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兰德公司兼职高级研究员威廉·康特尼与兼职研究员皮特·威尔森共同撰文指出,俄罗斯通过安全条约草案威慑北约的手段,低估了北约与乌克兰抵抗俄罗斯的实力。
12月17日,俄罗斯公布《美俄安保条约》及《关于确保俄罗斯与北约成员国安全保障协定》草案,草案的主要内容为要求美国撤出在欧洲的核武器以及区域导弹,并禁止北约在东欧的成员国领土内建设军事设施。1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罗斯将对继续威胁俄罗斯的西方国家采取相应的军事反击。专家指出,普京的回应已经暗示,俄罗斯明知北约难以接受两份草案的要求,因此签署协议并非俄罗斯的真实意图,而在于通过“非谈即战”的暗示威慑北约国家。
专家认为,俄罗斯的确向北约传达对乌克兰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但是未能客观评估北约和乌克兰的军事能力。第一,乌克兰军队作战实力不占优势,但俄罗斯仍须投入大量军队、时间和经济支出才可能占领第聂伯河以东的整个乌克兰东部地区。即使俄罗斯在军事侵略时结合大规模网络攻击和多前端进攻策略,面对在长期俄乌冲突中逐渐积累作战经验的乌克兰军队,也无法在数月之内轻松取胜。第二,北约国家会对俄罗斯开展反击。当乌克兰可能战败,或战争严重威胁其邻近的北约成员国安全,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国家可能开展军事干预。即使北约国家没有在军事上增援乌克兰军队,也必然会采取经济制裁、网络攻击等方式,打击俄罗斯的经济系统与军事指挥系统。第三,尽管俄罗斯可能在战争中获胜,也难以在乌克兰有组织的、持续性的游击战、起义中有效统治占领区域。
专家总结道,俄罗斯应当转变苏联时期的错误认知,一个稳定的欧洲安全体系才是保障俄罗斯国家安全及乌克兰主权独立的最佳途径。勃列日涅夫曾低估西方国家的凝聚力与军事实力,部署SS-20区域导弹系统威慑欧洲与日本,但是北约依靠装配面向苏联的同等规模导弹,成功瓦解了苏联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