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项目主任伊万·季莫菲耶夫发表评论文章,分析了俄乌冲突中如欧盟、美国、中国、伊朗、日本等关键参与方的利益得失。
专家认为,欧盟付出了最严重的损失和成本,首先便是他们和俄罗斯之间的许多贸易和经济联系破裂。目前欧盟的主要挑战是找到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金属和其他商品的替代市场;其次,欧盟也背负着处理乌克兰难民的沉重负担,许多成员国的社会支出将会增加,但从中期看来,也许并不是件坏事:如德国之类的欧盟国家对于接纳移民有丰富的经验。而乌克兰移民在文化上与许多欧洲国家相近,将极大丰富欧洲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此外,大多数欧盟国家将积极增加国防开支,以应对可能爆发的冲突。
相比于欧盟,美国显然付出的成本更少,它更像一个操盘手,既利用此次冲突增强北约成员国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从而谋求北约进一步扩张,潜在目标或许是中立国瑞典以及芬兰。而芬兰加入北约意味着美国可以将力量投射到整个俄罗斯西北部地区。同时美国需要控制此次冲突不会导致核危机,防止事态失控。此外,美国的能源部门大获全胜,在不久的将来,它将获得原属于俄罗斯的一大片欧洲市场。
中国来自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压力正在下降。对俄罗斯的严厉制裁将扩大中国商品在俄罗斯的市场。俄罗斯的能源也将更容易销往中国,价格甚至会低得多。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伙伴关系将更加紧密,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也将增加。考虑到俄罗斯的遭遇,中国将为未来可能遭受的制裁而努力改善自身经济安全。同时,正在发生的进程不会促使俄中构建政治军事同盟,中国将始终保持距离和自由。
对于日本而言,短期的损失很大,最直观的便是同俄罗斯签订和平条约变得遥遥无期。为声援美国和北约,日本实行了象征性制裁,也使得它被列入不友好地区,俄罗斯市场的流失与原材料的停止供应将对国内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印度受当前危机的影响最小,德里与莫斯科保持对话,并将抵制第三方对军事技术合作的影响。而其他的受益者将是一些受到美国严厉制裁的国家,首先便是委内瑞拉和伊朗。华盛顿很可能会减少制裁压力,以弥补市场因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而造成的损失。
总而言之,乌克兰危机的新阶段将产生全球性后果,对一些参与者而言会带来短期和中期损失,且损失很大,但长久而言,这将是加强其长期影响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