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印边境即将进入严冬时,我们却被有关中国军队“入侵”的报道所包围。“入侵”首先发生在乌热地区(印称Barahoti,巴拉霍提),随后又出现在达旺北部。报道称,以上行为都是常规“入侵”,截止8月底,已有约100名中国士兵通过东径拉山口(Tunjun La)进入乌热地区。报道猜测其原因在于印度在该地区的态度有所软化,而且2020年加勒万冲突也使印度更加谨慎。
1962年印中战争时期,乌热地区没有发生军事冲突,因此该地区的知名度较低。实际上,乌热是印中边境历史最悠久的争议地区之一,也是2002年印中为划定实控线而交换地图的唯一一段边界,哪怕这一努力最终失败了,但此地的争议仍不像东段和西段边界那样激烈。
在印中外长于9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举行会谈后,双方一致认为维持现有局势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并将对两国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以上发言可能意味着中国愿意逐步缓和其在2020年夏季采取的强硬立场。中方可能已经意识到,与印度军方对“双线局势”的长期准备不同,中国希望保持中印局势稳定,以应对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巨大挑战。
重要的是,印度要把中印边界局势的变化放在中美关系的大框架中来看待。近日,中美关系出现了耐人寻味的变化。10月6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与中国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了会晤。沙利文不顾双方分歧,重申竞争的必要性。杨洁篪直言不讳地驳斥了美国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的观点,并强调希望美方采取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美国则表示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外界原本预计沙利文会提出拜登政府的对华新政策,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杳无音讯。有报道称,白宫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来自商界的压力,要求对华采取更温和的态度。这样的事态发展显然会影响印度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