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海研究】边杰:新中国陆地边界管理与合作成果和经验

推文时间:2020-02-29     国别类型:    期数:

点击上方“武大边海”直接订阅

中国地图,图片来源:自然资源部

本文作者

边杰

中国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

原文首发于《边界与海洋研究》2019年第6期,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删减,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原文下载链接。

中国是世界上边界线最长、邻国最多的国家。新中国刚成立时,继承的是一条与所有邻国都未划定的边界。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中国领导人顺应国际和地区形势发展的需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精神,通过友好协商与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完成了划界、勘界工作,划定边界线长达2万多公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总长的90%。在解决边界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平等友好协商,和平解决边界问题;坚持遵循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和国际惯例,争取广泛认同;坚持互谅互让,追求合作共赢而非零和博弈;坚持尊重历史和现实,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坚持合作先行,由易到难积累共识。这形成了解决复杂敏感边界问题的中国经验。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周边,更明确提出“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希望沿线国家能够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实现共同发展。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不断深化,普遍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是绝大多数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与各国人员往来频繁。“一带一路”倡议正转化为多方受益的合作成果,各条通道和走廊穿越边界,将中国和周边国家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新发展为我同已定界邻国边界工作提供了新的巨大机遇。在中方边界主管部门的不懈努力下,近年来陆界管理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一、边界管理“法制化”进程持续推进

截至目前,中国已同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缅甸、老挝、越南和尼泊尔共10个周边陆地邻国签订了关于边界管理制度的协定或条约。2019年10月中旬习近平主席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双方正式签署了《中尼边界管理制度协定》,这也是中国政府最新签署的一份涉边条约。此外,中国还同各邻国签署了各类专项合作协议200余份,涵盖边境口岸、跨界水、界河航行、生态环境保护、跨界设施建设、跨境运输、边防合作、森林防火等诸多领域,为有效处理涉边事务奠定了较为完备的法律基础。

二、边界管理“制度化”建设日益完备

边界管理协定的内容越详实、细节越丰富,就越需要成熟高效的机制去落实和执行。根据双边签署的边界管理制度协定或条约,中方已与其中大多数国家成立了边界联合委员会或类似机制,由两国外交部门牵头,定期举行多部门参加的综合性双边边界会议,探讨务实合作,推动解决问题,并统筹协调处理各类边界事务。这一实践非常成功,为边界线清晰稳定、边境地区和平安宁与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中方国防、公安、移民、环保、交通、水利、口岸等主管部门也与邻国建立了专业部门合作机制,边界管理的制度化日益完备。

三、边界管理“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边界管理不仅是法律条文和操作实务,更是一门科学,需要不断用严格的标准予以规范。多年来,基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中方积极探索和研究制订相关流程和规则,在清理边界通视道、通报界河界务工程、建设跨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发挥创造性思维,建立规范化的工作流程,有效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满足了双方各层面关切。边界管理工作受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越来越少,科学决策成分越来越多。

四、边界管理“信息化”发展方兴未艾

中方近年来在划界、勘界、边界联合检查和管理方面逐步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支撑和保障边管工作。在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的基础上,中方紧密结合业务需求开发了相关信息化工作系统,实现了边界信息获取数字化、实地定位精确化,为边界联合检查、界线日常维护、涉边事件处理、地理信息可视化等提供了重要辅助,各项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今天的边界不再是偏远、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国家推进对外开放的前沿、落实发展战略的门户。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9个陆地边境省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联通作用日益显现,成为国家间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和“加油站”。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边境城镇、合作区的快速崛起,跨境合作已成为边境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首先,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成果丰硕。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越南、尼泊尔等周边邻国签订了十余项跨境建桥协定,协商落实二十余项跨境缆线工程建设,商谈并实地解决边境铁路、公路对接问题,探索建设包括跨境索道、煤炭传送带等各种新型基础设施,切实满足双方合作实际需求,“一带一路”沿线的运转节点建设持续推进。

其次,边境口岸开放升级和通关便利化持续推进。目前中国已与邻国通过签订边境口岸协定,协议开放100多对边境口岸。这些边境口岸覆盖了中方8个沿边省区。从行政区划上看,平均每两个边境县市就有一对口岸;从边界线长度上看,平均每200公里就有一对口岸。同时,中方与俄、蒙、哈、越等国还专门建立了边境口岸事务合作磋商机制,以召开年度例会和实地联合工作等形式,解决边境口岸管理、通道建设等具体问题。

再者,跨境合作项目稳步开展。1992年至今,中国与周边邻国陆续设立近20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逐渐发展出集物流、仓储、投资、加工、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边境经济合作新模式,并形成以口岸城市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的边贸合作经济圈。2011年,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作为首个跨境经济合作区正式运营。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也正在推进之中。各种合作新模式的不断开启,为边境地区的发展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日益成为新时代边界工作新的历史契机。

繁荣稳定的周边是中国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地区国家的共同愿望。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秉持“亲、诚、惠、容”理念,与周边国家这些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一道,共同努力将边界打造成为务实合作的平台、互鉴互助的纽带,并通过边界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分享和传播到世界各地。

END

编辑 | 韩    茜

排版 | 张启薷

“武大边海”是边界与海洋问题最专业的信息平台

推送最新边海资讯、边海观察,发布边海问题专家观点

面向公众普及宣传边海知识

微信投稿邮箱:cictsmr@whu.edu.cn


“武大边海”独家授权转载《边界与海洋研究》期刊论文

期刊投稿邮箱:bjyhyyj@whu.edu.cn

编辑部联系电话:027-68753503

《边界与海洋研究》国内邮发代号:38-455

国际邮发代号:C9291


更多资讯请关注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官网:

http://www.cibo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