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海研究】益西加措: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边疆安全稳定(西藏)

推文时间:2020-03-11     国别类型:    期数:

点击上方“武大边海”直接订阅

西藏地图,图片来源:自然资源部

本文作者

益西加措

西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边界处

原文首发于《边界与海洋研究》2019年第6期,本文为《边界省(区)陆地边界管理工作》第二部分。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删减,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原文下载链接。

一、边界基本情况

西藏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新中国成立后,已与12个陆上邻国划定国家边界。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与印度、不丹迄今未划定边界,双方在划界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因此,西藏自治区在边界管理中面临着已定边界管理和未定边界管理两个方面。西藏自治区边民以藏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包括:在林芝市和山南市的边境地区生活的门巴族和珞巴族人;在林芝市察隅县生活的僜巴人(僜人);在日喀则地区定结县、聂拉木县和定日县绒辖乡边境地区生活的夏尔巴人。僜人和夏尔巴人族属未定,但在西藏自治区内享有单一民族的有关待遇。

二、边界工作现状

因自然地理原因造成的交通不便、高山缺氧等困难,给边界勘查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和挑战。除了为我国与印度、不丹的边界谈判提供依据,还以此种方式承担了对未定界边境地区各种涉外事务的处理工作。对中尼、中缅已定界的边界管理除承担了日常的界务管理工作外,还根据中央政府的指示圆满地完成了中尼边界第三次联合检查、中缅边界第三次联检前内部调查工作,为确保我区边界线的清晰稳定以及边境地区的和谐安宁做出了外事边界部门应有的贡献。

1. 不断加强党对边境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西藏历来高度重视边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以及给隆子县玉麦乡群众的回信精神,坚持屯兵与安民并举、固边与兴边并重,既治理好边境又稳定好边境,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边境地区建设,夯实守边固防基础,决不允许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西藏一寸土地从祖国分裂蚕食出去。同时,通过加快边境地区建设、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反蚕食斗争力度,创造于我有利的边境斗争条件。

2.实施加快边境地区发展特殊优惠政策。西藏大幅提高边民补贴,加大边境县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2017年至2019年7月已累计开工建设500多个边境小康村。大力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坚持产业发展与小康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着力打造以喜马拉雅横向通道为主线,以吉隆、普兰、樟木等口岸为支撑,以沟域生态经济区、河谷流域经济走廊农牧产品加工基地、百个各具特色旅游村为重点的边境村产业发展格局,实现边民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实现就业、增收致富。大力改善边境地区民生事业。高度重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文化惠民。

3. 全面推进边境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这条主线,推动边境地区公路、桥梁、涵洞等基础设施建设。2017 年以来,整合大量资金,重点实施新建改建边境公路、桥梁、涵洞等项目,目前全区4个边境地市21个边境县全部通公路。同时,加快通用机场及铁路建设,以拉萨贡嘎机场为中心,昌都邦达、林芝米林、阿里昆莎和日喀则和平机场为直线的五大民用机场网络已经形成。

4. 夯实边境基层基础工作。针对反分裂斗争面临着“后达赖”向“达赖后”转变重大挑战的实际,深入开展反分裂、反蚕食、反渗透斗争。加强边境地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实施边境地区党政“一把手”建设工程,落实边境乡镇干部职工生活补助政策,落实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干部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反分裂、反蚕食、反渗透斗争的坚强堡垒。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狠抓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反分裂斗争教育,强化边境地区群众爱边守边固边意识。坚持点线面结合,一线堵截、二线查控、三线联防,加强边境防控,坚决打击和遏制非法出入境活动。认真落实边境地区维稳措施,旗帜鲜明消除十四世达赖利用宗教产生的负面影响,在重要敏感节点前及时分析研判边境地区维稳形势,努力降低安全风险。在外交部的指导下积极组织我边民在中印、中不争议地区和我控制薄弱地区开展反蚕食斗争工作,加强对争议地区实际管控,坚决遏制印度、不丹对我领土的蚕食活动。

5. 推进口岸建设,推动经济合作,不断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目前,西藏根据当前国际状况以及自治区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与尼泊尔的经贸合作。正在积极推进吉隆、樟木等既有口岸的升级改造和恢复研究及重建工作;积极研究推进里孜—乃琼、陈塘—吉马塘卡、日屋—瓦隆琼果拉的口岸建设和开放工作。此外,西藏自治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大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建设力度,成功举办各类商贸展销活动,不断深化贸易合作方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西藏边境一线主要处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晚、底子差,公路未成网未到边,通信网络覆盖仍不够。边境县公路等级低、“断头路”多,大雪封山期长。2. 边境地区民事力量建设明显不足。由于印度大肆向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迁入人口,近年来通过采取“前拱战术”“移民”等方式加剧对我领土蚕食,中印边界印方实控线一侧边境居民已达120万人;而我区边境地区总人口较少。同时,印度通过对我边民施以暴力等卑劣手段,压缩我活动范围以控制更多的争议地区。3. 部分边境村(居)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西藏边境地区村(居)分布在偏远山区,聚集度低,农牧业产业结构、边民收入渠道单一,土地集约经营程度低,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势短期内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导致边境村落经济发展整体滞后。4. 西藏开放口岸建设起步较晚,口岸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受客观自然条件影响,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自身财政力量薄弱,口岸建设基本上依赖中央。目前,西藏自治区双边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少,仍只能满足边民互市贸易发展,口岸基础设施条件亟需改善。5. 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艰巨。边境地区大多处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难以修复。同时,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冰川融化、草地退化、冻土消融等问题突出,雪灾、风灾、水灾、旱灾、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亟需抓紧建设生态数字实时监测系统,以便做好应对措施。

四、工作建议

1. 加快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快边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边境地区医院、学校、电站、自来水、通信基站等民生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边境地区边贸市场建设、升级和开放力度,以点带面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外迁工作相结合,加大边境小康村建设力度,继续鼓励群众向边境一线搬迁。2. 加大边境地区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在确保边民安全前提下,鼓励和支持边民前往边境前沿地带开展放牧、采集林下资源等抵边生产生活。3. 营造安全稳定的边境环境。加大边境地区治安整治力度,加强边境常态巡逻管控。在中印、中不未定地段,坚持在外交部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大军地配合力度,不断实现中方在争议地区、控制薄弱区的实际存在。在中尼、中缅已定界地段,加大在通外山口、边民通道等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巡查管控力度,严防不法分子伺机潜入潜出,严打边境非法出入境、涉枪、涉爆、涉毒、走私、涉黑等边境违法犯罪活动。4. 推动中央及兄弟省市帮助西藏加强口岸建设。5. 打造边界安全及环境智能化数字监测系统。建议由国家、西藏自治区层面联系相关科研院所建立具备定位系统的边界标志物。西藏自治区军地边防部门可据此设立相应的智能巡边方案。同时,在边界地区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建立相应的环境智能实时监测系统。

END

编辑 | 韩    茜

排版 | 张启薷

“武大边海”是边界与海洋问题最专业的信息平台

推送最新边海资讯、边海观察,发布边海问题专家观点

面向公众普及宣传边海知识

微信投稿邮箱:cictsmr@whu.edu.cn


“武大边海”独家授权转载《边界与海洋研究》期刊论文

期刊投稿邮箱:bjyhyyj@whu.edu.cn

编辑部联系电话:027-68753503

《边界与海洋研究》国内邮发代号:38-455

国际邮发代号:C9291


更多资讯请关注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官网:

http://www.cibo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