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南亚地区热点及前沿问题”专题研讨第四期青年沙龙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7日    作者:    资料来源:    浏览次数:866

2023年11月15日下午,武汉大学中印边界问题研究中心第四期青年沙龙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硕士生畅爽主持,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杨思灵研究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谢超副研究员担任评议专家,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副院长曾晖老师参与此次沙龙活动。本次学术沙龙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吸引了众多师生踊跃参加,取得了圆满成功。

活动伊始,曾晖老师向参与此次沙龙的同学们介绍了两位评议专家,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参与此次青年沙龙的四位同学分别就各自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汇报交流。

来自复旦大学的姜波同学带来了题为“印度不丹特殊关系中的公共物品供给:动因、形式与合法性”的汇报。姜波同学指出,需求互补、能力互补和战略考量趋同是印不公共产品供给的动因,印度对不丹的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分为双边和多边形式。通过对印不特殊关系中公共产品供给情况的分析,姜波同学提出印度不丹特殊关系公共产品供应的合法性较弱的结论。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刘正翰同学带来了题为“数字附魅:2023年《印度数字个人数据保护法》评介”的汇报。刘正翰同学首先介绍了2023年《印度数字个人数据保护法》的政策背景,并通过数据受托人法定义务、数据委托人权利两个角度分析了该法案的亮点内容。最后,刘正翰同学指出,2023年《印度数字个人数据保护法》是印度的“数字附魅”行为,是对是朝圣数字状态下的立法。

来自兰州大学的庞晋同学的报告主题为“莫迪政府的去殖民化及其对印度国族认同建构的影响”。庞晋同学首先分析了莫迪政府的去殖民化举措,指出印度教右翼政治语境中的“既反英又排穆”,强调印度教正统的“去奴役”,其背后是印度经济崛起催生的民族觉醒和大国意识。随后,庞晋同学分析了印度国族认同建构内容。庞晋同学最后指出,莫迪政府去殖民化产生了印度穆斯林地位边缘化、选举政治民粹化、印度公共生活重构以及印度社会印度教化等影响。

来自武汉大学的李潇枭同学的报告主题为“印度利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诉求、路径与挑战”。李潇枭同学讨论了印度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过程及核心诉求,以及该公约对印度实现海洋权益的影响。最后,李潇枭同学指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印度适用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印度立法之后且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海事机构、执行上面临他国反对与质疑等情况。

四位同学的报告分享接受之后,两位评议专家对他们的报告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店铺。两位专家首先肯定了四位同学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同时也针对报告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杨思灵老师指出,同学们在进行论文写作时要注意对重要概念的使用,不要出现误用概念的情况。姜波同学可以在此后的论文写作中增加对公共产品具体案例的介绍,同时注意不要出现误用“公共产品”、“合法性”等概念。杨思灵老师建议刘正翰同学增加对于印度数字立法社会安全功能的分析,并对印度数字立法的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提炼归纳。谢超老师建议,庞晋同学在阐述印人党和国大党国族建构历程时应注意时间线统一。谢超老师指出,利益最大化不是印度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过程的特点,而是“路径”,同时也应在列举印度面临的挑战部分注意合并同类项。

在本次学术沙龙的最后,两位评议专家与在场的师生们进行了互动,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老师们鞭辟入里的点评加深了师生们对于此次学术沙龙主题的理解,也为四位汇报同学进一步进行相关领域学术研究提供了指引。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氛围融洽,交流气氛热烈,不仅为汇报同学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为线上线下同学们学习专业知识创造了宝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