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印度在G20外长会议上曾作出努力,试图调解美国及其盟国同俄罗斯的关系,以促成乌克兰危机对解决,但相关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印度外交部长苏布拉曼亚姆·杰森卡尔也承认了这一点,他指出:"我们努力了,但国家之间的差距太大。"
尽管由于大国在冲突问题上的争论持续,印度未能劝说与会者发表G20联合声明,但不应该低估印度作为美国和俄罗斯之间未来调解人的关键作用。事实上,专家认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印度是所有国家中最有机会将双方带到谈判桌前的国家,对最终结束俄乌冲突将有很大帮助。
为什么印度最适合担任这一角色?
首先,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一直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这当然不代表印度在实践中会避免偏袒某个国家。然而,印度确实向所有国家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政策。例如,印度不仅与古巴、伊朗和朝鲜等国有外交关系,而且还与美国的坚定盟友,如澳大利亚、日本和北约有外交关系。在处理俄乌冲突的谈判背景下,印度将发挥关键作用,因为其几乎没有任何先决条件或保留,愿意与任何国家对话。
印度扮演调解人角色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与参与冲突的俄罗斯、美国这两个大国都有非常健康的伙伴关系。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政府在不结盟政策的基础上引入了“多重结盟”,这在其地缘政治中实质上是一种全向对冲战略。通过多重结盟,印度试图通过加强与所有大国的合作,而避免与任何一个大国纠缠不清。印度希望这种方法能帮助印度在大国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保持战略自主性。到目前为止,印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由于印度拒绝谴责乌克兰危机,俄罗斯已经成为印度的第一大折扣原油供应商。考虑到印度不仅发展迅速,人口也是世界之最,印度对能源的需求巨大,这并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改变。虽然西方对这一举动感到失望,但这也给了印度对俄罗斯相当大的影响力。后者不顾西方制裁,急于继续出售石油。印度与俄罗斯的长期密切关系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这也使印度能够批评俄罗斯的政策,只要是巧妙的批评则不会遭到报复。
印度与美国的伙伴关系至少同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一样坚实,甚至可以说是其历史上最好的伙伴关系。自莫迪2014年上台以来,印度优先考虑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主要是为了应对中国在整个印太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2017年,印度同意恢复包括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在内的志同道合的民主国家之间的“四方”安全对话。
除了与俄罗斯和美国的牢固关系外,印度本身也是一个新兴的大国,这意味着俄罗斯、美国、中国、西欧各国和其他国家都会认真对待它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在上周的外长会议上,莫迪在开幕词中感叹全球治理的失败,并说 "我们必须承认,这一失败的悲惨后果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承受"。他补充说,“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与不可持续的债务作斗争,同时努力确保其人民的粮食和能源安全。”
发展中国家在俄乌冲突中很重要,因为它包括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其中许多国家处于大国之间地缘战略竞争的焦点地。从冲突开始以来的联合国投票模式来看,他们反对西方主导的制裁,但也认为俄罗斯不应该攻击其邻国,必须回到原来的状态。印度体现了这种平衡的观点,这为未来的和平协议定下了基调和轮廓。
最后,很少有其他国家能像印度一样有能力调解冲突。
在冲突的早期,印度尼西亚和以色列分别在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来往,试图进行外交活动,两国的尝试都失败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都没有准备好进行谈判,但也因为印度尼西亚和以色列都对俄罗斯没有任何影响力。土耳其作为北约盟国,一直在推动俄罗斯和乌克兰开始和平谈判,但土耳其也指责西方挑衅俄罗斯,并忙于地震后的恢复工作。越南,作为一个与俄罗斯和美国都有良好关系的国家,干脆决定保持旁观,对几乎所有与冲突有关的联合国决议都选择了弃权。
当然,主要挑战之一是,印度似乎并不热衷于参与。印度外交部长杰尚卡尔去年断言,“欧洲必须摆脱这种认为欧洲的问题是世界的问题,但世界的问题不是欧洲的问题的心态。”然而,在几周前的G20财长会议上,印度显然做出了非常一致的努力,让中国和俄罗斯重申了去年G20峰会的《巴厘岛峰会宣言》,这令人鼓舞。《巴厘岛峰会宣言》呼吁所有国家“维护国际法和保障和平与稳定的多边体系”,并指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是不允许的。和平解决冲突,努力解决危机,以及外交和对话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一句话直接来自莫迪对普京的建议,再次强调了印度至少在去年的立场基本上是国际共识。从现在到今年9月的G20峰会,作为论坛主席,印度将有动力达成共识并最终发表联合声明。这将把印度推到调解人的角色上,无论其偏好如何。
印度对外交政策的现实主义态度不会因为充当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桥梁而受到影响。恰恰相反,即使在结束冲突方面取得有限的成功,也会巩固印度作为新兴大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