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海研究】王小丁:测绘遥感技术在国家陆地边界联合检查与管理中的应用

推文时间:2021-07-08     国别类型:    期数:

点击上方“武大边海”直接订阅

遥感技术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本文作者

王小丁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原文首发于《边界与海洋研究》2021年第3期,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删减,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原文下载链接。

一、边界联检工作概述

边界联合检查,指两国依据勘界成果文件,例如国界线走向叙述议定书、载明国界线具体位置和走向的叙述议定书附图等,共同对国界线的位置和走向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国界线在实地的清晰和稳定。在两国勘界结束后,通常会按照约定定期,比如十年,进行一次边界联合检查。

(一) 联检的组织机构

联检委负责确定联检工作的任务、原则和方法,制定工作计划和为完成上述工作所需的文件,协商解决联检中产生的问题,保障按计划完成联检工作。

专家组通常由边界主管部门人员和测绘专家组成,负责联检委日常工作,验收联检组上报成果,起草联检成果文件。

测图组主要由测绘专家组成,负责联检工作用图的测制、共同制定测图所需的技术文件、 联检成果的出版印刷和指导实地联检中的测绘工作。

联检组由辖区外事部门人员和测绘技术人员组成,一般有若干个,负责实地联检工作。

(二)联检的工作文件

(三)联检的具体实施

按照惯例,中方实地联检工作由相关省区外办负责具体实施,省区外办成立边界联检办公室,作为实地联检的协调机构,下设若干个联检组。联检办有1—2名测绘专家,具体负责指导各联检组的业务工作、处理联检组上报的技术问题、组织验收联检组的工作成果,以及与测绘业务主管机关和测绘人员派遣单位沟通协调。每个联检组通常配备3名测绘技术人员,其中一人担任技术副组长,全面负责联检的技术工作。

二、边界联检中的测绘工作

联检中的测绘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

(一)国界地图的测绘

测图组的工作文件主要包括:《大地联测技术细则》《大地联测协同工作计划》《航空摄影飞行实施计划》《航空摄影观察员工作细则》《测制地形图野外作业细则》《测制地形图野外作业工作计划》《野外控制点布点方案》《地形图图式》《室内制图作业细则》《测图成果检查和交换规定》等。其具体工作流程包括:

    1.大地联测:指在统一的测绘基准下开展联检地形图测绘。测绘基准,是指我国进行测绘的各类起算面和起算点及其相关参数,包括有大地基准、高程基准等。我国已正式启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国内所有的测绘成果都已经统一到这两个更高精度的基准上。为了便于与国内的测绘成果接轨,同时也为了便于边界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在以后的边界联检中,应尽量说服对方采用我们的这两个基准。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因为我们的这两个基准精度更高、更符合国际上的技术主流,只要跟对方讲清楚道理,虽然过程可能很艰难,但最后通常会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接受。

2.航空摄影:指将专用的航空摄影相机安装在专门改装过的飞机上,获取某一指定地区(测区)的影像资料。边界地区航空摄影通常是沿着国界线走向,按一定间隔敷设互相平行直线(航线)进行。对于高山地区和实地难以到达的地区,也可以采用双方共同认可的卫星遥感影像来代替航空摄影。

3.野外控制测量与调绘。获取了航空摄影成果后,一般应根据测图比例尺、地形特点和内业测图需要,野外实测像片控制点;同时,持航空像片到实地,根据影像与现实的地物地貌比较、对照和调查,将地形图上要表示的地物地貌要素和地理名称描绘和注记在像片上,也就是行话所说的调绘。

4.内业测图与出版。内业测图与出版就是以航空摄影获取的立体影像和双方的野外作业成果作为基础资料,在室内测绘地形图,经测图组联合验收合格后,打样印刷提供给各联检组,作为联检工作用图使用。

(二)实地联检中的测绘工作

联检组依据《以界标标示国界细则》、《界标位置测定细则》、《联检组细则》和《过境简化规则》等规定开展工作,联检组的所有技术性工作都是在联检组组长的领导下,由双方测绘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

1.联检组的任务。将已确定的国界线走向标绘在联检工作用图上;修复受损界标,原位重竖灭失的界标或对无法在原位重竖的界标移位重竖,竖立的新增界标,测量所有界标的坐标和高程,填写界标登记表、界标坐标和高程一览表,并将界标位置和编号标绘在联检工作用图上;根据已确定的国界线走向,明确界河中新出现的岛屿、沙洲的归属、地理名称并顺序编号,填写岛屿、沙洲归属一览表;起草本组负责地段国界线走向叙述(草案);根据实地地物地貌变化情况修改联检工作用图,作为本组负责地段国界线走向叙述(草案)的附件。

2.联检组的工作成果。联检组的工作成果分为文字部分和图表部分。

3.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三)联检文件起草的测绘保障

1.工作流程。联检组在完成实地联检后,将成果上报给联检委确认。测图组根据这些成果,组织叙述议定书附图(国界地图的最终版本)的出版和其它附表的整理工作,经双方互相检查后,按分工印刷并交换,上报给联检委确认。专家组负责起草国界线走向叙述议定书和再次核对叙述议定书附图和其它附表成果,以确保两种文版的议定书、附图和附表的相关内容完全一致。专家组确认所有联检成果文件已核对无误后,再由测图组负责正式印刷出版,并制作四套(两种文本倒版)精装本,供双方政府代表签字。

2.工作成果。联检工作通常会形成以下文件工作成果:《国界线走向叙述议定书》《标有国界线、界标的叙述议定书附图》《界标登记表(包括界标位置略图)》《界标坐标和高程一览表》《大地点坐标和高程一览表》《岛屿、沙洲归属一览表》《消失的岛屿、沙洲一览表》《界桩式样图》等。

3.需注意的问题。

(1)国界线走向叙述议定书中所描述的国界线长度都是从叙述议定书附图上量取的。两次标定界线时如果都采用重新测绘的国界地图,由于测量技术的原因,两次量取的国界线长度肯定会有变化,这是正常现象,国界线在实地的位置、走向和长度都不会因此发生变化。

(2)国界线的位置一般都是以某种自然地理特征,如河流、分水岭、山谷等,来确定的,因为如果将国界线设在河滩或山坡上,除非是以直线段划分,否则只有测绘人员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才能实地确定国界线的位置,给双方边界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但国界线的位置一旦确定并标绘在叙述议定书附图上,即具有唯一的和不可更改的特点,将不会因为实地地形变化而变化。

(3)因某些原因,勘界或联检各成果文件之间、文件描述与实地现状之间可能会出现矛盾,但这类矛盾可以在后面的国界线联合检查等机制内,通过双方友好协商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一般来说,当附图上标示的国界线与叙述议定书有矛盾时,原则上应以叙述议定书为准。当界桩实地位置与叙述议定书附图上标示的国界线位置不符时,原则上应以叙述议定书及其附图为准,因为界桩的位置反映的是叙述议定书及其附图标示的界线,并且界桩在实地是可能被移动的,而叙述议定书及其附图是不可改变的文证。

三、界务管理中的测绘工作

(一)界标维护

界桩是国界线的主要标志,一旦竖立即不可单方面随意移动。规范的做法是发现界桩倒塌,应立即拍摄多角度的清晰照片并及时逐级上报,绝对不能擅自扶正,如果单方面在倒塌的地方随意扶正,很可能会导致双方对界桩准确位置产生不同意见甚至纠纷。非联检期间如果需要及时原位修复、原位重竖或移位重竖,通常应由双方边界主管部门和测绘技术人员到现场,依据勘界或上一次联检的成果文件,按照界桩竖立流程完成相关工作。

(二)新增单边沿界或跨界设施

非联检期间也可能会因为人为原因修建包括巡逻路、铁丝网、监控探头等在内的单边沿界设施,或跨界设施,如新增口岸、跨界公路或铁路、水利工程等,在这些情况下,为保证单边沿界设施不越界并符合相关边界管理制度、跨界设施不影响界线位置的判定,规范的做法是在开工前应由测绘技术人员到现场依据勘界和上一次联检的成果文件,确认国界线位置并指导施工。

(三)解决界务纠纷

边界工作事关领土主权,是高度敏感的政治工作,双边任何一方的边界管理失误都可能导致界务纠纷的发生,很多情况下界务纠纷主要是确认某一方的固定设施或人员活动是否越界的问题。解决此类纠纷,规范的做法是由双方测绘技术人员依据勘界和上一次联检的成果文件,实地确认国界线位置。因为测绘是世界通用技术,原始测量数据具有唯一性和不可人为改动的特点,所以一旦双方确认共同的或某一方的测量成果,是否越界的问题通常都可以迎刃而解。

(四)为准备联检所做的边界内部调查

在边界联检正式启动前,通常要组织进行全线的内部调查,以摸清界桩破损情况及相关处理建议。处理建议通常包括,修复、原位重竖、移位重竖等。此外,内部调查还需提出拟新增界桩的数量和概略位置、调查界河改道和相关防护设施情况、弄清越界设施位置和范围等。

内部调查如果有测绘技术人员参加,一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帮助提高调查工作的效率,二是相关的测量数据有助于确保调查成果的准确性,三是可以对边界地区可能会在联检时引起争议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四是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估联检工作量。

END

编辑 | 付姗姗

排版 | 李    阳

“武大边海”是边界与海洋问题最专业的信息平台

推送最新边海资讯、边海观察,发布边海问题专家观点

面向公众普及宣传边海知识

微信投稿邮箱:cictsmr@whu.edu.cn


“武大边海”独家授权转载《边界与海洋研究》期刊论文

期刊投稿邮箱:bjyhyyj@whu.edu.cn

编辑部联系电话:027-68753503

《边界与海洋研究》国内邮发代号:38-455

国际邮发代号:C9291


更多资讯请关注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官网:

http://www.cibo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