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亚历山大·加布耶夫主持专家访谈会,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卡德里·利里克、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受邀谈论新冠疫情如何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对抗的“前沿阵地”。
一方面,新冠疫情使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特列宁认为,关系较为疏远的国家没有为共同的抗疫目标开展合作是正常现象,正如二十一世纪初期世界各国也未能成功开展打击恐怖主义的合作。公众对国际合作的期待是不切实际的,反法西斯同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通力合作是极其罕见的现象。特列宁分析称,新冠疫情只是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因素,因为新冠疫情突出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在各国封锁边境、限制贸易与信息交流的情况下,依赖国家间合作运行的国际组织及其机制被大幅削弱。此时的国家决策的重心也完全转向处理境内疫情——甚至在国家内部,不同地方政府的防疫决策也体现出了封闭、排他的特点。利里克则认为,国际组织仍然在发挥作用。欧盟成员国虽然在疫情爆发初期也推行封锁边界等措施,但是很快开放边界,并且联合开展疫苗工作。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也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开展竞争的新领域。例如,欧洲委员会制止摩尔多瓦接受由俄罗斯军队飞机运送的中国疫苗,欧洲的药品监管机构至今未能批准俄罗斯的新冠疫苗。利里克认为,尽管欧盟对俄罗斯持有负面态度,但是欧盟无意与俄罗斯开展排他的疫苗竞争,且许多欧盟成员国也对俄罗斯疫苗持有开放态度。例如,爱沙尼亚主张疫苗去政治化,部分欧盟成员国承诺在俄罗斯疫苗通过许可后将认可其接种效力。
新冠疫情,以及其他全球性问题如全球变暖等都应当由各国合作解决。特列宁指出,新冠疫情的全球性传播,宣告各个国家孤立的抗疫工作必然无法取得成效。然而,抗疫并非仅仅是救治患者、研发药品的公共卫生工作,还涉及医药产业、经济政策、就业保障与行政管理等多方面事务。国家间的抗疫合作因为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而产生矛盾和竞争。利里克补充道,新冠疫情使公共知识分子之间的跨国交流急剧减少,难以发挥连接公众与决策者的纽带作用。信息交流的匮乏,加深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民众间的不信任感,最终也影响政府间合作抗疫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