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武大边海”直接订阅


2月印军坦克撤出班公湖地区
图片来源:《印度快报》
本文作者
阿南什·克里希南,Ananth Krishnan
印度布鲁金斯学会客座研究员
曾任今日印度集团(India Today Group)
中国分社社长兼副主编
文章于4月15日发表在《印度教徒报》

在2020年印中关系破裂后,双方都在规划未来关系的发展道路。两国可能会发现,与奢求太多相比,由针锋相对的会谈和各自利益支配推动的对话也许会带来更可观的回报。太急于让印中关系达到一个新高度往往会适得其反。
“降低期望”似乎并不是解决印中关系近期问题的良方,但却有可能为其指引正确的前进方向。在2020年的边境危机后,印中关系严重破裂,双方都在寻求新的平衡。两国在4月初举行的“二轨对话”中也达成了以上共识。在印度安纳塔·阿斯彭中心(Ananta Aspen Centre)和隶属于中央党校(Central Party School)的中国改革论坛(China Innovation Forum)的组织下,印中前大使和军方官员进行了会晤,这可能是两国自边境危机后第一次举行此类对话。
【受制于期望】
错误的期望往往只会导致反复的失望,印中关系的曲折历史中充斥着错误期望给两国关系带来负担的例子。上世纪50年代,两国曾有过致力于恢复某种泛亚洲文明伙伴关系的理念(事实上,这种伙伴关系在几个世纪的历史交流中从未真正存在过),但最终转变为1962年的对抗和战争。
近年来也是如此。2018年以来在武汉和金奈举行的两次“非正式会晤”为印中领导人提供了直接接触的机会,这本是维持印中边境和平不受干扰的重要对话,甚至被视为两国关系“再出发”的标志,结果却又是一场黄粱美梦。
与其再次从高期望转向熟悉的失望,或许寻求新的印中平衡应该在针锋相对的会谈和各自利益支配的对话主导下确定适度的目标,而非基于伙伴关系的远大目标。
【核心问题】
在近期对话中,印中在实现新的、更现实的双边关系方面达成了共识,并认为关键在于处理好三个问题——边界问题、贸易问题以及第三方问题。在这些方面,着眼于有限的目标可能将带来丰厚的回报。
在边界争端方面,1967年以来边境最严重的暴力事件——即加勒万河谷冲突发生十个月后,局势还远远称不上完全降级。印中边界西段班公湖地区脱离接触后,大家普遍认为边境危机将迅速解决的乐观情绪已经在明显的僵局下荡然无存。印中于4月9日举行的第十一轮军长级会谈也证明了这一点。自2020年9月的第六轮军长级会谈以来,此次会谈第一次没有发表联合声明,中方也未提及脱离接触事项。
在“二轨对话”中,中方发言人也意料之中地没有澄清2020年夏天在实控线地区进行大规模部署的原因。这到底是试图在实控线上暗中击败印度的战术部署,还是一种战略信息,我们仍一无所知。此次边境危机实际上表明,目前中国肯定没有兴趣完全解决边界问题。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专家的看法,他们认为边界问题将留给下一代解决,这也意味着边境地区的不确定性将持续很长时间。
然而,没有实现永久和平,也不意味着两国一定会发生冲突。在印中双方看来,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恢复信任的具体措施。如果中国明确表示,已经停滞19年的实控线确认进程几乎无法完成,那至少要确认最敏感地区的实控线并达成谅解,比如按时间或地区协调巡逻。这些都是过去曾帮助边境局势降温的具体举措。
【贸易问题】
印度在贸易方面的观点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莫迪执政的头几年,印度政府曾竭力讨好中国公司。尽管现在很难想象,但从阿里巴巴的马云到万达的王健林,中国亿万富翁访问印度时都曾被莫迪总理接见。如今印度谈论的重点却是“经济脱钩”。
考虑到许多悬而未决的政治问题,将中国作为主要经济合作伙伴与印度捆绑在一起的想法似乎为时过早,但两国完全脱离贸易接触的言论也是如此。人们只需要看看2020年印中两国的贸易数据。尽管这一年两国爆发了数十年来的最大边境危机,但中国仍成为了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印中贸易额达到了876亿美元。印度从中国进口了价值667亿美元的机械和医疗设备等商品,并创下了向中国出口200亿美元的记录,其中大部分是矿石,以满足中国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不仅如此,边境危机远未解决的当下,中国手机公司Vivo在2020年停约后又迅速恢复了印度最大板球锦标赛的赞助商地位。
放弃所有的印中合作项目既不现实,也不谨慎。相反,印度需要一套由政府主导的理性方法,来决定双方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合作。印中可以在不会对安全造成影响的基础设施领域达成合作,考虑到中国的太阳能与风能技术,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显然也是可行的。而像5G这样的关键领域,印度则需要谨慎对待。同样,5G问题往往被简化为中国问题,但印度需要的是一个保护印度利益、不把关键领域交给任何外部参与者的政策框架,而不能仅仅针对一个特定国家。
最后,关于第三国及外部接触日益增长的影响问题,印中需要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此次“二轨对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是如何从印美关系角度来看待中印关系的,这也是中国长期优先考虑的问题。中国对“小圈子”组织的抨击越来越严厉,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也强调了这一点。现在,“小圈子”组织已经成为包括“四方安全对话”在内的涉美组织的代名词。同样,印度也对中国在南亚发展“小团体”,并采取多边行动将印度排除在阿富汗问题以外感到不满。
【聚焦共同平台】
在“二轨对话”中,印中双方都认为,与其将所有这类接触都视为威胁,不如先讨论各自的底线。此外,随着两国关系走向稳定,印中可能开始更加关注金砖国家集团(BRICS)等共同参与的国际多边机制。例如,金砖国家集团可能会像“四方安全对话”一样提出自己的疫苗倡议。印中还可能恢复武汉会晤中提出的联合培训阿富汗外交官的项目,以及更加远大却从未启动的基础设施项目。
在2020年印中关系破裂后,双方都在规划未来关系的发展道路。两国可能会发现,与奢求太多相比,由针锋相对的会谈和各自利益支配(哪怕是最微小的共同利益)推动的对话也许会带来更可观的回报。太急于让印中关系达到一个新高度往往会适得其反。
https://www.thehindu.com/opinion/lead/why-less-may-be-more-for-india-and-china/article34320595.ece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编译 | 侯 盈
校对 | 万 佳
排版 | 巴春颖


“武大边海”是边界与海洋问题最专业的信息平台
推送最新边海资讯、边海观察,发布边海问题专家观点
面向公众普及宣传边海知识
微信投稿邮箱:cictsmr@whu.edu.cn
“武大边海”独家授权转载《边界与海洋研究》期刊论文
期刊投稿邮箱:bjyhyyj@whu.edu.cn
编辑部联系电话:027-68753503
《边界与海洋研究》国内邮发代号:38-455
国际邮发代号:C9291
更多资讯请关注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官网:
http://www.cibo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