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召开2017年度边界调研成果与经验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5日    作者:    资料来源:    浏览次数:5892

9月14日下午,我院召开2017年度边界调研成果与经验分享报告会。会上,各边界调研小组代表发言,作调研成果与经验分享报告。此次报告会由院长助理熊灵副教授主持。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师生聆听了这场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精彩报告。


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现场)


新疆调研组代表刘春明老师与现场师生分享了在新疆喀什、昌吉、阿勒泰等地进行边界调研的见闻,较为深入地介绍了当地的边境管控、边民生产生活、边境贸易等诸多方面的情况,并展示了有关国际河流和界泉等方面的调研信息。


刘春明

(刘春明)


辽宁调研组代表王佳佳老师走访了与朝鲜接壤的丹东边界与口岸,她认为加强边境政策法规宣传、提高居民群众的“守边、护边、爱边”意识是边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她提到我国边界管理的工作人员数量现阶段处于短缺状态,必须加大对边境地区管理的人员投入,提升各部门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王佳佳

(王佳佳)


吉林调研组代表谭秀杰老师一方面介绍了中朝两国对鸭绿江跨界河流管理的重难点,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即建设鸭绿江信息化工程,加强中朝合作共同管理机制,以此维护边境稳定;另一方面介绍了中朝边界经贸情况,提出应该立足现状保障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并逐步建立中央到地方的完整边境治理体系。


谭秀杰

(谭秀杰)


广西调研组代表叶正国老师对广西防城港、钦州、北海三地的中越边境贸易、中国东盟海洋合作、泛北部湾区域合作、边境管理等问题做了详细讲解,他认为目前待解决的边境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边境及海洋管理职权不明确”、“港口功能规划不合理”、“反恐和打击走私形势严峻”等方面。


叶正国

(叶正国)


云南调研组代表方瑾老师以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强调了南传佛教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工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打造文化共同体,促进中缅边境人民的理解沟通、友好往来,同时也有利于向外辐射中国汉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力。


方瑾

(方瑾)


云南调研组代表夏帆老师首先阐述了云南口岸城市瑞丽的跨境务工人员生存现状以“人数迅速增长、以普通劳工为主、就业层次不高、受教育水平不高”为主要特点,然后从国家制度层面和地方管理层面详细分析了现有的跨境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夏帆

(夏帆)


云南调研组代表张帆老师以云南红河州河口口岸和文山州天保口岸为例介绍了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现状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提出边境贸易存在“优惠政策逐步弱化”、“转口贸易通道不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


张帆

(张帆)


西藏调研组代表张传娟(博士生)用四个关键词“敏感、紧张、严肃、初级”总结了中印边界地区双边边境管控与交流的现状,并指出“单边性质”的边境管理是中尼边界地区的常态,“香客外交”是中印边界地区双边交往的主要形式。


张传娟

(张传娟)


据悉,此次边界调研成果与经验报告会是我院继去年之后召开的第二次专门报告会。通过对年度边界调研活动的总结与交流,我院师生提升了对边界调研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了对边界调研实操性的把握,加深了对边界国情实际的理解。


(图文/付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