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海研究】胡德坤 | 擘画世界: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的世界历史意义

推文时间:2023-10-04     国别类型:    期数: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中共二十大报告指明了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擘画了未来世界的发展蓝图,用中国的发展推动世界的发展,必将对世界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二十大报告正确地回答了时代之问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在这关键时期,习近平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新的时代观,正确地回答了时代之问,在世界历史处于十字路口的关键节点上拨乱反正,为各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需要在“地球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各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文明文化上都存在种种差异,从而演绎出各种各样的矛盾乃至冲突,但各国仍有共同点即国家利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和举措,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利益,增加了我国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世界各国都应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只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各国的利益才能都得到保障。于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便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谋和平、谋发展的最佳选择。

  第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的“本国优先,霸道发展”的政策扰乱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秩序,导致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使和平与发展受到严重干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东西南北矛盾再度凸现,将世界推向了扑朔迷离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的时代观,能通过合作将发展蛋糕做大,使各国都能受益,各国的利益都能通过合作共赢达到最大化,世界市场才能扩大,世界经济才能走出低谷,各国繁荣才能实现,从而达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合作共赢发展模式为世界提供借鉴

 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是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包括: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所以中国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自力更生的现代化,在新时代是合作共赢的现代化,在世界历史上创建了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合作共赢发展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与近现代西方列强的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西方是以侵略掠夺殖民地而实现本国现代化的,中国则是在和平的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是合作共赢发展模式的开创者和践行者,也是受益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航空航天、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合作共赢发展模式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能让世界所有国家受益,能使各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实现各自的梦想

三、中国的发展是带动世界共同发展的强劲动力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中国对于人类贡献的大小,取决于自身的发展水平,发展得越好,国力越强大,贡献就越大。中国越来越重视以自身的发展带动世界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努力为人类的共同发展做贡献已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

 一是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树立世界眼光,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要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二是根据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来尽国际义务,重点是助力发展中国家,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据统计1950年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举办11000多期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

三是愿意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世界之大容得下各国的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之一,目的是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同繁荣,让世界经济走出低迷状态。在国际关系中应该体现合作共赢,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共同发展,使各国都能变得更好。据统计截至2022年8月,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

四是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将中国的发展惠及周边国家。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以中国东盟合作为例,据统计截至2021年,双方的贸易额跃升到6846亿美元,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贸易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