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西方国家冻结俄罗斯公私部门实体的资产,同时讨论了没收和清算这些资产以便将资金转移到乌克兰的可能性。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加拿大有这样的法律机制,该国也将是第一个在实践中实施没收的国家。新机制如何运作?首次实施没收的实质是什么?我们未来可以从新做法中预想什么后果?
在对某些个人实施制裁的国家,失去对资产的控制是一种长期普遍现象。几十年来,美国当局已经广泛使用封锁制裁的机制。欧盟以及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俄罗斯和中国也可能诉诸这些策略,虽然这两个国家很少使用它们。然而,在西方国家,封锁制裁已屡见不鲜。除了禁止与被封锁人员名单所列个人和法律实体进行金融交易外,这种制裁会冻结发起国管辖范围内的人员的资产。换句话说,在受到封锁制裁后,个人或组织将失去使用其银行账户、房地产和任何其他财产的能力。自2022年2月以来,西方国家以这种方式封锁了超过1500个俄罗斯人。如果加上附属机构,受制裁的数量将更多。这些人在国外冻结的财产数额巨大。它包括至少3000亿美元的黄金和外汇储备。
这还不包括价值7亿美元或以上的高净值俄罗斯个人资产。然而,冻结财产并不意味着没收财产。虽然被封锁的人不能处置资产,但财产在形式上仍然属于该个人。在某个时候,制裁可能会解除,财产可能会恢复。实践中,限制性措施可以实施多年,但从理论上讲,追回资产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西方国家开始出现没收冻结财产并将其转移到乌克兰的呼声。没收机制以前就存在。例如,作为对违反制裁立法者的刑事起诉的一部分,法院命令可以没收财产。然而,这种机制显然不适合大规模没收财产。封锁制裁是一项政治决定,不需要刑事诉讼中所需的有罪证明水平。坦率地说,数百名因支持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而被列入封锁名单的俄罗斯官员或企业家并没有犯下可能被没收财产的刑事犯罪。制裁刺激了对洗钱或其他非法活动形式的此类犯罪的追捕。但以这种方式筹集的资金数额将只占冻结资产价值的一小部分。为了落实没收受制裁者冻结资产并随后为他们转移收益的想法,乌克兰需要一个不同的机制。
加拿大是第一个实施这种机制的国家。2022 年修订的《特别经济措施法》第四条赋予加拿大当局行政权力,可下令扣押位于加拿大的外国政府或该国任何个人或实体拥有的财产,以及特定国家的任何非加拿大居民的公民。实施这种措施的理由可以是“严重违反国际和平与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的国际危机”。第五条规定关于没收的最终决定必须由法官作出,行政部门的有关代表向法官发出相应的请愿书。此外,行政当局可自行决定将没收财产的收益转给因破坏和平与安全的行动而遭受损失的外国,以恢复和平与安全,以及有利于因他国破坏和平与安全行为或违反人权法或反腐败法行为而受害的对象。
新法律机制的第一个目标将是罗曼·阿布拉莫维奇的加拿大资产——花岗岩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根据加拿大当局的一份声明,该资产的价值为2600万美元。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在加拿大封锁名单上,他的财产已经被冻结,交易被禁止。现在,这个俄罗斯商人的财产将被没收,所有权很有可能被转移到乌克兰。从国有资产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资产,但程序本身是可以灵活制定的,进一步的没收可能更为广泛。
其它西方国家可以复制加拿大的做法。美国早在 2022年4月就宣布进行这种机制的工作,尽管它尚未在立法层面通过。在欧盟,尽管第269/2014号条例第9条要求成员国制定关于没收因违反制裁制度而获得的资产的规则,但这种机制也没有最终在欧盟的监管法律行为中得到确定。“违反制裁机制”的概念本身可以作广义的解释。因此,例如,该条例第九条要求被封锁的俄罗斯人在被封锁后六周内向欧盟国家当局报告其资产。违反这一要求可被视为规避封锁制裁。
加拿大当局的倡议有几个后果。首先,没收规则显然不是休眠的,存在使用的可能,足以构成风险。对于那些尚未受到制裁但在西方拥有财产的俄罗斯人和俄罗斯公司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其资产不仅可能被冻结冷冻,还可能被没收。其他国家的投资者和所有权者将不可避免地考虑这种风险,他们可能成为未来西方加强制裁的目标,其中包括中国、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没收俄罗斯财产不太可能导致这些国家及其公民的资产从加拿大和其他西方司法管辖区外流。但是放出的信号足以让相关主体加以重视。
其次,俄方极有可能采取报复措施。西方公司正在迅速从俄罗斯撤出资产。即使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之前,加拿大企业在俄罗斯的规模也很小。如果没收的做法变得普遍,那么俄罗斯方面可以针对剩余的西方企业实施没收。然而,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对冻结西方财产一直非常犹豫。虽然美国、欧盟和其他西方国家积极封锁俄罗斯人及其资产,但俄罗斯主要以签证制裁作为回应。没收可能会使俄罗斯失去耐心,并实施更加相称的报复行为。
最后,没收的做法改变了西方的制裁观念。目前,没收基本意味着受制裁者的“行为改变”将导致制裁的解除和财产的归还,冻结机制与这个想法相结合。然而,实际上没收机制与此相矛盾。制裁现在完全成为造成损害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