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海研究】马亚欧:中俄(中苏)边界谈判轶事

推文时间:2019-10-29     国别类型:    期数:

点击上方“武大边海”直接订阅

界桩树立后的中俄蒙东端交界点,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作者

马亚欧

外交部边界事务资深顾问

原文首发于《边界与海洋研究》2019年第5期

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删减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原文下载链接


1987年2月,中苏边界第三次谈判开始后,作为界线走向谈判工作小组和边界协定起草工作小组的一员,我开始参与了中苏边界谈判工作。1991年9月,为了划定中俄(中苏)边界,经外交部与总参测绘局协商,我被调入外交部条约法律司,专门从事边界工作,先后参与我国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越南和老挝的边界谈判、勘界等有关边界的工作。作为参与者和经历者,我几乎见证了中俄(中苏)边界谈判和勘界的全部过程。

一、中俄黑瞎子岛和阿巴亥图洲渚地区边界的确立

中苏边界全长约7600公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长约4300公里,与我国的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接壤;西段长约3300公里(苏联解体后,变成了我国同俄、哈、吉、塔四国的边界,其中中俄边界仅长54公里),与我国新疆接壤。

当时,中苏边界东段的边界线走向,除黑瞎子岛和阿巴亥图洲渚两个地区外的其它约4200公里的边界线,双方已达成了一致。双方能就此达成协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苏方接受了中方在谈判中一贯所持的立场,同意按照主航道中心线或主流中心线的原则划分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等界河的边界线走向。而在中俄旧界约中,只是规定以江(河)为界,并未确定界河中岛屿的归属。沙俄和苏联趁晚清政府和民国初期中国虚弱混乱之际,强占了界河中绝大部分的岛屿,形成了两国间的领土争议。这些争议领土的面积约70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争议就是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的黑瞎子岛(335平方公里)。不仅如此,沙俄和苏联出版的地图还把边界标绘在界河中方一侧的岸线上。在1964年和1969年的前两次中苏边界谈判中,苏方一直坚持这些有争议的领土归属苏联。对苏方这种违反界约和国际法准则的无理要求,中方当然不会答应。

1986年7月28日,戈尔巴乔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发表讲话,公开宣布同意按照主航道中心线划分阿穆尔河(黑龙江)的边界走向,解决中苏边界问题出现了转机。中苏双方于1987年2月开始中苏边界第三次谈判,当年就中苏边界东段绝大部分(占总长度的98.5%)的边界线走向达成了一致,并商定通过勘界确定界江主航道中心线和主流中心线,划分岛屿归属。

2004年,中俄双方又就黑瞎子岛和阿巴亥图洲渚两地的边界走向达成了一致。谈判结果是中俄双方大体平分了黑瞎子岛,中方得到174平方公里,俄方得到161平方公里。2008年10月14日,中俄双方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了中俄国界东段界碑揭幕式。这标志着历时21年的中俄(中苏)边界第三次谈判和勘界工作落下了帷幕。从整个东段边界划定和勘界结果来看,在约700平方公里的争议领土中,中方划得约500平方公里,占比71.4%;俄方划得约200平方公里,占比28.6%。争议领土中绝大部分都被俄(苏)实际控制占领,能够重新回归我国实属不易。

二、从边界协定到边界条约

通常情况下,我国与邻国签署划定边界的协议叫边界条约。为什么中俄(中苏)签署的边界协议叫做协定呢?这是因为当时苏联还没有解体,双方还未就中苏边界东段的黑瞎子岛地区和中苏边界西段的界线走向达成一致。当时,双方的设想是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段起草边界协定。在中苏边界东西段协定全部起草签署之后,再将它们统一起来,统称为边界条约。双方认为,从法律效力上来讲,条约与协定并无大的区别。因此双方确定起草的第一个协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该协定于1991年5月16日在莫斯科签署。双方还商定根据边界谈判进程陆续起草其它地段的协定。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中苏西段边界一分为四。接下来中国同俄罗斯分别于1994年9月3日和2004年10月14日签署了《中俄国界西段协定》和《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无独有偶,在我国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边界协定谈判中,也照葫芦画瓢,同样采用了分段起草签署边界协定的办法,先签一个协定再续签补充协定。

总之,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全部划定与原苏联的约7600公里的边界线。这对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巩固我国在东北和西北边疆的国防安全,发展同俄、哈、吉、塔四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中俄蒙三国东端交界点的确定

1994年5月底,根据中俄蒙三国达成的协议,我率中方工作小组到实地与俄蒙双方确定三国东端交界点。我们先到满洲里,然后坐勘界组的越野车赶往三国交界点。三国交界点距离满洲里大约70公里的路程,沿途是一片茫茫的大草原。5月的草原,草已发芽,一望无际。草原巡逻路高低不平,蜿蜒曲折。我们来不及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按约定的时间匆匆赶到现场。

中俄蒙三国东端交界点位于塔尔巴干达呼敖包的中心,敖包其实就是当地牧民长年累月用石块堆砌起的表示崇拜的石头堆。

俄方组长雷任科,乌克兰人,原来是苏联军队测绘局的一位处长,为人风趣幽默,手大如熊掌,他指着敖包上一块较大的石块说:“这是三国交界点吧。”蒙方组长不做声,等着我方表态。我说:“我们还是用尺子量一量吧,既然是在敖包的中心,量一下大家都放心。”最终测量的结果是中心并不是那块大石头,雷任科会心一笑,确认了测量结果,蒙方组长对此也无异议。三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并做了红色标记。为尊重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三方商定不移动敖包上的任何一块石头,由俄方负责制作钢铁三脚架,竖立在敖包之上。三脚架顶部由中方制作三角形的界碑,三面刻三国文字。蒙方负责现场监工。三方对顺利达成协议都很满意,此时已过中午,饥肠辘辘的三方专家匆忙握手告别,各自返回了驻地。

一年后我又去实地查看,三脚架和界碑已高高树立,别具一格,很是气派。现在,这地方已经成为了人们去满洲里旅游的一个景点。

四、最后一个有争议的界桩

1997年,中俄双方10个联合勘界小组,通过4年多时间合作,在中俄东段边界树立了1183个界桩,约4200公里的边界线即将全部勘定完成。不过,就在野外勘界工作即将结束之际,俄滨海边疆区行政长官伊沙耶夫,开始对我方珲春防川地区和俄方哈桑地区接壤的一段边界走向说三道四。双方第十勘界组的野外勘界工作被迫停了下来。1997年9月,中俄双方联合勘界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会谈,会后决定派我(中方副首席代表)和俄方副首席代表雷任科带专家组到实地去解决这一难题。

该地区中方又称洋馆坪,位于图们江边。1957年图们江洪水泛滥,把连接我国陆路到防川地区的领土全部冲垮。之后,防川地区成了一块非地,我军民到防川地区巡逻和生产,不得不年年向前苏方借道通行。在中俄(苏)边界谈判中,俄(苏)方同意向中方让出约一公里多宽的狭长地带,以方便中方通行,不再向俄方借地。在中俄勘界进行到最后阶段,俄滨海边疆区行政长官伊沙耶夫突然借题发挥,企图要推翻中俄边界谈判和勘界成果。中俄双方不得不面对此事。

1997年10月15日,我和雷任科率双方专家抵达该地区。双方勘界组长简要介绍了情况和当地地形,指出双方对第418号界标位置存在的分歧。俄方认为界碑应树立在一棵独立树下,中方则主张界桩应树立在一个小沙丘上,两处相距10多米远。开始我和雷任科都坚持认为各自勘界组长的意见正确,双方互不相让,据理力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双方已认识到坚持原来的立场是不会有结果,在4200公里的边界线上,1182个界桩都已树立,就等418号这一个界桩了,双方必须相向而行,不能空手而归。最后,双方各让一步,在10多米距离的中间,另选了一处高地,确定了418号界桩的位置。紧接着,双方把一根漆着红漆的木桩深深地打进了大地里,中俄边界东段野外勘界工作至此宣告结束。  

 

今年的7月7日,时隔15年,我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黑瞎子岛,看着以前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看着黑瞎子岛在祖国的怀抱中被建设得如此美好,不由感慨万千。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国家强盛,才是边界谈判最坚强的后盾。愿祖国边疆永固!

END

编辑 | 韩茜

排版 | 张启薷

“武大边海”是边界与海洋问题最专业的信息平台

推送最新边海资讯、边海观察,发布边海问题专家观点

面向公众普及宣传边海知识

微信投稿邮箱:cictsmr@whu.edu.cn


“武大边海”独家授权转载《边界与海洋研究》期刊论文

期刊投稿邮箱:bjyhyyj@whu.edu.cn

编辑部联系电话:027-68753503

《边界与海洋研究》国内邮发代号:38-455

国际邮发代号:C9291


更多资讯请关注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官网:

http://www.cibo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