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亚历山大·加布耶夫:中俄关系的驱动力与局限性

推文时间:2022-03-22     国别类型:    期数:

12月31日,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亚太项目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加布耶夫撰文指出,中俄关系在近三十年中稳步发展,但是双边关系的不对称性将阻碍两国进一步加强合作。

专家首先分析中俄关系的特点与四项驱动力。中俄两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中充分尊重对方内政,避免发展成类似北约的结盟关系。两国关系在苏联解体后的三十年内得到大幅提升,主要基于两国在维护边界和平、实现经济互补、尊重双方内政以及共同抵抗美国制裁等四项领域的共识。

其次,中俄在政治与经济领域的矛盾阻碍双方进一步合作。在政治领域,中俄尊重对方内政的特点,同时意味着两国缺乏动机为对方的全球战略提供实际支持。在经济领域,美国对中俄的经济制裁和俄罗斯国内情况限制两国投资活动。一方面,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削弱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预期,除了极少数以政治为主导的投资项目如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外,中国商业银行对向俄罗斯公民和法人放贷持审慎态度;而俄罗斯也难以全力支持与华为等受美国制裁的中国企业开展合作。另一方面,俄罗斯国内法律法规与投资政策的不确定性、有待提高的政府不透明度,以及俄罗斯对特定经济部门的绝对主导使中国企业在俄投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而现有的双边合作协议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再次,中俄关系的不对称性可能导致两国在未来产生矛盾。专家指出,中国的经济优势以及逐渐提升的军事能力可能影响俄罗斯的战略自主,并激化双方潜在矛盾。第一,中国可能使用经济杠杆强迫俄罗斯接受在经济合作的不利地位。数据表明,俄罗斯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远远超过中国对俄罗斯的经济依赖,且依赖程度随着欧美国家制裁日益提高。另外,能源出口是俄罗斯的经济支柱之一,部分大型企业将中国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进口国。如果中国通过停止进口等方式争取更多对中国有利的经济合作条件,俄罗斯将不得不接受中国的要求。第二,中国力图弥补与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差距,将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形成压力。随着中国与印度、越南等国的冲突加剧,中国可能利用军事实力以及愈发明显的经济优势,迫使俄罗斯调整原先与印度和越南开展军事合作的印太战略,加强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地缘优势。第三,中俄两国在中亚与北极地区存在共同利益,但是两国将在长期合作的同时开展竞争。在中亚地区,中俄分别着力于经济和军事两个领域,维持和平稳定的中亚秩序,然而,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安全合作影响俄罗斯的军事利益。在北极地区,中国作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期望通过加深与成员国俄罗斯的经济合作,扩大对北极地区的科研、开发工作。而俄罗斯长期坚持北极地区的非开放性,拒绝北极理事会成员国以外的国家干涉北极事务。

  最后,专家总结道,虽然存在诸多限制因素,中俄的共同利益使两国关系在过去三十年来得到极大发展。在未来,两国需要关注不对称性对双边关系的风险,而中国的外交政策与俄罗斯的对美态度、国内政治改革是影响不对称性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