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印度的“东进政策”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看似毫无关联,但这场战争对印度东进政策确有影响,印度的“东进政策”将面临关键考验。
印度在俄美关系恶化的情况下越发难以实现平衡。中俄日益步调一致使情况更加复杂。尽管中印(连同阿联酋)在联合国安理会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的决议中投了弃权票,但这不应被视为中印之间的暂时一致。虽然印中俄都倾向于多极化的世界秩序,但如果被迫做出选择,印度更倾向于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而非中国领导的世界秩序。在印美关系加深,中印关系恶化,以及俄罗斯国际地位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印度将越来越被视为俄中印三边关系中的异类。
印度试图与俄罗斯保持接触,鉴于印度对俄罗斯武器装备的过度依赖,且考虑到印俄传统友谊,以及阻止俄罗斯与印度的主要对手中国和巴基斯坦加深关系的战略考量,印度不愿与俄罗斯完全脱钩,但来自西方的压力与日俱增。
印度的“东进政策”何去何从?印度一直倾向于开放和包容的地区秩序,正如其对东盟主导的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支持。然而,印度也在增加其在更具排他性的小型区域集团中的成员资格,如四方安全对话和印日美三边对话。虽然印度保持着对地区秩序中 “以东盟为中心”原则的正式承诺,但当前国际体系的分化可能削弱这一原则。东盟在关键的地区发展中的行动(或不行动)已面临批评。东盟对于乌克兰局势发展的冷漠态度,使其目前正面临着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审视。此外,由东盟主导的一些倡议,包括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和东盟防长扩大会,美、俄、中都是其重要成员。鉴于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恶,东盟平台的重要性在减弱。尽管印度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如四国集团的“小多边”机制中,但仍然保持着它无法或不愿跨越的界限。由于印度倾向于不结盟和战略自主,考虑到对航行自由等关键原则的解释存在分歧,印度更多参与美国主导的地区倡议的意愿仍将受到一定限制。印度对俄罗斯武器装备的过度依赖也会推迟印度对东南亚日益增加的国防出口(例如,布拉莫斯是与俄罗斯合资开发的)。这意味着,除非印中关系因全面战争而严重恶化,否则印度不太可能加入由美国主导的、诸如“五眼联盟”或澳英美同盟这样的安全机制。
这使得印度在地区秩序中面临艰难困境,可能成为东盟、美国、中国主导下的区域集团“若即若离的支持者”。俄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对印度“东进政策”似乎影响不大,毕竟印太地区的主要竞争者是美中两国,但明显的溢出效应不容忽视。印度在地区秩序中可能被边缘化。长期以来印度倾向于在长袖善舞中谋得战略自主,并努力维持与俄、美之间强有力的联系(印度并非唯一采取这种立场的国家)。这些都将是“东进政策”迈入下一阶段的关键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