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发表评论文章,论述了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在世界舞台上最重要的五项成就和仍需努力解决的五个问题。
专家认为,在苏联解体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没有人认真考虑过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远景。一方面,1991年底苏联解体所造成的最终结果及其不可逆转性似乎还并未明确,而在苏联的残骸上重新建立一个统一国家的可能性似乎还并不是一个完全乌托邦式的想法。另一方面,在当时,许多人预计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将导致整个国际关系的彻底转变,世界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规律在当时是无法预测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明晰地发现,苏联已无可挽回地消失在历史中,而世界其它地区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新兴的俄罗斯不得不在世界中主要按照旧的规则行事,国际关系仍然是几个主要大国的游戏,军事力量在全球政治中并未失去其核心作用。在可预见的未来,超国家政府并不会出现。
专家从维持核均势、军事实力、国际地位、同中国的关系以及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等五个方面列举了俄罗斯在三十年中的主要成就,批驳了在苏联解体后认为新兴俄罗斯被迫掉入核俱乐部的“第二梯队”并效仿英法采取“最低威慑”战略的说法。同时,指出俄罗斯依然具备将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投放到世界各地的能力,着重强调了俄罗斯在世界舞台的独特地位以及同中国建立起的根本性的全新关系。他认为俄罗斯在世界市场的许多方面占据了突出地位,积极参与确定游戏规则,并影响相关市场的定价。
在俄罗斯依然保持强大实力的同时,一些问题同样存在于这个传统大国中,专家认为在苏联解体后,一方面,俄罗斯目前同一些邻国的关系逐渐僵化,包括波罗的海国家、乌克兰、格鲁吉亚以及在某种程度上与摩尔多瓦的关系都显得困难重重,有时甚至相互冲突。另一方面,在经过短暂的“蜜月期”后,俄罗斯与西方伙伴的关系开始不可逆转地恶化。因此,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已经停止,俄罗斯与欧盟的大部分合作计划也被削减。俄罗斯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对西方持有敌意,具有侵略性的独裁国家,政策上也不可预测,这也使得它成为西方众多制裁的目标。此外,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俄罗斯也显得有些脱节,虽然已经在一些重要的商品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但其在世界贸易中的总份额仍然很小,仍然被排除在最重要的全球生产和技术链之外,在侨民的动员和软实力方面也亟待进一步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