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海研究】杜博:70年来的人民海军外交:历程、经验和展望

推文时间:2020-04-11     国别类型:    期数:

点击上方“武大边海”直接订阅

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关心人民海军建设发展纪实,图片来源:新华网

本文作者

杜  博

海军指挥学院讲师

原文首发于《边界与海洋研究》2019年第6期,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删减,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原文下载链接。

一、人民海军外交的历程

(一)初步探索期

从1949年4月23日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是人民海军外交的初步探索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初建的20世纪50年代,在国家“一边倒”的战略背景下,人民海军外交的主要对象是前苏联。这一阶段,双方签订援助协定、协办多所海军学校、培养海军指技人才和进行武器装备建设。后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在中苏关系恶化的情况下,人民海军重点与第三世界国家开展军事外交。中国不仅援助越南和亚非国家,而且还为第三世界国家培训海军人才。这一时期的人民海军外交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外交目标主要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二是外交对象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三是外交合作的内容主要在于提升国家海上军事实力。四是外交类型以双边外交为主。

(二)逐渐发展期

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人民海军逐步同世界各国开展交往。首先,海军进行高层互访。改革开放前,人民海军仅向苏联、越南和朝鲜派出过4个代表团。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军事交流有了突破性的崭新变化,人民海军领导人开始率团访问西方国家。其次,海军舰艇互访。1949年至1979年,人民海军一直没有走出国门。这30年里也仅有8个国家的12艘军舰来华访问。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海军实力的日益增长,我海军的对外交流也日益扩大。1985年,海军首次派舰艇编队出访南亚三国,开启了中外海军舰艇互访互动的新时代。并在1989年和1994年,分别首次访问了美国和俄罗斯。这一时期,我海军也接待多批外国海军特别是西方大国海军舰艇来访。1979年到1999年,人民海军共接待来自亚洲、欧洲等22个国家60余批次舰艇来华访问,极大地促进了中外海军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再次,建立中美海上安全磋商机制。苏联解体后,中国逐步被美国列为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主要威胁。中美海上军事关系也急剧恶化,海上危机时有发生。1996年,中美双方开始就避免发生海上意外事件进行对话,并于1997年宣布就建立加强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达成一致,“该协议将有助于双方海空力量避免发生意外事故、误解或错误判断。”并于1998年正式签署《关于建立加强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的协定》。这一时期海军外交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外交目标逐渐转向为经济建设提供和平稳定的海上安全环境。二是外交对象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大国。三是外交合作的内容旨在建立改善亚太周边国家关系的信任措施。四是外交领域向非传统安全领域发展。

(三)全面推进期

进入21世纪,我国海上安全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海军实力有了较大提升。人民海军外交在多个层次多个领域、以多种形式全面展开,进入了一个全面推进的崭新时期。第一,海军高层互访和舰艇访问呈常态化发展。不仅访问频率越来越高、而且访问国家也越来越多,既有英美等西方大国,也有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等中小国家。第二,海军交流不断机制化。建立了中美海空联络机制和中日海上联络机制。这对增进两国防务安全互信、避免因误判引发海空意外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开通海上军事热线。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海上邻国加强海上战略互信的重要举措。第三,亚丁湾、索马里护航持续进行并且参与国际合作更加频繁。包括全方位开展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和广泛进行国际多边对话安排。较具代表性的是人民海军多次派员参加西太平洋海军论坛(WPNS)年会及各项专业性工作小组会议。这一阶段,人民海军外交特征又有了新的变化:一是外交目标致力于塑造和平稳定的海上安全环境。二是外交对象呈全方位多元化发展态势。三是外交合作的内容不断趋于具体和务实。以海上军事安全合作为例,人民海军外交呈现的特点表现为:一是海上军事安全内容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在海上传统安全领域中有所扩展,在海上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合作则更为丰富。二是海上军事安全合作的海域更加广阔。不再局限在家门口或周边海域,而是向远海推进。三是海上军事安全合作的国际化现象明显。四是外交方式灵活多样。

二、 人民海军外交发展历史的经验

1.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海军是战略性、国际性和综合性军种,现代国际法赋予了军舰特殊的法律地位,使海军具有代表国家开展军事外交的功能。人民海军外交的历程表明,无论是海军高层互访、双边海上军事磋商、海军论坛等战略对话,还是对外军援、军舰互访、海军联演、反海盗护航行动,都是国家行为,它们体现了国家意志,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2.必须坚持斗争原则,讲究斗争策略。海军外交由于涉及国家的海上军事和海洋安全领域,论及的是国家的海洋核心利益和海洋重大利益,加之原有海洋安全秩序的不合理、现有海洋安全制度缺失、西方大国的插手和干预等因素的影响,就要求我们在海军外交中要坚持斗争原则,如此方可有效维护国家的海洋利益,保持海军外交的正确方向。3.必须紧密围绕军队使命和海军任务,坚持与时俱进。我海军外交要根据国家利益在海上方向安全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我军使命及海军任务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新形势下,人民海军积极开展军事外交活动,不仅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还适应国家战略利益发展要求,有效维护了战略通道和海外利益安全。4.必须与部队战备训练紧密结合,坚持向常态化方向发展。海军外交大量表现为成建制的兵力行动,如舰艇出访、联合军事演习等,这是由海军军种特点所决定的。海军将这些兵力行动与部队的战备训练紧密结合,逐步把专项任务变成常态化兵力行动。5.必须与海军现代化建设相结合,为学习借鉴外军先进经验搭建桥梁。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加快向信息化方向转变,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快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队现代化建设。海军现代化建设也必须面向世界,以对外军事交流与合作为桥梁,积极借鉴各国军队特别是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6.必须遵守并创造性运用国际法和国际规则。海军主要活动空间既然是国际性的,其对外军事交流就必须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

三、人民海军外交展望

70年来,人民海军外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续开展海军外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深刻认识到,与世界海洋强国的相比,我在提供海洋公共产品、提升世界海洋事务话语权、培塑海洋软实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塑造国家海上安全环境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以搭起海上互信机制平台为重点,塑造和平稳定的周边海上安全环境。其次,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努力提供全球海洋公共安全产品。再次,以推动与后发海洋国家的多边海军外交为纽带,不断推进全球海洋安全治理体系变革。最后,以培塑中国特色海洋海军文化为抓手,持续提升海洋软实力。

END

编辑 | 韩    茜

排版 | 张启薷

“武大边海”是边界与海洋问题最专业的信息平台

推送最新边海资讯、边海观察,发布边海问题专家观点

面向公众普及宣传边海知识

微信投稿邮箱:cictsmr@whu.edu.cn


“武大边海”独家授权转载《边界与海洋研究》期刊论文

期刊投稿邮箱:bjyhyyj@whu.edu.cn

编辑部联系电话:027-68753503

《边界与海洋研究》国内邮发代号:38-455

国际邮发代号:C9291


更多资讯请关注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官网:

http://www.cibo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