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武大边海”直接订阅


图片来源于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
本文作者
汉堡大学教授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名誉非常驻高级研究员
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院(GIGA)院长
文章于4月8日发表在《印度观察研究基金会》

为了重振印德关系,德国必须在全球民主受到威权外交威胁的情况下与印度保持一致。
印德关系本应是天作之合。印度是最早给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外交承认的国家之一。2020年3月,两国还一同庆祝印德建交70周年。印德也长期保持着战略伙伴关系。自2011年以来,两国一直在举行内阁级别的双边磋商。2020年9月,对于印度占据关键角色的印太地区,德国制定的印太方针阐明了它在该地区的利益与承诺。然而,印德合作中仍存在缺陷。
为什么印德关系没有达到预期?两国政府对此也毫无头绪。2020年,我们再次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德国担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期间,欧盟与中国签署了《全面投资协定》(CAI)。如今,加强与印度的合作及对话已经成为欧盟的优先事项之一,但印度是在葡萄牙接替德国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后才被提升至这一地位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认为德国需要当机立断,抓住时机重新调整其优先事项,并为印德关系注入强心剂。
【印度对德国的重要性】
几十年来,印德关系一直在不温不火地缓慢发展,双方既没有重大损失,也没有重大收获。但近年来,国际体系受到了两大冲击:中国崛起以及“相互依存的武器化”。
中国崛起在世纪之交时大受世界各国追捧。德国当时也是率先支持与中国交好的国家之一,它认为与中国贸易额的不断增加不仅会给各国带来经济增长与繁荣,还将使中国逐步接受民主原则和西方生活方式。然而,“以商促变(Wandel durch Handel)”的希望并未实现。如今的中国不仅权力更加集中,其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中国崛起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周边地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其全球影响力的示例。
少数大国全球价值链“武器化”的能力日益增强,提升了某些国家伤害西方国家的可能性。尽管各国已尽力通过控制急需的医疗设备、药品和疫苗来获得地缘战略优势,但这种生产模式带来的生存危险已在疫情各阶段得到了证实。
以上趋势的发展要求德国(乃至欧洲)从范式层面转变其外交政策。仅由,或主要由商业利益驱动的政策可能容易让公民在食品安全等关键领域受到供应链中断的影响。各国政府可能会被敌对国家挟持,这些国家控制着地缘战略重要领域的网络枢纽(如数字技术,或者是进行国际贸易的自由安全的海上通道)。在保持经济繁荣的情况下,要从以上威胁中保护自身,就必须与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建立可靠的价值链。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能够与德国达成这种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印德紧密合作的阻碍】
印德关系之所以尚未发挥其真正潜力,至少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尽管中印存在种种差异,各国仍存在将二者相提并论的倾向。即使这两个国家完全不同,但由于都地处亚洲,并同时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这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众多西方行为体对中印进行比较,而且它们往往认为印度民主存在缺陷。与印度相比,和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相对简单。尽管莫迪执政期间印度在提供商业便利性方面有所突破,但与印度进行商业洽谈及业务合作仍比较复杂。
其次,认为印度民主存在缺陷,就进一步认定印度不是值得合作的伙伴,这种观点在德国司空见惯,至少在共同价值观方面如此。
最后,在第二点基础上,德国将贸易和投资作为深化印德关系的主要渠道。然而,这一坚持牺牲了自由主义的宏观价值理念,导致德国(与欧盟)走进了劳工和环境标准的死胡同。以上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
【提升印德关系的措施】
第一,对于亚洲的密切观察者而言,“中印大同(Ch-India)”的理念是存在问题的。在当今时代中国的远大抱负与中印的根本差异中,两国“大同”的观念似乎已经过时。但如果必须对中印进行比较,德国需要提醒自己,与民主国家合作也许会更慢、更混乱,但将更可靠,并可能得到更多回报。
第二,印度民主确实不够完美,但中国更甚。而且,不论是美国还是欧盟成员国,所有民主国家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民粹主义在世界各地掀起高潮,一次又一次证明民主治理存在争议,民主水平也有波动起伏,必须不断捍卫、更新和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说,印度的民主是丰富多彩的,并始终秉持着对自由价值观(如多元主义和法治)的坚定承诺。
第三,否认印德的共同价值观,转而单纯关注与贸易相关的社会和环境标准,这一观念是短视的。这两个不断自我反省、努力复兴的民主国家如果能够达成一致,那么德国将找到一个合意的、且重视贸易相关标准的商业合作伙伴。促进两个民主国家以各自的方式发展,也将使得其他有价值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要应对民主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的威权外交威胁,关键在于形成志同道合的全球联盟。拜登政府似乎已经理解了这一逻辑,它也正在主张建立(仍处于萌芽状态的)全球民主峰会。
非西方(南方)国家的阐释也丰富了“自由民主保护伞”的理念。具体而言,德国与印度需要就实际问题制定相关议程。
印太地区是印德可能达成合作的区域之一。长期以来,该地区的重要性对印度而言是毋庸置疑的,德国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德国在2020年9月提出了印太方针,并决定在今年派遣一艘护卫舰。这说明德国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德国战略的完善,在印太地区发展背景下保持与印度的流畅沟通是有利可图的。与有关四方安全对话“将像海里的泡沫一样”消失的预测相反,它在这几个月发展强劲,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机制。在其他国家对四方安全对话的兴趣日益浓厚之时,德国(或整个欧盟,这取决于欧洲印太战略的演变趋势)也可以考虑加入这一倡议,成为致力于维护该地区稳定、和平和自由的重要力量。
印德两国急于寻求合作的另一个层面可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印度是少数几个主动拒绝“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德国和印度可以共同寻求更紧密的欧盟-印度互联互通路线,并通过双方都感兴趣的清洁能源项目来实现这一点。德国国内对于供应链脆弱性(尤其在5G和制药等关键领域)的担忧引发了印度国内的巨大共鸣,这意味着两国拥有极大的合作潜力。
虽然我在上文指出,固守狭义的贸易相关标准会适得其反,但这不应被理解为贸易本身不重要。受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印度一直没有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如果德国和欧洲不希望印度发展转向国内,与印度达成自由贸易协定(FTA)极其重要。这样的协议将是向印度和该地区其他国家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并可能有助于消除《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引发的信任缺失(区域各行为体乃至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德国可以在欧洲带头做出这样的努力。
西方民主国家与印度建立富有意义的合作的时机已经成熟。欧盟与拜登政府似乎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现在轮到德国了。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编译 | 侯 盈
校对 | 万 佳
排版 | 巴春颖


“武大边海”是边界与海洋问题最专业的信息平台
推送最新边海资讯、边海观察,发布边海问题专家观点
面向公众普及宣传边海知识
微信投稿邮箱:cictsmr@whu.edu.cn
“武大边海”独家授权转载《边界与海洋研究》期刊论文
期刊投稿邮箱:bjyhyyj@whu.edu.cn
编辑部联系电话:027-68753503
《边界与海洋研究》国内邮发代号:38-455
国际邮发代号:C9291
更多资讯请关注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官网:
http://www.cibo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