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专家维塔·斯皮瓦克、亚历山大·加布耶夫发表了关于俄中在北极能源合作的评论文章。文中指出,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的最大外国合作伙伴。面对西方对俄罗斯联邦的制裁,正是中国为俄罗斯提供了在俄罗斯北极地区启动资源项目所需的资金和技术。同时,莫斯科正在进行平衡,试图通过其他外国伙伴的参与以及进口替代的帮助来平衡对北京的依赖。诺瓦泰克(Novatek,俄罗斯最大的独立天然气生产商)项目所建立的模式有可能成为中国进一步参与北极资源开发的典范。专家就此总结了莫斯科和北京在合作开发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初步成果。
首先,俄罗斯有意让中国参与开发北极地区的资源项目,这在莫斯科与西方的冲突之前就已经存在。毕竟在未来几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主要的矿物市场,特别是碳氢化合物,较短的运输距离使这一市场更具吸引力。将俄罗斯项目的股权卖给中国人,可以让俄罗斯的原材料在合作伙伴的帮助下进入中国市场。此外,中国公司拥有巨大的财政实力,而俄罗斯项目运营商对这些资本极为感兴趣。
其次,中国民用造船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北京的优惠政策,使中国承包商成为俄罗斯北极地区发展的有吸引力的技术合作伙伴。甚至在西方制裁之前,中国船厂的订单就已经开始到来。同时,中国公司本身对这些合同也非常感兴趣,因为参与这些合同可以提高他们的能力。
第三,美国的制裁是中国参与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催化剂,它切断了俄罗斯与西方金融机构的联系。中国资本得以友好地参与远北地区的大型项目,使北京有机会加强与莫斯科的战略关系。
第四,尽管外部条件不利,但俄方仍在努力规避在北极地区发展中过度依赖中国的风险,因此正在尽力实现伙伴关系的多样化。
专家强调,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一直并将继续是俄罗斯在极北地区大型项目的主要外国合作伙伴。尽管莫斯科有意识地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并采取了相关措施取得了一些收效。但在未来,这种平衡行为能否成功将取决于三个因素:俄罗斯将在北极地区实施的项目的商业利益,西方制裁的变化和进口替代战略的成功实施。
11月9日,俄罗斯创新发展研究所地缘政治研究中心负责人德米特里·罗迪奥诺夫在军事政治分析网站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俄罗斯此前在北极的政策侧重于化石燃料的开采,同时军事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这也迫使北欧国家、美国及北约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专家表示,此前德国科学与政治基金会(SWP)发表了一篇题为《俄罗斯在北极:发展计划、军事实力及冲突控制》的文章提出,随着北极的气候变化,一方面引起俄罗斯当局加快对北方海航道的开发,另一方面俄罗斯出于对北冰洋沿岸安全因素的担忧会加强该区域的军事存在,这同样让北约感到危机。
专家指出,越来越多的非北极国家将目光投向北极,包括德国、中国等。欧盟长期以来都表现出对该地极大的兴趣,近年来提出了欧盟的北极战略。显然欧盟认为自己是该地区的密切参与者,并希望积极参与北极规则的制定。特别是欧洲人反对将北极军事化并且主张禁止在北极及邻近区域开采化石能源。此外,布鲁塞尔一直努力获得在北极理事会中的观察员地位,而新加坡、印度和韩国也早已成为了该组织的观察员国。
专家认为,俄罗斯长期依靠着广袤的北极地区,在悠长历史中对北方海航道建设投入了难以估量的心血,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其它领域的开发,因此俄罗斯自然认为这是其本国的水道,应由俄罗斯管理,甚至在美国、加拿大或芬兰出现在世界地图之前,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贸易、捕鱼等专有权是通过国内法确立的,从未受到质疑。而2018年美国国防部提出了北极学说,旨在封锁北方海航道,理由很简单:北极直接关系美国国家安全。
专家指出,这些年来各国始终努力扩大在北极的影响力。无论是美国要买下格陵兰岛、欧盟对北极环境的关注亦或是挪威对北方海航道环境和经济状况表示担忧,呼吁检查路线是否符合欧洲标准等主张,都基于政治利益。显然对于欧盟来说,北方海航道是苏伊士运河的最佳替代方案,通过该航线到达太平洋,航行时间缩短了近一个月且不用担心海盗,只需要同俄罗斯进行谈判。
专家表示,德国科学与政治基金会此前发表的文章中指出俄罗斯的北极战略“不切实际”,并认为俄罗斯很难与中国达成协议,但显然中俄两国并不存在发生冲突的前提,并且在同西方的关系上双方患难与共。
9月15日,兰德公司(RAND)的研究助理耶伦·泽曼(Jalen Zeman)撰文指出,俄罗斯近年来在国际社会中的一系列行为引起挪威、瑞典、芬兰等邻近的北欧国家对俄政策强硬化,这一转变为美国加强在欧洲北极地区的安全合作提供机会。
专家表示,挪威、瑞典和芬兰在传统上一直与美国保持紧密联系,但同时与俄罗斯方面保持较为平和的外交关系,拒绝挑衅俄罗斯军方或者破坏对俄贸易。但在俄罗斯干预乌克兰事务、快速增加北极地区军事部署后,上述国家的对俄政策发生集体转变,均将俄罗斯视为对其本国及周边地区严重的安全威胁,并在其战略文件中一致转向积极支持美国领导的北极安全合作与伙伴关系,这为美国创造了一个机会,可以在该地区已经牢固的安全关系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美国的国家安全目标。挪威2020年国家安全战略文件中将美国视为“挪威最亲密的盟友。”同样,非北约国家瑞典在《瑞典的北极战略》中认为“与美国的密切关系对瑞典的安全和繁荣至关重要”,并补充说这种关系“也适用于北极地区。”芬兰同样将加强与美国的关系和维护芬兰的安全联系起来,并在2020年《芬兰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报告》中表示:“美国在2020年将与芬兰的安全联系起来。对欧洲防御的承诺对于整个欧洲的安全非常重要。”
对于美国而言,加强与上述北欧国家的联系,不仅能在非军事领域,如气候变暖、环境保护、预防灾害等问题上推动政府与民间合作;也能在军事领域调动美国和其他北约部队的力量,对抗俄罗斯的军事威胁,维护欧洲及北极地区的安全。
专家总结认为,挪威,瑞典和芬兰已经大大改变了他们的计划和行动,以应对俄罗斯在欧洲北极的威胁。对美国来说,这一变化可能是进一步加强与其主要盟友和合作伙伴合作的机会,有助于加强该地区的安全,并更好地应对俄罗斯在欧洲最北端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