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武大边海”直接订阅


中蒙甘肃马鬃山口岸,图片来源:百度
本文作者
王得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原文首发于《边界与海洋研究》2019年第6期,本文为《边界省(区)陆地边界管理工作》第四部分。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删减,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原文下载链接。
一、中蒙边界甘肃段线情况
1963年6月30日,中蒙两国签订《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正式划定中蒙边界,甘肃段西起塔拉音默尔特新温多尔敖包(176号界标),东至哈尔陶勒盖(194号界标),全长187公里。其后,由于国内行政区划的变动,中蒙边界甘肃段范围有所变更。1969年7月,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从内蒙古自治区划归甘肃省管辖,甘肃段边界东段延至236号界标,即呼和毛日特乌拉,全长600公里。1979年5月,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复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中蒙边界甘肃段西起177号界标哈尔欣巴润乌蒙敖包,东至184号界标那然色布斯台温多尔敖包山,边界线长65公里。1982年6月,进行了中蒙边界第一次联合检查。2001年5月至2004年12月,中蒙边界第二次联合检查后,中蒙边界甘肃段西起487号界标,东至500号界标,全长65公里,有花岗岩界标13个,其中大型界标1个,中型界标12个。
二、边界管理情况
中蒙边界第二次联检后,甘肃省中蒙边界工作转入正常管理阶段。近年来,认真履行边界管理协调职责,全面完成边界线巡查、维护,指导边防及边界市、县的边界管理,培训边管人员,开展涉边宣传和处理涉边突发事件以及与蒙方进行边界会晤等任务。
1. 注重统筹规划管理。坚持把边界管理纳入全省外事工作统筹规划、统筹研究、统筹推进,每年年初结合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和全省外事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及时传达学习涉边政策法规和有关会议精神,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管边用边、兴边富边的要求落到实处。
2. 不断完善协调机制。逐步建立由外事部门牵头,军警、边防、口岸和地方政府上下联动的协调机制,坚持每年召开甘肃省中蒙边界联系机制会议,总结阶段工作,协调解决问题,明确重点任务,凝聚思想共识,形成了互通情况、互相配合、合力共管边界工作的良好局面。
3. 加强管理制度落实。本着依法行政和依规管边的原则,甘肃省认真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国政府关于边界管理制度的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国政府关于中蒙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的协定》和《甘肃省边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贯彻落实,边管部门深入一线,检查督促,摸清情况,掌握底数,并制订了甘肃省边界专用车辆管理制度。
4. 开展日常工作调研。把加强管理和促进边境地区的和谐发展列入同等重要的地位,支持边界市县做好“一线”工作,注意及时解决边界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影响国界线清晰、界标微损等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维护。每年至少两次组织边界管理人员对边界全线进行踏查,对界桩安全、位置,逐一检查,使边界管理连续数年无差错、零事故,保证了边界的清晰和稳定。
5.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把边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管边兴边的关键,积极组织涉边单位边界管理人员集中学习培训;用足用好外交部培训资源,先后选派30余人参加外交部在武汉大学、西安边海防学院等高校及省区组织的边界干部培训班,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6. 组织知识宣传教育。在抓好边界知识经常性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甘肃省先后编印《中蒙边界工作手册》,拍摄专题电视片,并组织全省边界知识竞赛,涉边单位200多名干部职工踊跃参加,掀起了学习边界知识的热潮,使广大边界干部进一步熟悉边界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守边、护边、用边、兴边意识。完成中蒙边界甘肃段1963年历史界标陈列项目,列为文物管理。
7. 维修改造巡查道路。我们在抓好日常检查维护的基础上,先后集中对487、490和491界标上界巡查道路进行了维修改造,对500多个上山台阶和附属行车道进行了整修,并按标准要求对年度界务工程进行了现场验收,及时对个别界标巡视通道进行暴雨后的抢修,极大改善了界务管理的条件,有效提升了边界管理质量水平。
8. 规范财务管理使用。严格贯彻落实边界财务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对边界经费实施“项目制”管理,使边界经费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盘活存量资金,将有限的经费发挥经济效益最大化。严格执行外交部《边界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和《边界日常维护经费管理细则》,严格经费的使用范围,做到专款专用,努力做到厉行节约,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三、边境地区合作开发情况
1. 合作开设马鬃山口岸。中蒙马鬃山—那然色布斯台口岸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西邻新疆,南接酒泉玉门市和瓜州县,东靠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西北与蒙古国的戈壁阿尔泰省相连,有60公里的边境线。1992年10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蒙马鬃山—那然色布斯台口岸作为国家一级边境贸易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口岸共季节性开放四次,实现进出口交易额610.5万人民币。1993年8月1日,蒙古国以自然保护区为由关闭口岸。自马鬃山口岸关闭以来,我方多次通过中蒙口岸会晤、中蒙边界联委会等渠道,做蒙方工作,迄今未复通。
2. 加强与蒙友好交往。近年来,甘肃省高度重视与蒙古国地方友好交往。2016年9月,甘肃省与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正式建立友好城市关系。2017年7月,邀请蒙古国大呼拉尔法律委员会主席热德那瑟德和戈壁阿尔泰省省长甘瑟勒木·桑佳访问甘肃;2017年8月,应蒙古国大呼拉尔邀请,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率甘肃省政府代表团访问了蒙古国,会见了蒙古国大呼拉尔法律委员会、外交部、戈壁阿尔泰省、南戈壁省负责人,拜会了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走访了南戈壁资源有限公司,与蒙古国甘肃企业代表进行了座谈,就地方友好交往和边界管理、马鬃山口岸复关等问题进行会晤、磋商。2019年7月,应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组委会邀请,蒙古国自然环境与旅游部纳·策仁巴特部长一行访问甘肃并参加了“一会一节”开幕式。酒泉市近年加强与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的友好交往,注重人文交流与民间合作,邀请戈壁阿尔泰省人民歌舞团、商贸团、蒙医学术交流团等团组到酒泉市访问,组织肃北县文化交流团、农业技术交流团等团组出访蒙古戈壁阿尔泰省,通过各种民间交流,双方在文化、农业、蒙医、马头琴艺术、民族服装、旅游、商贸等方面的合作呈递增式发展态势。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甘肃省非常重视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修建马鬃山口岸新国门、边防综合服务中心、边贸市场、外贸仓库等设施,有效改善了边境口岸地区投资环境。边境所在地马鬃山镇电力、饮水、交通、通讯等设施均有很大程度改善,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一园四区”基础设施逐步推进,京新高速公路、临哈铁路、桥湾-国门公路建成通车,马鬃山边界交通连接到全国道路主干网络,以往行路难的短板得以克服。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有力保障了边界管理及巡检工作,也为口岸复通奠定了基础。
END
编辑 | 韩 茜
排版 | 张启薷


“武大边海”是边界与海洋问题最专业的信息平台
推送最新边海资讯、边海观察,发布边海问题专家观点
面向公众普及宣传边海知识
微信投稿邮箱:cictsmr@whu.edu.cn
“武大边海”独家授权转载《边界与海洋研究》期刊论文
期刊投稿邮箱:bjyhyyj@whu.edu.cn
编辑部联系电话:027-68753503
《边界与海洋研究》国内邮发代号:38-455
国际邮发代号:C9291
更多资讯请关注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官网:
http://www.cibo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