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兰德公司研究员珍妮弗·卡瓦那、布莱恩·弗雷德里克、内森·钱德勒、塞缪尔·查拉普、蒂莫西·希思、阿里安·塔巴塔拜、爱德华·盖斯特、克里斯蒂安·科里登发布研究报告,分析美国目前的竞争对手——俄罗斯、中国及伊朗自1946年至今进行军事干预的行为模式,及在海外使用军事力量的驱动因素。报告指出,美国的竞争对手最有可能为维护本国领土不受威胁而进行采取包括战斗等手段的军事干预。尽管美国目前不需要像在冷战时期高度戒备竞争对手的军事力量,但是美国与竞争对手的关系、竞争对手国内形势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双方更大规模的剧烈冲突。
报告指出,俄罗斯作为美国长期以来的竞争对手,采取军事干预的主要驱动因素有三项:第一,巩固俄罗斯在周边国家,即除波罗的海三国以外的前苏联加盟国的主导地位。第二,维持周边国家均势。第三,防御境外势力对俄罗斯本土的威胁。
报告也对中国的军事干预行动作出了具体分析。报告认为,中国的军事干预的驱动因素在不同的行为模式下存在差异。中国的军事干预行为模式应当以1980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的主要目的是抗击邻国入侵、巩固边疆等。在后一阶段,中国的军事干预常与联合国或其他多边行动配合,规模较小,地理上更为分散,具有多边性、非战斗性的特点。
专家总结道,美国的战略决策者需要明确两点:一方面,可以通过俄罗斯官方文件及其国家领导人的表态直接预测俄罗斯可能采取的军事干预行动。另一方面,中国将对美国构成最大的潜在威胁。因为中国具有比俄罗斯等美国其他竞争对手更多的资源,并具有进一步扩大海外影响力的战略目标。目前,中美关系急剧恶化,可能导致两国较为激烈的军事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