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论

【印度斯坦时报】从东京到德里:后疫情时代印日关系大蓝图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印之时恰逢印度与日本建交70周年。在俄乌冲突背景下,这是亚洲最重要的民主国家间就冲突可能产生的后果与影响进行坦诚对话的宝贵机会。中国的民族主义情…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印之时恰逢印度与日本建交70周年。在俄乌冲突背景下,这是亚洲最重要的民主国家间就冲突可能产生的后果与影响进行坦诚对话的宝贵机会。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挑战着印太地区的安全。美国的全球领导力正开始捉襟见肘,从阿富汗到朝鲜都可见一斑。同时,中俄结盟对包括印度和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在此关键时刻,印度和日本拥有通过更紧密的合作来提升自身在新兴世界秩序中地位的战略机遇。岸田的此次访问为提高“印日展望2025 ”战略的成熟度创造了契机。尽管方向有异——日美签订了数十条结盟条约,印度则追求多极化秩序和战略自主——但前首相安倍晋三提出的“两洋交汇”愿景为双方建立互信乃至深化合作都奠定了基础。印日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俄乌冲突中以及G7对话中都存在微妙差异,但双方战略趋同远大于分歧。

在印太议程、各种双边多边论坛上,印日协同合作、密切配合。面对疫情,双方启动四方安全对话疫苗合作伙伴关系,与澳大利亚合作制定弹性供应链倡议(RSCI),加入印度太平洋倡议 (IPOI)。经济安全也是后疫情时代的重要主题,印日在数字、网络、空间、5G和半导体等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前景大好,双方需要在技术转让和适应问题上进行更深入的讨论。高科技和知识经济的互补优势为双方带来机遇。印度的软件实力及其人口优势充分匹配了日本“5.0 社会”的需要。日本一直是印度经济现代化的“增压器”。岸田承诺在五年内对印投资约420亿美元,突显了日本在建设一个强大的印度方面的决心。过去十年,日本成为印度重要的防务和战略伙伴。两国致力于通过与四方安全对话和欧洲主要海军的联合演习、后勤、信息以及情报共享来建立基于规则的海上秩序,双方正在进一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和国防技术方面的合作。

由于印度的海洋地理位置和海军实力,日本首次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NSS)优先考虑对印合作。日本正在修改关键的国防和安全文件,印度将继续成为与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和东盟并列的重要一极。

展望未来,印度在日本外交大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将固若金汤。眼下正值全球秩序变革的关键时期,印日不能成为旁观者,双方愿共同领导并设计战略解决方案,以恢复后疫情时代世界的平衡。

专家评论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向建立印度洋区域安全网迈进

在科伦坡安全会议机制建立以前,鉴于地区关系的复杂性,印度作为印度洋地区的定海神针,一直同区域各国保持着密切的战略安全互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未能按宪章的承…

在科伦坡安全会议机制建立以前,鉴于地区关系的复杂性,印度作为印度洋地区的定海神针,一直同区域各国保持着密切的战略安全互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未能按宪章的承诺排除双边问题的影响,这使印度对以南亚为中心的多边协议特别警惕。印度早前确有承诺将成为该地区的“净安全提供者”,但它只会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履约,恰如科伦坡安全会议所示。

即便如此,科伦坡安全会议并非印度一厢情愿。若说有变,那就是印度与斯里兰卡的双边共识变成了两国及其共同邻国马尔代夫的三边共识。2004年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发生海啸后,印度及时介入并提供援助,并以最快的速度撤出驻扎两地的印度军队,这一举动建立了两国对印度的信任,也消除了对其试图建立永久军事基地的怀疑。人们对科摩罗和马达加斯加加入科伦坡安全会议反响平平。然而,这两侧是印度在安达曼海和拉克沙群岛海的陆地领土延伸,中间是与印友好的美国迪戈加西亚基地,更不必说留尼汪岛是法国领土,无论队友或对手承认与否,一个“护塘”的安全网正在形成。然而,该愿景有其局限性,因为域外势力的介入可能会与科伦坡安全会议的理念本身产生冲突。

与美国领导的“四方安全对话”,甚至是“澳英美同盟”不同,科伦坡安全会议仍将是一个促进区域利益的区域性倡议,其范围和目标有限,将由共同商定的宪章和路线图来确定。如果需要扩大成员数量或议程范围,只能通过主权国家的共识来实现。成员国,包括集团中最大的国家——印度,都很清楚这些限制,也知道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或多个国家超出固定议程的范围,就有可能造成该协议的完全崩溃。

然而,作为该集团不言自明的领导者,印度有必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以免科伦坡安全会议这一“实验”在未来的某一天失败,就像三国国家安全顾问会议在亚明担任马尔代夫总统期间(2013-2018年)的大部分时候都被搁置一样。这将是科伦坡安全会议安排中最具考验和最棘手的部分,通过双边和独立机制克服这种周期性的国内变化将决定目前该计划能走多远和成功与否,只有克服这些障碍才能使各国对未来有信心并不断推动合作,才能在没有域外大国干预的情况下共同开发利用这片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