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外交杂志】安德烈·科尔图诺夫:比较印巴关系与俄乌关系的异同及启示

推文时间:2022-03-22     国别类型:    期数:

10月30日,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向《现代外交》杂志撰文比较印度-巴基斯坦关系与俄罗斯-乌克兰关系,并对这两对国家关系的未来走向进行分析。

专家表示,将两种国家关系进行类比的前提是,俄罗斯与印度都是欧亚大陆的大国,在与其他大国(美国和中国)竞争地区影响力并寻求构建区域新秩序的过程中,必须解决与邻国乌克兰和巴基斯坦的长期冲突。1947年印巴分治及1991年苏联解体造成的大量移民潮,及其附带的经济、社会问题是导致印巴冲突及俄乌冲突的直接因素,而长期以来的历史与文化联系加剧巴基斯坦与乌克兰疏远印度与俄罗斯的进程。巴基斯坦以伊斯兰教作为构建国家认同的重要元素,而独立后的乌克兰政府选择了乌克兰语及乌克兰东正教会。

目前,两对双边关系存在以下共同点。

第一,综合国力处于下风的巴基斯坦与乌克兰并非绝对弱势。一方面,巴基斯坦与乌克兰在应对国内动乱与外部压力中反映出一定的国家治理能力,尽管印度及俄罗斯曾预测,短时间内独立的巴基斯坦与乌克兰缺乏构建独立国家的能力,极有可能在未来自行走向分裂。另一方面,巴基斯坦与乌克兰具备破坏印度和俄罗斯实现其所在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实力远超同样相邻的斯里兰卡与波罗的海三国,因此印度和俄罗斯即使国土面积相比更大、军事和经济实力更强,也必须重视处理这对关系。

第二,两对国家关系均避免大规模军事冲突,尤其是核冲突。印巴之间的武装斗争在两国独立后就开始,两国目前均为核武器国家,因此不愿意开展军事冲突;而俄乌冲突是两国关系多年恶化的结果,乌克兰在独立初期销毁前苏联核武器,且两国都也不愿意在斗争中引入核要素。

第三,相对弱势的巴基斯坦与乌克兰都通过寻求国际力量摆脱竞争中的劣势。巴基斯坦传统上依赖美国的支持,但现在更依赖中国。乌克兰则成功将与俄罗斯的冲突转化为俄罗斯与“西方集团”的冲突。印度和俄罗斯解决冲突的成本,因受第三方力量制约而大幅提高。

然而,两对双边关系也存在不同点。印巴冲突的争议焦点克什米尔地区与俄乌冲突的克里米亚地区的国际法地位不同,历史发展与当地居民情况各异。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巴基斯坦坚持通过全民公投取得克什米尔地区,并认为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居民倾向于投票回归巴基斯坦;乌克兰则不期望举办克里米亚全民公投,可能与乌克兰《宪法》没有规定全民公投事项或对投票结果较为消极有关。

  专家总结道,两对国家关系走向缓和需要经历至少几十年的时间,且唯一的解决方式是当事国将它们的冲突置于更广阔的国际关系框架中。无论是解决印巴冲突还是俄乌冲突,都需要俄罗斯与印度改善对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并助力于通过上合组织、欧安组织等机制强化欧亚大陆新型的多边安全秩序。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强势方的印度和俄罗斯,需要认识到巴基斯坦和乌克兰并非是第三方力量下的傀儡,在国际层面解决冲突也并非对方利用第三方力量对其开展围剿的手段。化解冲突的目标应当是渐进式的:每对关系的双方可以先从争议较小的气候变化、生物保护、移民管理及跨境人权等事项开展双边合作,在双方逐渐建立互信后再寻求解决更敏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