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边海热点 >>

签了!东亚经济一体化迎来重要里程碑&拜登宣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钓鱼岛 外交部回应|一周边海新闻热点(11.9-11.15)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6日作者:资料来源:浏览次数:1783

1. 签了!东亚经济一体化迎来重要里程碑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5日在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正式签署,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就此诞生。这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大里程碑,为推动区域乃至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新的动力。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新冠肺炎疫情给包括东亚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严重冲击。在这一背景下,15个成员国保持密切磋商,如期签署RCEP,一个涵盖30多亿人口、占全世界三分之一GDP总量、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应运而生。该协定的签署是地区国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


新华网11月15日报道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11/15/c_1126742206.htm


2.拜登宣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钓鱼岛 外交部回应

据卫星社北京11月12日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日安保条约》是冷战产物,不应损及第三方利益,更不应危害地区和平稳定。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拜登12日在与日本首相菅义伟举行的电话会谈中声称,钓鱼岛是《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的适用对象。对此,汪文斌在回应中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美日安保条约》是冷战产物,不应损及第三方利益,更不应危害地区和平稳定。


参考消息网11月13日报道

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201113/2424638.shtml


3. 消息人士:中印对等执行脱离接触,但有一个前提条件!

环球时报环球网从消息人士处得知,中印双方将根据相互同等安全原则,对等执行脱离接触计划。但印方必须首先撤回在班公湖南岸的非法越线人员,中方才考虑在班公湖北岸脱离接触。消息人士称,有关脱离接触的安排,不影响双方对实控线和边界问题的立场。中方致力于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同时,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印度时报》12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说法称,中印双方已大体上同意从班公湖-楚舒勒地区的“摩擦点”撤军,并公布所谓的“撤军方案”。中方消息人士和专家12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印双方经过多轮谈判正在逐步达成共识,但印媒报道中提及的“撤军方案”并不准确,不利于双方按照既定步骤达成既定目标。


环球网11月13日报道

https://mp.weixin.qq.com/s/u3DEG0PQWd6pOhrAfG8B4Q


4. 美军抵台训练台军?五角大楼发声明驳斥

此前多家台媒和日本媒体援引台防务部门和台海军指挥部门的消息称,美国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已经于9日开始在高雄的左营海军基地,对台海军陆战队和两栖特勤中队进行有关突击舟、快艇渗透作战的培训。如果消息属实,那将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台美双方中任何一方对这种培训活动的首次公开承认。但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索普尔(John Supple)在11日通过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发给《星条旗报》的声明中称,有关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台湾的报道是“不准确的”, “美国仍然致力于我们的一个中国政策”,《星条旗报》指出,该政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拥有主权。


环球网11月11日报道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0ei4InxPNL


5. 外媒:克什米尔爆发严重冲突 死亡人数为半年来最多

印度军方当地时间周日称,3名印度士兵和3名疑似叛乱分子在印巴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的战斗中丧生。这是数月来这一争议地区爆发的最严重冲突。拉杰什·卡利亚上校说,战斗于当地时间周日早上开始,此前士兵们发现北部马吉尔地区一处标志实际控制线的军事屏障附近有“可疑”活动。报道称,他在一份声明中说,一名印度边防军人和一名疑似激进分子在最初的交火中被打死,随后更多军人“被紧急派往该地区”。后来又有两名士兵和两名疑似叛乱分子被打死,另有两名受伤士兵被送往医院。据报道,这是4月份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冲突,当时在印控克什米尔发生的两起冲突中,有9名疑似激进分子和3名士兵被打死。


参考消息网11月10日报道

http://www.cankaoxiaoxi.com/world/20201110/2424385.shtml


6. 菲律宾决定再度暂停终止与美国的《访问部队协议》

菲律宾外交部长洛钦11日发表声明说,菲总统杜特尔特已决定再度暂停终止菲律宾与美国签署的《访问部队协议》,暂停期6个月。洛钦在声明中说,菲律宾选择再度暂停终止《访问部队协议》,是为了让双方“能够在如何推进共同防御方面找到一个更互惠、彼此更能接受以及更有效和持久的方案”。今年2月,菲律宾政府曾宣布将终止与美国签署的《访问部队协议》,但此后菲方提出“基于当前区域情势的变化”,自6月1日起暂停终止该协议6个月,6个月期满后,菲方有权再次选择暂停终止协议6个月。


环球网11月11日报道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0etlUH3wlL


7. 美称对柬埔寨拆除一军事设施 “失望”,柬防长:没义务将计划告知美国

据法新社、“美国之音”等媒体报道,柬埔寨“在没有事先通知美国的情况下”拆除了其云壤海军基地里第二处由美国资助的军事设施,美国对此表示“失望”。但柬埔寨国防部长迪班10日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柬埔寨采取这些行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义务将计划告知美国,“我们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柬埔寨,不是为了服务任何人”。据报道,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本周一公布的卫星图片显示,位于云壤海军基地里的船只维修设施10月1日还在,11月4日就不在了。今年9月,柬埔寨当局已拆除位于该基地的一个海上战术总部。这两个设施是2017年由美国资助建造的。法新社引述美国驻金边大使馆发言人的话说:“我们对柬埔寨军事当局在没有通知或解释的情况下,摧毁另一个由美国资助的海上安全设施感到失望。”


环球网11月12日报道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0f8XQuzR7u


8. 中韩海警首次开展中韩渔业协定暂定措施水域联合巡航

根据2020年中韩渔业执法工作会谈达成的共识,近日,中国海警6501舰与韩国海警3009舰组成编队,首次位中韩渔业协定暂定措施水域开展联合巡航。双方累计巡航102.5小时、航程505.7海里,观察记录作业渔船219艘,喊话提醒16次,查扣违规渔船2艘,海上作业秩序总体稳定。其间,中韩双方通过电台开展工作交流,总结巡航情况,就深化合作交换了意见。据介绍,这次联合巡航对于增进中韩海警间相互了解、深化双方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中韩海警将进一步加强海上执法合作,共同维护中韩渔业协定暂定措施水域正常渔业生产秩序。


新华网11月12日报道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11/12/c_1126731678.htm


9. 俄称俄美就《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期接近达成协议

据俄罗斯卫星网13日报道,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表示,俄罗斯与美国有关《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期一年的问题,已基本接近达成协议,俄方指出,不会接受华盛顿方面的新增条件,正在等待美方答复。据报道,莫斯科方面起初主张,将按照《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中规定的延期五年。美方在谈判开始时,主张缔结新条约,而不延期旧条约;但华盛顿最后表示,愿意将该条约延期一年,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条件。报道称,美国副国务卿斯蒂芬·比根表示,莫斯科与华盛顿有关《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谈判已达到平稳期。同时,他指出,美国与俄罗斯支持军备控制,希望将该条约延期,但问题在于条件。涅边贾称:“我们与特朗普政府就条约延期一年的问题,已基本接近达成协议,但这一议题尚未结束。”他提到,美国提出各种条约延期的条件。俄常驻联合国代表指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期一年,而不是五年,这不是美方的唯一条件。他说:“我方同意了某些条件,但表示这是我们的最后让步。现在球在他们一方,至今为止没有答复。”


中国新闻网11月13日报道

http://www.chinanews.com/gj/2020/11-13/9337703.shtml


10. 印巴在克什米尔交火 各有伤亡

印度和巴基斯坦方面13日证实,印巴双方军队当天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发生交火,双方互有伤亡。印度陆军发言人证实,交火导致印方3名军人和3名平民死亡,另有3名军人和2名平民受伤。巴基斯坦三军公关部发表声明说,巴方有一名平民在交火中丧生,另有3名平民受伤。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近来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多次发生交火,并相互指责对方破坏停火协议。印度和巴基斯坦均主张对克什米尔拥有主权。自1947年印巴分治后,两国曾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两次战争。2003年,双方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一带达成停火协议。


央视网11月14日报道

https://news.cctv.com/2020/11/14/ARTILakeKj7Sagcl1ooaoQfR201114.shtml?spm=C94212.PBi4fu284lJm.EqrnPf7WDfbU.135


11. 外媒关注:中方推“南海行为准则”早日达成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第23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外媒对此予以关注。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13日报道,周四,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中国致力于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愿积极考虑在疫情条件允许后,尽早在华举办面对面磋商,推进“准则”“二读”。报道援引中国媒体报道,李克强12日以视频方式出席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他在会上说:“当前南海局势总体稳定,这得益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坚持从大局出发,通过‘双轨思路’积极管控分歧,努力深化合作,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稳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李克强说:“作为《宣言》升级版,‘准则’将更富实质内容、更有效力、更具可操作性。”


参考消息网11月14日报道
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201114/2424728.shtml


12.博茨瓦纳国防军杀害纳米比亚渔民事件引发边界局势紧张

11月5日,博茨瓦纳国防军在临近因帕里拉岛的乔贝河上枪杀了一名纳米比亚渔民,该事件引发了包括博茨瓦纳、赞比亚和纳米比亚三国之间的争议。博茨瓦纳国防军司令对此拒绝道歉,并表示3名纳米比亚人和1名赞比亚人有进入博境内盗猎盗渔的嫌疑,博国防军只是正常的执法,维护本国的合法利益。纳国会官方反对党领袖温纳尼和赞比西省省长桑波福都对此表示了严正谴责,并认为此事是不可容忍的,将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乔贝河区域是博茨瓦纳、赞比亚和纳米比亚三国交界处,此前几国曾爆发过小规模冲突,争议不断。


央视新闻11月11日报道

http://m.news.cctv.com/2020/11/11/ARTI6GNYLdbKdQ9dtnnP39k1201111.shtml


13. 纳卡冲突

纳卡冲突致上千人丧生 亚阿双方在战略重镇激烈交火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的冲突已经持续了近六周,至少有1000人丧生。近日,双方在该地区第二大城市舒沙发生激烈战斗。阿塞拜疆称已占领了该城镇,但遭到亚方否认。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8日在电视讲话中宣布,阿塞拜疆已占领了舒沙。然而,亚美尼亚方面对这一说法予以否认,并表示战斗仍在继续。据介绍,舒沙市是纳卡地区第二大城市,位于连接纳卡地区和亚美尼亚的道路上,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达成纳卡地区停火协议

俄罗斯总统普京、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签署声明,宣布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从莫斯科时间10日零时(北京时间10日5时)起完全停火。普京10日在俄总统网站发表声明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双方将停留在各自所占据的位置,双方将交换战俘、其他关押人员和遇难者遗体。俄将在纳卡地区部署维和部队。据阿塞拜疆总统网站消息,阿利耶夫在签署声明前与普京举行视频会谈时表示,相信政治解决冲突将为地区带来持久和平。阿利耶夫还对俄罗斯和土耳其为纳卡地区冲突政治解决所作努力表示感谢。据塔斯社报道,帕希尼扬在其个人脸书账号上发文确认签署停火声明。他表示,这份声明可能是解决当前复杂形势的最好方案,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俄媒:阿塞拜疆总统称纳卡地区冲突已结束

俄罗斯卫星网刚刚消息称,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11日表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纳卡)的冲突已经结束,阿塞拜疆获得胜利。报道称,阿利耶夫当天在与受伤士兵会晤时说,纳卡地区的冲突已经结束,阿塞拜疆获得了胜利。他还补充说,巴库将在国际专家的帮助下评估亚美尼亚在纳卡地区所造成的破坏。


外交部回应俄阿亚三方纳卡停火协议:希望有关方落实停火共识

11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俄罗斯与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方就纳卡问题达成有关停火协议一事提问。汪文斌表示,中方注意到有关的报道,妥善解决纳卡问题,符合包括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内的各方利益,希望有关方落实停火的共识,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通过政治对话化解有关分歧。中方愿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为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俄罗斯国防部:俄军维和部队已进入纳卡地区首府

当地时间12日晚,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向外界表示,俄军维和部队已进入纳卡地区首府斯捷潘纳克特。科纳申科夫表示,目前俄军维和人员开始执行监督停火任务。俄军已经在纳卡地区和拉钦走廊冲突双方接触线部署了十个观察点,其中南部防区设置了4个观察点,在拉钦走廊和该地区公路沿线设置了6个观察点。科纳申科夫说,目前纳卡接触线已经实现全线停火。俄罗斯维和部队10日乘军机前往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任务是监督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停火。俄方一共将把1960名维和人员、90辆装甲运兵车、380辆车辆以及一些特殊装备运至纳卡地区。本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纳卡地区10日起完全停火。声明规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军队将停留在各自阵地,俄维和人员将进驻纳卡监督停火。


中国新闻网11月9日报道

http://www.chinanews.com/gj/2020/11-09/9333715.shtml

中国新闻网11月10日报道

http://www.chinanews.com/gj/2020/11-10/9334822.shtml

中国新闻网11月11日报道

http://www.chinanews.com/gj/2020/11-11/9336180.shtml

澎湃新闻11月11日报道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942394

中国新闻网11月13日报道

http://www.chinanews.com/gj/2020/11-13/9337309.shtml

(编辑:莫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