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第13届印美联合特种部队演习在喜马偕尔邦的巴克洛(Bakloh)特种部队(SFTS)训练学校举行。本次军演名为“金刚普拉哈”(Vajra Prahar),参加军演的美国特遣队由美国陆军第一特战部队(SFG)和特种战术中队(STS)人员组成,印度陆军特遣队由特种部队人员组成。
“金刚普拉哈”系列联合军事演习旨在分享联合任务规划和作战战术等领域的最佳做法和经验,并提高两国特种部队之间的互操作性。此次演习是加强两国特种部队之间传统友谊纽带以及强化印美双边防务合作的重要举措。
印度军队正大举押注于人工智能(AI)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威胁。目前,军队已经在印度北部和西部边境部署了几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监控系统,这减少了对人工监控的需求。另外,印度陆军在北部和南部战区的八个地点部署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可疑车辆识别系统。
12月14日,印度防长辛格在德里举行的“为未来做准备” (Preparing for the Future)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研讨会上表示,该组织正致力于以一种首创的超前方式防御当前和即将到来的各种危机,并在技术战争中增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新内容。他补充道,该组织现在有了新的角色,它不仅将继续为国防研究和发展提供服务,还将促进国内私营部门的研究和发展。
12月13日,印度防长辛格在出席国防部生产部(DDP)纪念印度独立75周年的活动后表示,印度国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辛格称,在本届政府于2014年上台之前,印度国防十分落后,军事装备依赖进口,影响战略自主。辛格认为,虽然印度独立后在农业、教育和卫生等领域获得了“自由”,但国防部门却没有获得太多关注。他表示,本届政府已经意识到国防部门“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实现这一目标。
此外,辛格还分享了其对自由的见解。他表示,对一个主权国家而言,自由意味着有能力做出与国防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任何决定。他补充道,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当印度完全“自力更生”时,才有能力做出“自由”的决定。
12月11日,印度国防部表示,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与陆军在过去三天中,对增程型“皮纳卡”火箭系统(Pinaka-ER)在不同射程和不同弹头能力下进行了试射,并完成了所有的试验目标。据悉,“皮纳卡”MK-I(Pinaka MK-I)火箭系统的射程约为40公里,“皮纳卡”II型(Pinaka II)升级版则可以击中60公里以外的目标。“皮纳卡”-ER(MK-I升级版)的射程目前还不清楚。此外,“皮纳卡”区域封锁弹药(Area Denial Munition, ADM)变体的测试也取得了成功。
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在确定该火箭的性能后,将其技术转让至一家私营企业。在技术吸收与转让的过程中,该火箭已完成了性能评估和质量认证。目前,技术吸收的初始阶段已成功完成,并已做好准备投入生产。
12月11日报道
法国国防部长弗洛伦斯·帕利(Florence Parly)将于本周访问印度,与印方共同聚焦海洋合作议程。这是自澳英美同盟(AUKUS)成立以来,法国防长首次访印。在澳英美同盟将法国从澳大利亚的国防协议中排除后,印度与法国分享核潜艇技术的可能性有所提升。海军方面的合作将被提上议事日程,印度和法国将通过多次演习、信息共享和军官交流活动加强联系。
法国在潜艇技术方面一直是印度亲密的合作伙伴。此前,印法已就核潜艇技术合作进行了多次会谈,在此次访问期间,双方可能就此事展开进一步讨论。印度的核舰队长期依赖俄罗斯的技术,但在升级设计一系列全新攻击潜艇的过程中,获得新技术至关重要。
据悉,在2022年1月至6月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与印度合作将会成为法国在印太地区的首要议程。
12月14日,苏杰生在2021年全球技术峰会的一次互动会议上表示,提高印度在各个领域的能力应该是其与外国建立伙伴关系的重点。他认为,以印度的规模、潜力和雄心,必须拥有强大、可靠的国家能力。他强调,与外国合作的目的应该是提高印度的能力。
此外,苏杰生表示,“四方安全对话”作为灵活的现代机制,其开放的思想和创造性的方法有助于高效地解决各种问题。他还补充道,“四方安全对话”在疫苗生产、连通性项目、学生交流以及创业和技术合作等领域一直卓有成效。
12月10日,莫迪在“民主峰会”上表示,印度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在各个领域的包容程度前所未有”,健康、教育和人民福祉“正在以难以想象的规模不断改善”。印度的发展也向世界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民主能实现、民主已实践、民主有未来”。他指出,世界不同地区的民主发展道路不尽相同,但彼此有许多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印度随时准备与其他民主国家一道,为民主发展而不断努力。
此外,莫迪表示多党选举、司法独立和媒体自由是民主的“重要工具”。他强调,民主国家必须共同努力,塑造社交媒体和加密货币等新兴技术的全球规范,借助科技增强民主,而非破坏民主。他还提出与世界分享印度通过数字解决方案开展自由公平选举以及提升治理领域透明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12月8日,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及其妻子与11名武装部队人员在泰米尔纳德邦的直升机坠毁事件中丧生。彼时,拉瓦特一行人乘坐一架印度空军的Mi-17V5直升机从苏鲁尔空军基地( Sulur IAF base)起飞,准备前往惠灵顿地区的国防参谋学院参加活动。直升机于当日中午12点20分左右坠毁,各方积极展开搜救。下午6点过后,印度空军发布了比平·拉瓦特等人的死讯。
据报道,拉瓦特与印度外长及国家安全顾问组成了从外交和军事上对抗中国军队的核心小组。消息人士称,拉瓦特对班公湖南岸和凯拉什山脉的每一处山体特征都了如指掌,曾在印中边界对峙中迫使中方恢复班公湖北岸的现状。他时刻关注中国在边境实控线附近的活动,并认为印度面临的真正威胁来自中国。
印度总理莫迪发表推文称:“比平·拉瓦特将军是一名杰出的士兵,也是一名真正的爱国者,为我们的军队和安全机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战略问题上的洞察力非同寻常。他的逝世让我深感悲痛。”
【此条整合了《印度斯坦时报》12月8日的报道: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india-news/gen-rawat-loved-sweets-fauj-and-was-wary-of-china-101638974616659.html】
12月5日,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Amit Shah)表示,为了削弱无人机在印度边境造成的威胁,印度正在开发本土的反无人机技术,这一技术将很快提供给安全部队使用。他指出,边境安全就是国家安全,政府将致力于为边境部队提供全世界最好的边境守卫技术。沙阿表示,印度中央政府已确保能对任何入侵该国边境的行为作出迅速反应。他补充道,无论何处有人试图入侵边境,袭击武警和安全部队,印度都将立即予以回击。
【此条整合了《德干纪事报》12月5日的报道:https://www.deccanchronicle.com/nation/current-affairs/051221/centre-ensured-immediate-response-to-border-incursions-amit-shah.html】
印度官员阿杰伊·巴特(Ajay Bhatt)表示,为实现莫迪的“自力更生”愿景,印度政府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国防生产走廊,可为印度青年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提升国防生产本土化水平。为了提高军械工厂的能动性、效率并释放新的经济增长与创新潜力,军械工厂委员会的生产单位已经转化为7个新的国防公司。这一重组旨在将军械工厂转变为生产性经营实体,提升产品专业化程度,增强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帮助印度国防生产在国内外市场中探索新机会。
【此条整合了《印度经济时报》12月5日的报道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defence/1962-is-past-india-now-capable-of-giving-befitting-reply-to-enemies-says-mos-defence-bhatt/articleshow/88109401.cms】
12月6日,即将离任的印度驻华大使唐勇胜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进行了线上会谈。唐勇胜在会谈中强调“中印关系面临的挑战压倒了两国关系中的巨大机遇”。在谈到印中边界西段持续不断的军事摩擦时,唐勇胜强调,两国外交部长在“为全面彻底解决当前印中边境地区问题提供适当指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双方能够尽快达成“全面解决方案”,使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
唐勇胜表示,印中关系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双方可以通过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层面的持续沟通解决当前困难,推动两国关系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12月6日,在第21届年度印俄首脑峰会之前,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与国防部长辛格一同会见了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和国防部长绍伊古。双方举行了首次印度-俄罗斯“2+2”部长级对话。
双方主要就实控线附近的军事行动、在阿富汗地区开展合作以及协调印度洋地区和东盟的关系展开了讨论。四位部长探讨了两国在中亚和印度洋地区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并认同俄罗斯和印度在西亚事务的各个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绍伊古表示,俄罗斯与印度之间的对话将为深化两国互信和确保全球及地区安全做出重大贡献。此外,他还指出,当前俄印军事技术合作在两国关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并将继续稳步发展。
苏杰生表示,印度和俄罗斯是亲密的朋友和战略伙伴,两国一直在努力维护共同利益,确保印俄两国人民的和平、进步与发展。他还强调,印俄密切的关系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十分稳定。拉夫罗夫提到,俄罗斯和印度对更加公正、民主和多极的世界秩序有着相似的愿景,并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有类似的观点。
12月3日,新任印度海军参谋长哈里·库马尔(Hari Kumar)表示,印度海军正密切关注中国在印度洋的活动,并做好了应对任何安全威胁的充分准备。他补充道,印度北部边境的局势增加了印度洋安全态势的复杂性,且双线挑战仍然存在,但海军将坚定不移地捍卫印度的海洋利益,并专注于战斗准备。提及近年中国海军的发展,他认为舰艇数量变化不是衡量海军实力的唯一因素,战略、作战计划也尤为重要。他指出印度海军能与中国的海上力量相抗衡,并向全国保证,印度海军将时刻准备履行维护印度海洋利益的使命。
除此之外,他支持海军制定的“战区计划”(theaterisation plan),并表示海军将支持印度的国防改革,提升三军的协同作用。
12月2日,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表示,印度和中国无法在高度紧张、摩擦不断的边境局势下维持其他所有领域的良好关系。他指出,边界问题的僵局已经蔓延到了印中关系的其他领域,因此,通过搁置争议以继续发展其他领域的友好关系并不现实。他认为双边关系现在的发展态势并不符合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苏杰生补充道,印度不是因为与中国的边境僵局而参与“四方安全对话”的,并表示“四方安全对话”并不针对某一个国家。
此外,苏杰生还指出了印度外交政策的三大优先事项,即关注包括中亚和西亚在内的周边国家;与大国建立良好关系,塑造世界秩序以维护国家利益;以及扩大印度的国际影响力。苏杰生将国家安全视为外交的第一要务,认为国家安全应当置于外交的所有考虑之上。与会领导人还讨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行动。在这一背景下,印度总理莫迪提议成立一个全球绿色氢联盟。四国还成立了一个航运工作组,负责协调航运价值链的绿色化和去碳化。
会上发布了《关于技术设计、开发、治理和使用的四方安全对话原则》(Quad Principles on Technology Design, Development, Governance),它不仅将引导该地区,也将引导世界创新发展负责任化、开放化与高标准化。印美日澳四国还成立了一个基础设施协调小组,以分享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评估结果,并协调各种方法、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工作。四国还成立了一个空间合作工作组,以交换卫星数据,用于监测和应对气候变化、备灾以及应对共同领域的挑战。
在出席会议期间,莫迪分别和澳大利亚总理、日本首相及美国总统举行了会晤。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曾任总理办公室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处助理主任萨米尔·帕蒂尔和地缘政治分析师唐·麦克林·吉尔撰文称斯里兰卡经济危机和正在发展的南亚局势“对印度和中国在南亚的权力竞争产生了重大影响”,此时正是印度重获南亚影响力的绝佳机会。
斯里兰卡经济危机已经给该国居民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和社会经济后果。除了威胁国家稳定外,持续恶化的南亚局势可能会对中国加强在该地区战略影响力和力量投射形成阻碍。这种情况可以成为印度的宝贵机遇,在过去的几年里,印度一直密切关注且警惕着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印度政府现在有望通过解决中方投资所造成的混乱来展示其对南亚稳定的积极贡献,凸显其领导力。
首先,衡量一个区域外大国战略影响力的最关键指标之一是其维持双边军事演习和与区域国家展开防务合作的能力。帕蒂尔等认为中国过去十年中的崛起伴随着向周边地区投射力量和最大化其影响力的愿望。200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稳步地将其远洋行动扩展到印度洋,以扩大战略足迹。中国积极参与非洲之角的反海盗行动,在印度洋上广泛部署其核潜艇,并于2017年在吉布提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基地。尽管军事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但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特别是在南亚地区维持强大军事存在的能力仍然受限。虽然中国已经成为该地区(主要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缅甸)的主要武器出口国,但却未能扩大与南亚国家的军事交流及其他方面防务合作。此外,考虑到与印度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和在地缘上的接近,南亚国家(唯一的例外是巴基斯坦)也认为不公开参与可能直接破坏地区力量平衡的区域外国家的行动是明智的。因此,中国试图将其日益增长的地区军事存在转化为战略影响力、抵消印度在该地区的领导作用的企图遭遇了挫折。
其次,为树立该地区主要经济发展伙伴的形象,中国开始通过其“一带一路”倡议与南亚各国接触。斯里兰卡获得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中国投资。中方提供大量贷款,使中国企业得以在斯里兰卡承接多个关键基础设施项目,从道路、港口开发到铁路设备供应。由于缺乏透明度、可持续性和问责制保证,这些项目从一开始就饱受争议。但与中方关系密切的且颇具影响力的拉贾帕克萨家族却对此视而不见,为这些投资提供了广泛便利。然而,今年随着经济危机的发展,斯里兰卡的对华债务问题愈发显著。有人估计中国占斯里兰卡总债务的10%,更有甚者认为10%仍是一个保守的估计,有可能高达20%。尽管如此,面对斯里兰卡方面的一再要求,中国仍然不愿意重组斯里兰卡贷款。中国希望将尽可能多的国家纳入一带一路的范围,斯里兰卡危机对中国长期以来培养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努力是一个重大挑战。帕蒂尔等称斯里兰卡危机表明,中国政府不仅不具备提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能力,而且由于反应迟缓,在经济陷入困境时,也并非一个可靠的伙伴。这为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因为该地区另外两个接受中国贷款的巴基斯坦和尼泊尔似乎也将走向类似的道路。巴基斯坦面临着沉重的债务,其中许多是中国的巨额贷款和投资,而且这些债务正在恶化。这一情况与巴基斯坦外汇储备不断减少相吻合,而此时能源进口的成本正在上升。同样,尼泊尔也面临着经济上的艰难时刻,其外汇储备在下降,而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日益加深了流动性紧缩。
最后,帕蒂尔等丝毫不掩印度和西方炒作中国债务陷阱论背后的野心,即试图将印度塑造成解决斯里兰卡危机的关键角色。斯里兰卡危机让印度得以介入并提升在斯和南亚地区影响,自2022年1月以来,印度向科伦坡提供了价值38亿美元的前所未有的经济援助(相比之下,2001-2021年间印度在阿富汗投资了30亿美元),并计划在局势稳定后提供更多援助。印度主动援助邻国的行动在该地区和世界范围内创造了对印度更积极的看法。随着中国投资接连引发经济危机,人们开始质疑中国作为该地区发展伙伴的有效性。此外,全球对中国投资的日益抵制和对其经济增长的持续怀疑加剧了这一动态,让印度处于有利地位。
帕蒂尔等强调,印度有潜力抵消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但仍然有限的影响力(也许不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可以通过经济援助体现印度将是一个更稳定优质、以人为本的合作伙伴和替代方案。
11月26日,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发表了题为“印度武装部队的重组:前进的道路”的演讲,提出了有别于“地理边界”的“战略边界”概念。他概述了“军事力量”(military force)和“军事实力”(military power)的区别,并强调了印度在不断变化的安全形势中的优势地位。他表示,为了应对未来战场的挑战,应当充分关注网络威胁,整合特种部队,推进当前三军司令部改革,实施国防制造业中的“自力更生”(Atmanirbhar Bharat)计划。他认为,国防改革将有助于优化和整合三个国防分支的力量和责任,从而发挥由一人指挥的最大优势。他补充道:“虽然在当今时代实战可能很小,但我们需要为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准备。”
次日,拉瓦特还表示,国防改革将有助于整合武装部队的力量。同时,他还强调了在国家资源和基础设施需求的总体背景下平衡武装部队需求的必要性。
由于与中国的边境冲突仍在持续,印度政府授予国防部队紧急财政权力,用于购买价值50亿卢比的武器设备和系统,以提高印度军队的作战能力。日前,“苍鹭”(Heron)无人机已被运往印度并被部署在印中边界西段进行监视行动。“苍鹭”无人机比印度现有装备更为先进,使印度军队监视中国在印中边界西段的活动能力得到了重大提升。
在此之前,印度国防部队曾多次使用紧急采购权购买武器装备,获得能在与中国的持续冲突中发挥作用的武器装备。印度海军从美国通用原子公司租赁了两架“捕食者”无人机,空军也借此获得了大量反坦克制导导弹、远程精确制导导弹以及打击范围约为70公里的空对地导弹。
该紧急采购权于今年8月31日到期,但目前仍有几个项目处于最后阶段。若印度国防部队得到权力延期许可,则将有可能继续购买这些装备,以提高作战能力。
知情官员称,在两国近期举行的会谈中,印度方面对中国在实际控制线附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印中边界西段的军事部署表示十分关切。官员们表示,印度在这一地区的准备较去年而言更加充分,一切部队所需已部署完毕,印度已具备在该地区处理任何问题的能力。对于中方的行动,印度方面采取了“镜像部署”(mirror deployment)等措施迅速应对。印度已将许多原本用于防御巴基斯坦的装甲部队转移到了高海拔边境地区,并保持机动。此外,驻守在边境地区的编队数量也有所增加,目前印度的安全部队覆盖了整个印中边界西段地区。同时,印度还采取了如大型空运演习等措施来加强部队应对冬季极端气候的能力。
11月26日,俄罗斯-印度-中国(RIC)三边外长会晤在线上举行,各方重申支持“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基本原则。在会晤后发表的公报中,外长们呼吁组建一个真正代表阿富汗国内所有主要民族和政治团体的包容性政府,并强调联合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核心作用。同时,外长们对阿富汗局势的急剧变化表示关切,提倡建立一个和平、安全、团结、主权、稳定、繁荣、包容以及与邻国和睦相处的阿富汗,并呼吁塔利班根据联合国涉阿富汗决议在内的近期进行的所有涉阿国际地区互动形式的结果采取行动。外长们对阿富汗不断恶化的人道主义形势表示关切,呼吁立即并不受阻碍地向阿富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同时,外长们强调,为了阿富汗和该地区的持久和平,必须立即清除“基地组织”“伊斯兰国”等联合国安理会列名的恐怖组织,以实现阿富汗和本地区的持久和平。外长们意识到阿富汗人民对持久和平的广泛和真诚需求,并重申确保阿富汗领土不被用来威胁或攻击任何其他国家的重要性,任何阿富汗团体或个人都不应支持在任何其他国家领土上活动的恐怖分子。
此外,中国和俄罗斯外长重申,两国重视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中俄外长祝贺印度于2021年8月成功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