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日三国26日在济州道东南方向的公海实施海上联合演习。
据韩国海军介绍,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卡尔·文森”号以及宙斯盾驱逐舰“斯特雷特”号和“基德”号、韩国海军宙斯盾驱逐舰“世宗大王”号、日本海上自卫队驱逐舰“雾雨”号参演。
据介绍,韩美日三方模拟朝鲜发起导弹、无人机挑衅的情况实施防空、海上机动训练。此次演习借日前来韩停靠的“卡尔·文森”号离韩返回之机实施。
韩国、美国空军和日本航空自卫队22日下午在朝鲜半岛南部韩日防空识别区(ADIZ)重叠区域首次实施联合空中演习。此次韩美日联合空演采用韩美日战斗机护卫可携带核武器的美国B-52战略轰炸机的编队飞行方式进行。B-52于17日现身2023年首尔国际航空航天暨军工展览会(ADEX 2023),为开幕式助兴,并与韩国空军举行联演后,同一天前往清州空军基地着陆。
韩美空军、美日空军此前在朝鲜半岛附近上空多次实施联演,但韩美日三国联演尚属首次。去年5月尹锡悦政府上台后,韩美日接连进行了反潜演习等海上联合演习,此次又进行了空中联合演习。此次演习是三国首脑今年8月在美国戴维营决定针对朝鲜“核导威胁”加强安全合作后采取的最新动作。韩美日首脑在戴维营会议上,除了就实际上的三国集体防卫(同盟)达成协议,还表示,三国空中联合演习及三国军演范围的扩大和制度化将进一步加快韩日同盟的构建。
有担心称,此次演习将成为日本介入和干涉朝鲜半岛问题的契机。市民团体“开启和平与统一的人”当天在总统室附近进行一人示威,抗议韩美日联合军演。该团体表示,此次三国空中联合演习是在为日本自卫队参与在朝鲜半岛领域内进行的军演做铺垫,是在允许日本介入和干涉朝鲜半岛问题,并可能会导致日本自卫队再次侵占朝鲜半岛。
朝鲜13日就美国“罗纳德·里根”号核动力航母(CVN-76)停靠釜山一事威胁称,朝军可直接对该航母发起攻击。
朝中社13日发表评论称,朝鲜最具威力且迅速的首次攻击不仅针对美国用于其盟友的“致幻剂”——延伸威慑手段,还将包括在朝鲜半岛(韩半岛)及其周边地区安营扎寨的“邪恶根据地”。朝鲜上述表述可被解读为,朝军能够直接攻击“里根”号核航母以及驻韩、驻日美军基地。
评论称,美国将各种核战略武器投入到军事冲突的可能性长期存在,核战阴云密布的朝鲜半岛,这是把局势推向无法挽回局面的露骨军事挑衅。将所谓“能打一场战争”的核航母战斗群驶入半岛海域,说明美国的对朝进行核攻击的企图和执行已进入系统化、可视化的最严重阶段,核战争爆发正在成为现实。
评论称,朝鲜允许军队在国家遭受核攻击或即将遭受核攻击时采取必要的核行动。在进行庞大武力对峙及核对抗的朝鲜半岛,擦枪走火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显而易见。美方应意识到其大型战略资产已进入到一个十分危险的海域。
“里根”号核航母前一天驶入釜山港,将停留至16日,旨在展现美国对韩提供延伸威慑的承诺及韩美联合防卫态势。
据朝媒8日报道,朝鲜建成首艘可在水下发起核打击的“金君玉英雄”号战术核攻击潜艇。
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当天报道称,无限忠于党的革命事业的英雄楷模——军需劳动阶级、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建造朝鲜特色的战术核攻击潜艇,在建政75周年到来之际为祖国母亲献礼。
报道称,朝鲜国务委员长金正恩6日出席了该舰的下水仪式,并表示,海军核武装化是刻不容缓的时代课题,应加快向海军交付搭载战术核的水下和水上舰艇的步伐,让海军圆满执行其战略使命。
日本海上保安厅、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美国海岸警卫队6日向媒体展示了在面向南海的吕宋岛巴丹半岛以南海域举行的联合训练。日美同时派遣巡逻船与菲律宾举行三国联合训练尚属首次。考虑到中国,三国力图强化海上警备方面的合作。
6日的训练设想装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假想国船舶出现,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确认压制的步骤。以多人出逃的设想,还确认与海保等方面的合作。此外还开展搜救的实际演练。训练从1日持续至7日,共约400人参加。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媒体负责人强调:“为应对救助、侵犯领海等不测事态,三国有必要深化合作。”
海保派遣世界最大级巡逻船“秋津岛”号(全长150米),美国海岸警卫队派出大型巡逻船“斯特拉顿”号(全长127米),菲律宾使用日本提供的巡逻船等。
在南海,中国海警局船只向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船只照射激光或阻碍其航行的情况接连发生。
朝鲜于24日凌晨发射军事侦察卫星,但因“自毁爆炸系统错误”导致发射失败。这是朝鲜自5月31日首次射星之后时隔85天再次发射,当时发射以失败告终。韩国总统室召开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常任委员会会议,讨论应对措施。
据朝中社当天上午6点15分报道,国家宇宙开发局从平安北道铁山郡西海卫星发射场第二次发射携带“万里镜-1”号侦察卫星的“千里马-1型”运载火箭。朝中社报道称,新型运载火箭的第一级、第二级火箭都正常飞行,但第三级火箭飞行途中自毁爆炸系统出现差错导致发射失败。
报道称,国家宇宙开发局解释称,各级助推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系统结构没有大问题,将在彻查原因并纠正补救后,于10月进行第三次侦察卫星发射。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表示,朝鲜当天凌晨3点50分许在平安北道东仓里一带向南发射所谓的“航天运载器”,该航天运载器飞越离於岛以西公海上空。韩军第一时间探测到相关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和监视,并研判其发射失败。
联参表示,朝鲜此次发射的所谓航天运载器公然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有关禁止利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所有发射的决议。
总统室从早6点起召开由安保室室长赵太庸主持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常委会会议。国防部等相关部门长官出席会议。各常委在会上共享了联合参谋本部议长的汇报,强烈谴责朝方执意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利用被禁用的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活动。
这是朝鲜自5月31日首次射星之后时隔85天再次发射。朝鲜于5月31日在平安北道铁山郡东仓里利用新型卫星运载火箭“千里马-1”型航天运载器发射军事侦察卫星“万里镜-1”号,但该运载器在一级分离后二级箭体点火失败而坠落至韩国全罗北道群山市於青岛以西200多公里处海域。朝鲜于6月16日至18日在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的主持下召开劳动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将射星失败定性为“最严重的缺陷”,并表明将在短期内再次射星。韩国国家情报院本月17日在国会情报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表示,朝鲜从7月起集中进行引擎燃烧试验。朝鲜22日向日本通报,将于24日0时至31日0时之间发射人造卫星,当天进行了第二次发射。
朝鲜24日第二次发射搭载所谓“军事侦察卫星”的航天运载器以失败告终后,又宣称将进行第三次发射。韩国政府就此发表立场,敦促朝鲜立即撤回相关计划。
外交部发言人任洙奭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表态如上。任洙奭表示,继5月后朝鲜当天再次发射所谓“航天运载器”以失败告终,却又预告将进行第三次发射,韩方对此深感遗憾。任洙奭谴责称,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屡次警告,执意发起非法挑衅公然违反联合国安理会有关禁止一切利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活动的决议。
任洙奭表示,在居民生活因日益恶化的经济和粮荒陷入水深火热的情况下,朝鲜依然将本就不足的资源用于发起“挑衅”,令人愤慨。他强调,韩方将基于紧密的韩美日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坚决应对朝鲜的“非法挑衅”行为。
朝鲜今年5月第一次发射搭载军事侦察卫星的航天运载器以失败告终后,当天凌晨3时50分许进行第二次发射并再次失败。朝中社当天随即发布射星失败消息,并预告10月将进行第三次发射。
17日,韩国国家情报院向国会汇报称:“针对韩美日首脑会谈或韩美联合军事演习,朝鲜正在准备发射ICBM(洲际弹道导弹)等多种类型的挑衅。”
国会情报委员会国民之力干事柳相凡议员在媒体发布会上称,国情院在当天的国会情报委员会上进行了上述汇报。
据柳相凡称,国情院表示:“在平壤等地支援ICBM发射的车辆移动十分活跃”,“频繁从液体燃料工厂运出推进体等,持续识别到准备ICBM发射的征兆。”
国情院表示:“固体导弹生产设施的车辆移动也异常活跃”,“预计将举行包括发射可搭载战术核武器的导弹在内的联合演习。”
国情院还表示:“作为下半年最优先的课题,金正恩要求完成军事侦察卫星的技术准备工作”,“如果军事侦察卫星组装进展顺利,为了给9月9日朝鲜政权建立75周年营造气氛,有可能在8月底或9月初进行发射。”
此外国情院表示,7月25日至27日访朝的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似乎与朝鲜国防委员长金正恩就“大框架的军事合作方案”达成了协议。国情院汇报称:“据分析,俄罗斯提议出售炮弹导弹和举行联合军演,朝鲜则提出包括租赁西方制造的武器和维修老旧装备的技术援助要求”,“考虑到俄罗斯可能向朝鲜转移核导弹核心技术,正在进行密切跟踪。”
韩国海军16日表示,为参加跨国灾难应对联合演习——“2023太平洋伙伴演习”的演习团当天将从釜山作战基地启航。
太平洋伙伴演习始于2004年,当时旨在帮助印度洋海啸后的重建救灾工作,后为提升人道援助和灾难应对力量,以及增进参演国之间的合作,由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每年主导实施。
今年的演习已从本月9日启动,截至11月21日。韩国将参加于本月21日至9月16日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举行的演习。韩国从2007年起主要派遣医务人员参演,今年首次派遣由海军舰艇、医务人员、工兵、民间人员等组成的民官联合团参演。
具体来看,韩国演习团将参加本月21至31日在菲律宾圣费尔南多附近实施的学校新建、重修、支援社区医疗等人道活动,并与菲律宾海军实施联合病患救治、移送、应对动物传染病演习。随后,演习团将前往马来西亚关丹附近与美国海军实施联合设置野战医院、应对灾难、紧急救助伤者的培训和演习。
此外,韩国演习团还将在参演的登陆舰“天子峰”舰上举行招待会,宣传韩产海军舰艇的优势,并开展申办2030釜山世博会的宣传活动。
据《劳动新闻》10日报道,在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兼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主持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七次扩大会议上,决定以攻势性军事行动全面加强战备。这相当于朝鲜预告采取发射导弹等战略军事行动,意在对抗即将举行的韩美日首脑会谈(18日美国戴维宫)和韩美“乙支自由之盾”联合军事演习(21日至24日)。
朝鲜劳动党第八届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七次扩大会议9日在中央党部大楼举行,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主持会议。报道称,会议分析了恶化半岛局势的罪魁祸首们蠢蠢欲动的军事动向,并确定为予以彻底钳制而采取攻势姿态的军事应对方案。金正恩签署了当天确定的关于军事对策的命令。得出抓紧练兵、主动备战的纲领性结论。
在朝鲜媒体刊发的照片中,金正恩站在韩国地图前面作出部署,对着首尔附近指点。韩国统一部官员表示,金正恩似乎手指首都圈和大田地区(鸡龙台陆海空三军本部),此举或针对定于月内的韩美联合演习发出警告信息。
报道称,金正恩为计划生产的武器装备制定了目标,他表示,军需工业部门的每一家工厂、企业所要全面开展武器装备量产斗争。朝鲜或考虑到了对俄罗斯的武器出口。金正恩同借纪念停战协定签署70周年之机访朝的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率领的俄罗斯军事代表团一道参观了“武器装备展示会-2023”现场,双方同意加强军事合作。作为后续行动,3日至5日,金正恩视察主要军需工厂,并提出大规模生产新型导弹等国防经济项目的重要方向。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与俄罗斯军事代表团会晤后,在两次公开活动(军需工厂现场指导和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会议)中都呼吁“量产武器装备”,因此备受关注。联合国已禁止与朝鲜进行任何武器交易。
据报道,朝鲜将于建政75周年纪念日(九九节)即下月9日举行民间武装力量阅兵式。会议讨论了阅兵式筹备工作。参加阅兵式的不是朝鲜人民军,而是工农赤卫队、社会安全队和消防队。
朝鲜借所谓“战胜节”(停战协定签署日)阅兵式之机加强与中俄两国的团结,背靠两大境外势力对抗韩美日安全机制的挑衅势必更加有恃无恐。
鉴于8月将举行韩美日领导人会议和韩美联合军演,预计朝方将变本加厉施展文攻武吓套路,蓄意加剧局势紧张。朝鲜已经倾注资源大办“战胜”70周年,内政方面将专注于占领“12大经济高地”。粮食增产是朝鲜拼命挣扎的温饱线,须格外警惕极端反常天气酿成的天灾人祸。
对外方面,朝鲜将会动作不断。韩美日领导人将于8月18日聚首戴维营,朝鲜极为忌惮的乙支自由护盾演习(UFS)将于同月中旬揭开战幕。朝鲜一直指责韩美延伸威慑和韩美日协作的加强是针对朝军事同盟的扩张,8月也很可能作出敏感的反应。
为加大武力示威力度,朝鲜可能会重新发射今年5月31日发射失败的军事卫星。9月9日的建政纪念日可能成为朝鲜发作的时点,而且今年恰好是75周年。朝鲜曾在逢五逢十的建政65周年和70周年都举行阅兵式。
有观点指出,朝方或从日前访朝的俄罗斯军事代表团获得有关发射侦察卫星的技术建言。韩国北韩大学院大学校长梁茂进表示,朝鲜能在9月9日建政纪念日炫耀的就有军事侦察卫星,此次访朝的俄罗斯代表团中包括侦察卫星专家,其有可能向朝方提出有关建议和意见。
统一研究院北韩研究室主任洪珉指出,以韩美日峰会和韩美联演为借口,朝方可能采取强硬姿态。朝方或借九九建政日之机发射侦察卫星,这可能成为一个转机。
在“新冷战”格局逐渐清晰的情况下,朝鲜如何定夺今后对外政策基调,也备受关注。洪珉分析认为,朝俄将在侦察卫星或潜射弹道导弹(SLBM)等领域的技术合作达到何种高度,将决定朝方制造的威胁强度。
梁茂进则指出,受制于经济问题、杭州亚运等因素,朝方恐难一味坚持“以强对强”的路线。美国方面,因美军士兵日前自韩越界入朝,也需要与朝方协调解决该问题。从多方情况看,虽然导致局势紧张的因素仍存,但朝美有可能朝着管控局势的方向做出决策。
据韩国空军28日消息,韩美从24日至28日在韩实施代号为“双鹰”的联合空中演习。
韩美空军分别派出第五代战机F-35A、F-16战机等共10架飞机参演。“双鹰”演习始于1997年,是营级联演。此次是韩军F-35A首次参加该演习。
演习期间,韩美两军在西部海域的海上射击场投入GBU-31联合制导攻击武器(JDAM)实施实弹射击训练,增强精确打击能力。
据韩国军方7日透露,今年首次“东海领土守护演习”(也被称为独岛防御演习)于上月底以非公开形式进行。
这是尹锡悦政府成立后,韩国第三次举行该演习。此次演习由海军和海警舰艇参演,参演战力规模与去年基本相同。
军方表示,该演习每年定期实施,旨在守护国家领土、国民和财产安全。前届政府多次进行大规模演习,动员空军战斗机和海军陆战队登陆兵力,并提前公布演习计划。但是尹锡悦政府成立以来,飞机和登陆兵力未参加该演习。分析指出,这反映出政府积极谋求改善与日关系的态度。
军方和海警从1986年开始实施独岛防御训练,2003年起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举行一次。每逢韩国举行该演习,日本都会提出强烈抗议。日本政府去年12月在韩军举行该演习后通过外交渠道发声,表示对此无法容忍和深感遗憾。
韩国执行反导任务的空军弹道导弹作战指挥所(KTMO-Cell)30日正式升级为“韩式导弹防御(KAMD)作战中心”。
空军30日在京畿道乌山基地举行了KAMD作战中心实战部署仪式。空军今年4月投入指挥所性能改良系统后,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稳定性调整工作。目前,实战部署已经完成,指挥所也更名为KAMD作战中心。与以往的系统相比,新系统弹道导弹航迹处理时间、传输信息周期、有事时系统间切换的时间均大幅缩短。空军表示,改良系统是KAMD唯一的指挥控制系统,将发挥核心作用。
KAMD与先发制人打击敌方导弹发射装置的“杀伤链系统”(Kill Chain)、打击朝鲜指挥部的“大规模惩罚报复作战计划”(KMPR)共同构成韩国型三轴体系。空军方面表示,KAMD作战中心实战部署后将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朝鲜弹道导弹威胁,将综合运用多种探测、拦截系统,维持稳固的领空防卫态势。
韩国政府结束了对驻韩美军萨德(THAAD,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基地的环境影响评估,该基地位于庆尚北道星州草田面韶成里,即将正式开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一直反对萨德部署的韶成里居民等表示:“此次环境影响评估只是表面程序,太过草率,我们不予以认可。”
21日,韩国环境部表示,该部批准了国防部旗下国防设施本部于上月11日提交的萨德基地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据政府介绍,当地居民最担心问题的是萨德电磁波,而据韩国空军和韩国电波振兴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其测定最大值为0.018870W/㎡,仅为人体安全标准上限值(10W/㎡)的0.189%。
消息一经发布,当地居民立即对此表示抗议。反萨德团体的韶成里综合状况室发言人姜贤旭(音)当天表示:“环境影响评估进行太过草率,我们不认可电磁波的测定结果。”
要想在基地正式部署萨德系统,如建设士兵便利设施等,必须依照相关法律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但由于居民等的反对,该程序迟迟未能进行。2017年以后,萨德系统一直处于临时部署状态。自去年5月开始,尹锡悦政府强调要推进“萨德基地正常化”,加快了环境影响评估的速度,在国家安全战略文件中将萨德描述为“安全主权事项”,而该战略文件包括韩国外交、统一、国防基本方针。
据悉,美军正在设计萨德基地的建设和基础设施,预计将于今年年末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