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政府宣布将对用于制造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石墨进行出口管制的情况下,韩国政府组建由产业通商资源部牵头的应对工作组,力保国内石墨供需稳定。
产业部第一次官(副部长)张瑛真23日在首尔大韩商会大楼主持召开“应对石墨供应链的民官联合会议”,探讨具体应对之策。本月20日,产业部召集国内主要电池厂商负责人开会,并检查市场情况。
政府当天起与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等有关机构联合启动“石墨供需应对工作组”,确保相关企业石墨供需稳定。政府还将通过高级别合作等外交渠道与中方保持紧密沟通协调,以免韩企自华进口石墨许可审批遭拖延或拒绝。从长远来看,政府还将确保坦桑尼亚等替代货源,积极加强石墨供应链多元化和自主可控。
预计韩国唯一一家使用石墨生产电池负极材料的POSCO FUTURE M公司(位于浦项市)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第一期厂房最早将于年底投入生产。若第二期厂房明年下半年如期竣工,该公司将每年生产1.8万吨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
会上,电池行业人士呼吁政府继续与中方保持沟通,并对构建国内外石墨供应链予以关注和支持。张瑛真表示,业界担心中方此次管制措施对国内尖端产业带来负面影响,政府将缜密检查所有可能性,并与民间部门紧密合作,确保石墨供应不受影响。
当天,产业部、企划财政部、外交部等部门和国内三大电池厂商、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商、电池协会,以及新材料·关键零部件·重大技术装备供应链中心等机构派代表与会。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李昌洋和通商交涉本部长安德根31日会见了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杰森·史密斯(Jason Smith)率领的议员团,讨论了《通胀削减法案》(IRA)、《芯片法案》(CHIPS Act)等韩美双边经贸事务。
李昌洋就《通胀削减法案》强调,应出台体现全球供应链现状的“受关注外国实体”(FEOC)规定,促进两国电池产业的互惠发展。言下之意是,呼吁美方明确“受关注外国实体”的定义,厘清《通胀削减法案》的补贴条款限制的关键矿物供应商,化解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
韩方还指出,应该扩大美国认可的自贸协定签署国的范围,为韩国企业排忧解难。韩国业内担心,光凭美国及其自贸签署国组成的关键矿产供应链,不足以符合获得《通胀削减法》购车抵税条件。
美国众院筹款委员会是管辖美国的税收政策、对外供应链管理、自贸协定等贸易政策的要害部门。议员团将在访韩之后,前往柬埔寨、泰国。
韩国和加拿大16日在首尔首次举行“2+2”部长级经济安全高层对话。
韩方的外交部长官朴振、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长安德根,加方的外交部长梅拉妮·乔利以及创新、科学和经济发展部部长弗朗索瓦-菲利普·商鹏飞代表两国与会。
外交部表示,双方在会上共享了对全球战略环境的评价和经济安全政策,并讨论了加强两国在关键矿产和半导体等供应链,以及天然气、氢、原子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方案,还就主要经济安全问题与应对方向形成共识。外交部表示,将以此次对话为基础,进一步深化双边经济安全合作,努力创造两国民众能够切实感受到的经济成果。
两国以去年9月的韩加领导人会谈为契机新设由双方外交和产业部长共同参与的该协商机制。韩国政府其间一直在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大背景下强调与矿产大国加拿大合作的重要性。
理查德-李(Richard Li)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面临稀土元素危机》(America Faces a Rare Earth Element Crisis)的文章。
文章称,中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财政和政治资源来控制全球稀土元素市场。这些行动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红利,中国现在控制着85%的全球稀土加工市场,并且中国的精炼企业已经能以远低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价格提炼稀土。更令美国感到担忧的是,中国愿意利用其稀土垄断地位来实现其外交政策目标。
文章称,为了应对这一威胁,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以增加国内军用技术的稀土生产。拜登政府还在其2023年年度威胁评估中指出中国在关键矿产市场的主导地位,“如果中国政府能够巧妙地利用其主导地位获得政治或经济利益,可能会对美国和西方的制造业和消费部门构成重大风险。”拜登政府已经制定了一些政策来削弱中国在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美国国防部已向美国的稀土矿之一MP材料公司拨款1000万美元,但这些措施不足以影响中国目前的主导地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拜登政府还应该继续投资于那些能够有效减少对稀土元素依赖的企业。
文章称,最重要的是,拜登政府必须承认并优先考虑它所需要的稀土元素以确保国家安全。只有了解某些稀土的类型和数量,拜登政府才能为美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制定出最佳的稀土政策。稀土元素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控制稀土元素提炼能力的国家将能够决定其国家及其盟友的未来环境、经济和军事能力。
5月6日发表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america-faces-rare-earth-element-crisis-206455
乔治城大学教授马克-L-布什(Marc L. Busch)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反对禁止美国向中国出口液化天然气的理由》(The Case Against Banning U.S. Exports of Liquified Natural Gas to China)的文章。
文章称,第118届国会正在热火朝天地寻找对中国进行经济惩罚的方法,诸如《对华公平贸易实施法》(Fair Trade with China Enforcement Act)、《结束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法》(Ending China’s Developing Nation Status Act)等标题抢眼的法案在众议院和参议院中层出不穷。有的法案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很多法案只是政治戏剧。虽然抨击中国无疑是一种时尚,但这些法案的成本和收益需要认真审查,这些法案对美国的伤害可能比对中国的更大。
文章称,以《2023年中国石油出口禁止法》(the China Oil Export Prohibition Act of 2023,以下简称“鲁比奥法案”)为例,该法案由参议员马可-鲁比奥(Marco Rubio)撰写,要求禁止美国向中国出口石油产品。卢比奥法案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不包括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但这一立场可能会被改变,例如,禁止向中国出口液化天然气可以补充民主党人推动的天然气转移。尽管如此,禁止向中国出口液化天然气将是一个错误。如果液化天然气被纳入随后的草案或相关法案中,鲁比奥法案对美国的危害远大于好处。
文章称,鲁比奥法案表明,出口禁令和“我们的国家安全”一样,不能在真空中看待。全球经济中充满了贸易伙伴,如果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液化天然气,俄罗斯将补足差额,巩固一个对美国国家安全日益构成威胁的联盟。禁止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只会危及美国的就业和投资,并深化中国与俄罗斯的联盟。
3月26日发表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case-against-banning-us-exports-liquified-natural-gas-china-206350
海-苏厄德经济安全中心的高级研究员(Hay Seward Center for Economic Security)卡尔-德尔菲德(Carl Delfeld)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解决美国的战略金属供应危机》(Solving America’s Strategic Metals Supply Crisis)的文章,文章指出依靠中国来供应关键材料是愚蠢的行为,美国应当感到紧迫感和改变储存策略。
文章称,美国的战略金属供应链的脆弱性既危险又令人费解。中国在过去20年里大规模推进战略金属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一个采矿和提炼的超级大国,这在中美竞争的时代是一个致命的优势。造成这一难题的原因并不复杂,可以追溯到两个明显的趋势。首先是冷战后对美国自然资源开发的自满情绪,认为全球化会拯救一切。第二个原因是僵化的信念,认为自由市场可以解决所有战略问题。
文章称,中国在战略金属生产方面的主导地位与它占领全球制造业的制高点有关,这种崛起是由规模和较低的劳动力/投入成本推动的。资源的稀缺性和生产集中在中国和其他对美国不友好的国家也表明,对重要资源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将导致上世纪为石油而发生的地缘政治斗争。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已经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全球销量的至少15%,对于钴的需求量可能会增加30倍,刚果民主共和国供应着世界上80%以上的钴。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绝大多数钴矿都被中国控制。
文章称,要建立更强大的战略金属供应链,需要伟大的远见和规划、资本投资和商业外交。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美国终于摆脱了自满情绪,抓住了技术、能源和矿产以及国防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尽管美国加大了国内开采,但是美国国内的钴产量是有限的。鉴于此,美国的首要任务之一应该是改善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关系,同时还需要加快与盟友和友好国家合作的节奏,以提高稀有金属供应的弹性。
12月19日发表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solving-america%E2%80%99s-strategic-metals-supply-crisis-206034
11月21日,美国兰德公司发布了题为《海底采矿能否打破中国对关键矿产供应链的控制?》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主导着几乎所有关键矿产资源的全球供应链。尤其重要的是镍、钴、锂、铜和稀土等元素。这些矿产资源为电池、电动机和涡轮机等低碳技术提供了物质基础。如今,对这些矿物的快速增长的需求,重燃了人们对从海底提取多金属结核的兴趣。
据文章统计,中国通过直接或间接控制,掌握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稀有矿产资源的生产。标准普尔全球公司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生产硫酸镍这一资源的16家公司中有11家位于中国。
文章分析,中国的主导地位主要基于以下四个基础:一是长期确保对矿产资源的控制;二是建立全面的加工能力;三是以低于其竞争对手的价格提供产品;四是中国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和金融企业对相关产业的支持。
为了避免在关键矿产资源的供应上过分依赖于一个国家,文章建议美国应围绕开发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来采取一系列措施。
海底多金属结核是位于海面以下约 4000-5500 米处的土豆大小的结核。这些结核含有极其丰富的钴、镍、铜和锰,可以满足许多产业的需求。
大部分多金属结核资源位于公海,由国际海底管理局其使用进行监管。目前,大约20个国家赞助了对相关资源的勘探。随着这些承包商的业务从勘探过渡到商业采矿,全球关键矿产资源的来源将迅速增多。
文章提出,面对这一机遇,美国可采取与中国类似的方法来确保其关键矿产资源的供应安全。一是对国内和国外能控制的矿产开发和加工设施建设提供支持,包括但不限于提供赠款和贷款,修改对开发和加工设施的环境要求。二是鼓励使用国产材料和产品。三是对能够将供应链进行全球多元化的国内企业实施税收减免。四是与盟友签订协议,达成相关资源的生产与销售同盟,从而获得供应链安全。
综上所述,文章认为,虽然海底采矿对环境的影响仍在评估中,但是鉴于海底采矿是一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且对劳动力需求不高,相对应的环境负面影响也会较少。同时,基于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的丰富性,海底采矿可能是使关键矿产供应链多样化,并打破中国在开发和加工一些最重要自然资源方面的主导地位的一种方式。
2022年11月15日,美国兰德公司发布了题为《美国国内新兴电池供应链应警惕中国的行动》的文章。文章指出,虽然美国国内的锂电池供应链公司最近获得了美国政府的28亿美元拨款资助,但是这些公司仍应当注意中国将采取的行动。
文章认为,中国在生产锂离子电池方面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目前,91%和78%的电池阳极和阴极,以及70%的全球电池生产都在中国进行。并且,中国正在限制重要矿物如稀土的出口。而这一系列措施可能会扼杀美国经济中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自2021年中期以来,锂的价格已经飙升了500%,并正在推高电动汽车的价格。这对潜在的消费者来说已经是一大进入电动车市场的障碍。
基于以上分析,文章认为,建立美国国内的锂电池供应链是至关重要的,尽管这将需要十年或更长时间来绘制矿物储量图、获得许可、获得社区的支持和建造设施。
此外,针对以上观点,文章向美国国内的锂电池供应链公司提出了如下建议。首先,美国公司应与美国国内的印第安人部落达成协议,以勘探开采位于其保护区内的大量锂矿。其次,公司应与矿产开发地的居民处理好公共关系,签署相关协议,以避免当地居民的抵制。再次,相关公司应与美国的情报机关合作,以防止来自境外的虚假煽动信息阻碍锂电池产业发展。
韩国贸易协会(下称协会)30日表示,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29日出席韩中共同发展繁荣论坛时表示,希望中韩两国基于密切的经贸关系,形成进一步高度化的产业纽带,共同加强供应链合作。
协会为纪念韩中建交30周年而举办该论坛。邢海明指出,中韩建交30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将在下月举行的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讨论中国发展的新蓝图,其中包括中国与韩国共同繁荣的方案。
协会会长具滋烈在开幕词上强调称,韩中需加强供应链合作,推动两国共同繁荣,并构建两国企业间的供应链信息平台,保障双方所需的原材料稳定供应。
此外,协会还与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签署了关于扩大经济合作和交流的谅解备忘录,商定就合办研讨会、论坛以及为企业提供信息和投资支援服务等开展积极合作。
韩国总统办公室以总统尹锡悦出访英美加三国为契机提出数字和人工智能(AI)发展蓝图。
总统室经济首秘崔相穆22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政府以尹锡悦此次出访为契机锚定与科技有关的两大发展目标,即发展成为“数字秩序主导国”和“人工智能强国”。尹锡悦21日出席由纽约大学主办的一场论坛并提出关于构筑数字秩序的“纽约构想”,主要内容是将以数字化方式落实政府的核心施政理念。崔相穆还说,尹锡悦此次访问数字强国加拿大,为跻身人工智能三大强国行列迈出第一步。
崔相穆称,尹锡悦成功吸引高新技术、新创领域投资和加强供应链合作是此次出访的重要成果。此行中,政府成功吸引7家高新技术跨国公司投资,规模达11.5亿美元;40余家新创韩企有望获得1亿美元的外资投资。供应链合作方面,崔相穆表示,韩国与加拿大签署多份有关关键矿物的合作谅解备忘录,预计两国领导人也将就此进行交流。
11月3日,俄罗斯联邦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就当前燃料市场形势举行战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俄联邦经济发展部部长马克西姆·列什特尼科夫,俄联邦反垄断局局长马克西姆·沙斯科利斯基,俄联邦能源部、财政部、石油公司-燃料生产商以及市场专业燃料协会的代表。
会议中讨论了当前俄罗斯市场石油产品批发、交易和零售价格的动态,世界市场形势以及经济生产和燃料储备情况。对今年年末和明年年初的情况进行了预测。会上特别关注了煤油市场现状及其生产、价格和稳定措施。会议认为,尽管世界石油产品报价持续增长,但到今年第四季度中期,俄罗斯加油站价格的增长率在预计的通货膨胀范围内。会议指出,为减轻批发市场对零售市场的压力而在今年春季调整的阻尼机制的运作有助于在多方面遏制价格上涨。此外,国内市场的必要精炼余量使炼油厂能够保持其生产设施的高负荷。截至11月初,设施的主要计划维修工程已顺利完成,能够满足年底的燃料需求。会议强调,为了监控燃料部门公司是否遵守能源部和反垄断局的建议,应定期监测国内市场的情况,将其作为燃料指挥部门活动的一部分。
为了保证远东市场稳定的价格动态和充足的供应,与会者还讨论了保障铁路运输燃料的措施,以满足远东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