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中心凝聚力,打造学术协同体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9日    作者:曾泽健    资料来源:综合处    浏览次数:6317

 

----记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年度内部研讨会

516至17日,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年度内部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中央外办、外交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等中央和国家部委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协同创新中心全体成员、各合作单位的代表共1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这一重大主题展开研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本次会议包括两大板块,一是协同工作交流和研讨,二是学术研讨。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郑州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等各协同单位在会上分别报告了总部和各分中心围绕协同任务的落实,推动团队建设、决策咨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等各方面工作的进展和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等合作单位也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协同中心主任胡德坤教授在发言中强调,2015年协同中心的工作重点是:理顺关系,常态运行;发挥智库作用,产出一批高水平成果;提升国际化水平;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增强凝聚力,打造学术协同体。
在学术研讨阶段,本次会议重点讨论了“东海和南海维权问题”、“一带一路与周边外交问题”、“跨界水问题”和“极地问题”四个方面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次研讨会不设分会场。国际法、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世界经济、公共管理、信息管理、水利水电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的专家学者齐聚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有容堂,从国家战略、国家安全到边海外交、水外交;从争端解决到合作共赢;从历史、现状到前景展望;从政策顶层设计到具体案例分析,充分分享了不同学科、不同角度、不同问题的研究成果和思想,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协同创新精神,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思想碰撞的好平台
 
 
围绕“东海和南海维权问题”,专家学者分享了民国以来涉钓鱼岛、南海问题历史档案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的最新进展,内部披露了部分历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分析了南海形势和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新动向;细致剖析了中菲南海仲裁案中的法律问题;就海洋划界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阐述了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南海争端解决的影响。围绕“一带一路与周边外交问题”,专家学者分别从国家战略、周边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机制、亚投行建立的法律问题等角度进行了讨论。“跨界水问题”方面,专家学者围绕面向21世纪的水安全、水治理问题,从国家战略、水资源科学与技术、国际水法、国家水政策评估等角度梳理了“水外交”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河海联动”的政策建议。“极地问题”主要围绕极地治理的法律体系和我国国家利益的保障问题展开。

         据悉,本次会议是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的第一次内部全体成员会议和专题研讨会。旨在通过学术会议的形式,在中心内部全体专家成员之间,在不同学科间,在研究者和需求方——相关中央和国家部委之间,全面落实2015年度计划、交流工作,扎实推进协同,围绕国家重大急需,做好基础研究与决策咨询的对接,争取产更多管用的智库成果。

 

( 撰稿:熊晓煜 摄影:赵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