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武大边海”直接订阅


北极理事会扩大成员,图片来源:新华网
本文作者
王晨光
法学博士、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原文首发于《边界与海洋研究》2020年第1期,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删减,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原文下载链接。

一、意大利北极战略的出台背景
(一)意大利对北极地区的探索历程
基于航海探险的传统和优势,意大利人早在1899年就开始了北极探索。1926年,翁贝托·诺比莱设计并驾驶飞艇从挪威出发经北冰洋前往阿拉斯加,成为首批到达北极点的人。两年后,诺比莱驾驶新设计的飞艇四次飞越北极,为意北极海洋学、气象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战结束后,意大利在北极问题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人类学家西尔维奥·扎瓦蒂。除个人行为外,意大利政府的北极活动也不断增加。1989年,意国家海洋和实验地球物理研究所多次在北极海域执行科考任务。1997年,意国家研究委员会在斯瓦尔巴德群岛的新奥尔松建立“意大利飞艇”综合科考站。另外,意国家控股的埃尼集团、芬梅卡尼卡集团等也开始进军北极。
(二)意大利出台北极战略的现实环境
除北极考察历史积淀外,意大利北极战略的出台还受到了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2007年8月,俄罗斯国家科考队在进行北极科学考察时,将一面钛合金国旗插在了北极点附近4200多米深的北冰洋海底。“插旗事件”一方面促使北极国家纷纷从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出发制定或更新北极战略;另一方面则激发了域外国家参与北极科学考察、资源开发、航道利用以及加入北极理事会等事务的兴趣。2013年5月,意大利被接纳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意大利能够被接纳,说明其对北极事务的参与以及所做的贡献得到了北极八国的一致认可。这极大地提高了意大利政府参与北极事务的积极性。随后一段时期,其他域外国家纷纷出台北极政策文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意大利政府出台北极战略的紧迫感。
二、意大利在北极地区的利益关切
意大利政府在2015年12月出台了《意大利北极战略:国家指南》,从中可窥见意大利在北极的利益关切。第一,彰显和提升国际影响力。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意大利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都有所衰减。作为一个二流国家,意大利无力像法国、德国那样追求欧洲的领导地位,不过也努力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有所作为。因此,面对北极这一“战略新疆域”,意大利将参与相关事务视为彰显负责任国家形象、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契机。第二,认识和应对气候环境问题。气候环境问题是当前北极治理的首要议题,也是意大利北极政策的优先方向。意大利还特别强调自身所处生态环境与北极地区的相似之处,从而使其对北极气候环境的关切显得更有说服力。另外,意大利政府还关注气候环境变化对其社会造成的影响,并将与北极国家的交流合作视为重要的发展机会。第三,维持北极科研领域的优势。就意大利而言,其之所以能在北极事务中拥有一席之地,得益于早在18世纪末便开始进行北极探索,并在此后保持了一定形式的存在,在相关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开始进行北极研究和考察活动,意大利要想巩固或守住这一先发优势,必须在北极科研领域做出新的、更多的贡献。第四,抓住北极经济开发的机遇。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北极地区蕴藏着全球未探明石油储量的13%、未开采天然气储量的30%和全球煤炭储量的25%。这对能源匮乏,在海上油气开采方面拥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的意大利而言可谓一大利好消息。另外,意大利国土深入地中海腹地,是地中海航线的重要节点,也是世界航运大国之一。北极航道具备商业通航条件后,将对世界航运和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意大利对此也不得不察。
三、意大利北极战略的推进措施
第一,重视北极理事会的作用。2013年被接纳为正式观察员后,意大利政府向北极理事会任命了一名专职外交代表以更好地参加北极高官会议,并多次委派科研人员参与北极理事会各工作组、任务组的工作。2016年10月,为纪念北极理事会成立20周年,意大利外交部牵头组织了“北极理事会与意大利观点”专题研讨会。同时,意大利还积极通过北极理事会加强或改善与北极八国及其他正式观察员国的友好关系,已在北极科学研究、经济开发等领域建立了一些双边工作机制。第二,在欧盟框架内开展行动。作为欧共体(欧盟前身)的创始国,意大利一直高度重视欧盟的建设和发展,在北极事务上也注意在欧盟框架内开展行动,以更好彰显其影响力。第三,加强对国内力量的整合。这首先体现在意大利政府对北极科研科考活动的大力支持。从2009年开始,意陆续在“意大利飞艇”北极考察站增加了三个综合观测平台,2016年对“探险”号科考船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升级。此外,还引导国内科研机构在北极问题上扩大影响力。其次,意大利政府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关注和参与北极问题。第四,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世界上绿色发展的先锋,意大利在北极战略中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北极原住民特殊需求之间的兼容性和协同性。在这一问题上,意能源巨头埃尼集团作出了表率。具体来看,埃尼集团承认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降低自身生产过程和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四、意大利北极战略的实施困境
《意大利北极战略:国家指南》的出台,为意大利参与北极事务提供了“指北针”,有利于其在北极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受若干国内和国际因素制约,这份北极战略的贯彻落实面临着诸多障碍。第一,政党轮替变幻莫测。这使意大利很难制定并实施连贯、稳定的外交政策,无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拿这份北极战略来说,它是在民主党人马泰奥·伦齐担任总理时制定的,因而带有多边主义和亲欧的色彩。但随着2018年3月右翼力量在大选中获胜,6月朱塞佩·孔特开始担任总理,其对北极问题的态度势必会有所调整。第二,经济发展长期低迷。 21世纪以来,意大利GDP年均增长率仅为0.2%,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更是经历了二战结束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衰退。2015年,意大利经济虽然开始复苏,但增长率仍低于欧元区平均水平,且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再次出现负增长。迫于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意大利政府势必会把注意力更多置于国内层面特别是经济增长、社会保障等领域,很难增加甚至可能削减对北极问题的投入力度。第三,地中海局势动荡不安。近年来更是愈演愈烈,这使意大利首当其冲地面临着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和难民问题等的冲击。相较于北极问题,地中海局势对意大利的影响更为直接且十分棘手,因而更受意国内关注,并会更多地占用本就孱弱的外交资源。第四,北极军事化态势加剧。目前,北极已再次成为俄罗斯与美欧战略博弈的前沿,如果双方继续强化在北极的军事存在,该地区出现军事对峙乃至“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只会越来越大。意大利在北极问题上强调多边合作和可持续发展,北极军事化将对其战略目标、执行手段等产生影响。
五、中意北极合作的路径选择
第一,以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基础,提升北极政治互信。自1970年正式建交以来,中意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2004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双方高层互访不断,政治互信增强。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达成广泛共识。在此背景下,中意应基于对北极问题紧迫性和复杂性的共同认识,将之置于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之内,提升在北极问题上的政策沟通与政治互信。第二,以双边科技合作为先导,推动北极各领域务实合作。在北极问题上,中意都高度重视科技因素的基础性作用,定期开展北极考察并在斯瓦尔巴德群岛建有北极科考站。今后两国应以相关协议、委员会、论坛等为依托,注意发挥各自优势,通过联合考察、合作研发、共建实验室等形式加强北极科技交流,进而推动清洁能源、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务实合作。第三,以中欧蓝色伙伴关系为指引,共促北极发展繁荣。北极问题属于海洋问题,21世纪以来,中国和欧盟不断探索和深化海洋合作。正如前文所言,意大利在北极问题上高度倚仗欧盟。未来中意可在中欧蓝色伙伴关系及其他伙伴关系框架内,就北极问题展开专题讨论与合作,调动政、商、产、学、研等多方力量促进北极发展繁荣。第四,以北极理事会等多边制度为平台,维护北极和平稳定。北极国家特别是北极大国的单边主义行径,使北极政治安全局势日趋恶化,多边治理架构遭到破坏。这不符合中意两国利益,更不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因此,中意需发挥各自影响力,确保北极大国保持克制,维护北极地区和平稳定及北极理事会等多边制度的权威。同时,作为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两国应加强交流互鉴,为完善北极治理制度体系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END
编辑 | 韩 茜
排版 | 张启薷


“武大边海”是边界与海洋问题最专业的信息平台
推送最新边海资讯、边海观察,发布边海问题专家观点
面向公众普及宣传边海知识
微信投稿邮箱:cictsmr@whu.edu.cn
“武大边海”独家授权转载《边界与海洋研究》期刊论文
期刊投稿邮箱:bjyhyyj@whu.edu.cn
编辑部联系电话:027-68753503
《边界与海洋研究》国内邮发代号:38-455
国际邮发代号:C9291
更多资讯请关注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官网:
http://www.cibo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