡过难关。 新华网1月10日报道 http://www.xinhuanet.com/2020-01/10/c_1125444323.htm 8. 美国宣布对伊朗采取新一轮制裁措施 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当地时间10日在白宫宣布,针对伊朗近日对美军事基地袭击,将对伊朗采取新一轮经济制裁。姆努钦在当日的记者会上宣布,新一轮制裁措施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美国总统特朗普将签署行政令,制裁所有拥有、运营伊朗纺织、建筑、制造、采矿行业公司及与这些公司有贸易往来或提供支持性服务的个人和实体。第二,美国将对伊朗17家最大的钢铁制造商进行制裁。第三,美国将制裁8名参与7日伊朗对美军事基地袭击的伊朗高级官员。根据美方相关规定,受制裁对象在美国境内的资产将被冻结,美国公民不得与其进行交易。姆努钦还称,特朗普已明确表示,美国会一直对伊朗采取经济制裁措施,直到伊朗“停止恐怖活动并且保证不会拥核”。 中国新闻网1月11日报道 http://www.chinanews.com/gj/2020/01-11/9056891.shtml 9.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阐述中方在叙利亚跨境人道救援授权延期问题上的立场 联合国安理会1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公开会,表决通过了德国和比利时提出的叙利亚跨境人道救援授权延期问题决议。该决议获得11票赞成,4票弃权。俄罗斯、中国、美国、英国对草案投了弃权票。决议决定将安理会此前授权设立的位于叙利亚和土耳其边境的2个跨境点延期6个月,同时重申联合国人道救援原则。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表决后的解释性发言中表示,中方一贯高度重视叙利亚人道局势,支持国际社会加大对叙利亚民众的人道援助,支持联合国在叙利亚开展人道救援工作。中方也通过多、双边渠道向叙利亚提供大量援助,致力于改善叙人道局势。 中国新闻网1月11日报道 http://www.chinanews.com/gj/2020/01-11/9057024.shtml 10. 朝鲜:除非美国接受条件否则不再参与朝美谈判 平壤消息:朝鲜官方通讯社11日发布朝鲜外务省顾问金桂冠的讲话称,除非美国同意朝鲜提出的全部要求,否则朝鲜将不再参与朝美谈判。据朝中社11日报道,朝鲜外务省顾问金桂冠当天就朝美会谈表态称,除非美国同意朝鲜提出的全部要求,否则朝鲜不再和美国举行谈判。金桂冠同时强调“但我们知道,美国不准备也没能力这么做。”金桂冠以去年2月的朝美会谈举例称,“朝鲜不会再出席这种只是接受单方面压力的会谈,朝鲜不愿意在会谈中像生意人一样进行易货般的交换。” 中国新闻网1月11日报道 http://www.chinanews.com/gj/2020/01-11/9057342.shtml 11. 距离仅55米!美俄军舰“危险接近” 双方各执一词 10日,美国指责俄罗斯一艘军舰在阿拉伯海北部差点撞上美国军舰。俄方则称,美军舰挡了俄舰的航道,俄迫不得已采取规避策略避免了两舰相撞。美媒报道称,两艘军舰当时只差了180英尺(约55米)。 美国国防部说,俄舰当时直逼到只有55米的危险距离,指这是“侵略性行动”。俄罗斯国防部则回应称,美方的说法“与事实不符”,“事实是美国海军驱逐舰严重违反了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从正在前行的俄军舰的左舷位置试图横越航道。” 中国新闻网1月12日报道 http://www.chinanews.com/gj/2020/01-12/9057509.shtml 12. 又出访又派兵 安倍欲在中东“左右逢源”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1日开始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等中东三国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同一天,作为日本向中东派遣自卫队的第一批部队,2架P-3C巡逻机奔赴中东。分析人士认为,安倍在向中东派遣自卫队的同时出访相关国家,主要是为了确保本国能源安全,同时也有对美国和伊朗外交以及国内修宪方面的考虑。但在中东局势吃紧之际,日本能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其派兵之举也引发诸多争议。 新华网1月12日报道 http://www.xinhuanet.com/mil/2020-01/12/c_1210434980.htm (编辑:李欣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