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海研究】王竞超:日本南太平洋战略初探:历史渊源、实施路径与战略动因

推文时间:2019-08-27     国别类型:    期数:


点击上方“武大边海”直接订阅

日本欲“蹭”美印军演,印度态度不明,资料来源:新华网

本文作者

王竞超

博士,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副研究员,武汉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文系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印太战略视阈下日本海上通道安保政策及中国对策研究”(18BGJ073)阶段性成果。

原文首发于《边界与海洋研究》2019年第4期,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删减,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官网链接。


冷战结束后,南太平洋岛国因其扼守印度洋至太平洋重要海上通道、沟通亚太与北美的地缘优势,一些全球与地区大国开始对其加以重视,日本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通过制度建设、人文交流、双多边安全合作等路径,大力强化与南太岛国关系,成为在该区域最为活跃的域外大国之一。尤其是2012年末安倍晋三第二次组阁后,伴随着日本印太战略实施进程加快,作为印太核心组成部分的南太地区在日本对外战略谱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历史视角下的日本与南太平洋

自德川幕府末期,日本国内开始萌生对外扩张的思潮,南太平洋遂进入日本的视野。彼时吉田松阴作为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战略家,提出了“航海雄略论”,将南太平洋广大地区纳入日本潜在的扩张对象中。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正式加入了太平洋地区的争霸,与美国摩擦逐渐加剧,日美开始寻求确保各自权益的折衷方案。1908年11月,日本驻美大使高平小五郎与美国国务卿罗特在华盛顿地区交换了两国关于太平洋地区的换文,规定日美两国在太平洋地区拥有重要的远离本国的岛屿领土,并在该地区有着共同的目标政策和意图。日美妥协方案的达成不仅意味着两国摩擦暂时缓解,也标志着两国在太平洋平等竞争时代的开端,这对此后数十年南太平洋地区秩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一战”结束后,马绍尔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与加罗林群岛等德属太平洋岛屿正式归日本托管。自此,日本从现实、法理上实现了近代以来染指南太地区的梦想,并以马绍尔群岛等为据点,为“二战”时期全面发动太平洋战争奠定了基础。  
不难看出,自近代以来,日本即将南太地区作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标之一,并期望以此为跳板挑战美英等在“一战”后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此,南太地区可谓是日本近现代对外扩张、构建政治与军事大国的关键桥头堡与立足点之一,这对探讨当前日本的南太战略具有重要的镜鉴意义。其次,近代以来日本对南太的渗透成为了其实施南太战略的社会基础。自“一战”开始日本对南太地区苦心经营了三十年,不仅造就了日本与当地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使南太一些国家、地区在经济发展模式、文化、语言、风俗、社会制度等方面留下了较深刻的“日本印记”。这些“日本印记”既成为20世纪70年代至今日本再次强化与南太关系的社会基础,也酿就了日本一些政治家的“南太情节”,成为日本近20年来推进南太战略的“重要动力”。

二、战后日本南太战略的实施路径

战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日本与南太除了同处于美国亚太军事体系外,基本没有更多的联系。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与南太诸国由于彼此需要,互动才渐趋频繁。冷战结束以后,南太局势进一步缓解,日本也开始经由多重路径深入实施本国的南太战略。


(一)构建专门性制度强化对南太事务的介入
由于国际社会信息不完善性等问题的存在,南太诸国对与域外国家合作颇为戒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对南太各国进行了长期关注,对各国的担忧也比较了解。为了打消南太岛国对日本的疑惧心理,让本国更有效地介入南太事务,日本于1997年创立了“日本和太平洋岛国首脑峰会”(PALM)这一专门性制度。日本在该制度框架下通过领导人峰会、会间会等与南太各国保持常态化沟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阻碍双方合作的信息不完善性等问题,消弭了对方对日本介入南太事务的疑虑。此外,日本在该制度框架下对南太各国提供各类援助项目,大大密切了日本与南太各国的关系。


(二)促进人文交流,培育日本在南太地区的软实力
除了借助PALM对南太各国提供功能性援助、深入介入地区事务外,日本也重视借人文交流培育自身在南太的软实力。一方面,日本利用近代以来自身与南太地区(特别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历史渊源”,强化双边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另一方面,日本通过实施“对日理解促进交流项目”(JENESYS),促进与南太各国民间交流。日本官方公开宣称,希望通过JENESYS,邀请一大批具备外宣能力、在未来大有作为的南太国家人才来日交流学习,在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层面加强对日理解的同时,发掘一批“亲日派”、“知日派”人士,充实日本的外交基础。


(三)强化与美、澳等国安全合作,便利自身对南太平洋地区的渗透
日本在单独介入南太事务的同时,也努力强化与美澳等盟国、准盟国安全合作,意图借助美澳的区域影响力便利自身对南太地区的渗透。第一,日本通过与美国修订1997年《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在南太平洋的双边安全合作不断深化,并借此获得在南太地区的军事立足点。第二,除了日美双边合作,日澳、日美澳在南太平洋的双多边安全合作也逐渐机制化。日本在日澳合作中专门设置了南太相关议题,并促使日美澳三边在南太地区的安全合作步入正轨。2013年10月日美“2+2”会晤中,两国就在亚太地区强化日美澳三边安全合作达成一致。2014年以后,美日澳的联合演习、训练密度不断加大,如美日澳三国联合海上演习、“对抗北方”(Cope North)联合军演等多次在南太地区进行。

三、日本推进南太平洋战略的多重动因

(一)日美同盟向全球拓展、遏制中国的支点
小布什时代开始,日美同盟逐渐由东亚地区军事同盟向全球性同盟关系转变。日本通过对南太地区的渗透,不仅能扩大同盟在亚太的活动范围,更有望配合美国,完善对华遏制体系。一方面,日美可利用南太地缘优势,在强化原有两条岛链防御力量的基础上,大力夯实第三岛链的遏制能力。另一方面,日美在岛链遏制的基础上,可望借助南太完善印太战略,升级对华遏制体系。美日可借南太将对华遏制形式由“线”扩展为“面”,将遏制范围由“岛链”扩大为“菱形”,将遏制方向由东、西发展为东、南、西三大方向,力图打造由西北印度洋至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的对华印太包围圈。而在这个包围圈中,南太地区扼守东缘,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二)日本对冲“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平台
     2017年以后,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日本官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由敌视、消极逐渐转变为积极参与,并在2018年10月与中国召开中日第三方合作论坛,显示其希望多层面对接“一带一路”的立场。然而,应当看到,日本当前更多的是期望借参与“一带一路”助力本国企业获得经济收益。从本质上来看,日本仍未完全放弃对冲 “一带一路”影响的方针。南太地区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海丝路”两大重点方向之一,对“海丝路”最终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着眼于南太的战略地位,日本利用太平洋基础设施项目集团(PRIF)等机制,与美澳等国意图通过投资南太基础设施等手段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


(三)日本推进海洋安全战略的关键依托
当前,日本海洋安全战略大体涵盖以下若干目标,南太则是推进各目标的关键依托。第一,维护日本离岛及附近海域安全。孤悬于日本本土东南的小笠原群岛、南鸟岛等离岛及日一直竭力保全的冲之鸟礁距离南太仅咫尺之遥。强化与南太岛国关系有利于日本密切与边远离岛的联系,也便于其维护各离岛及附近海域的安全。第二,维护西印度洋至西太平洋、南太至日本本土这两条海上通道的安全。前者为日本传统对外贸易航线,被认为是其海上生命线,对于维护日本国家生存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后者则是日本近年来颇为关注的“替代性”海上通道,强化与南太关系则成为维护这一“替代性”海上通道的必要条件。第三,实现日本自卫队“借船出海”、走向全球,南太地区是日本在军事上着力开拓的重要方向。除了向西挺进印度洋、在吉布提构建军事基地,日本也一直努力以“西南群岛”、小笠原群岛等离岛为跳板,积极向东南拓展,意图在南太确认自身军事存在。通过在西印度洋与南太投放军事资源,日本自卫队可望在印太区域的西北、东南两端遥相呼应,将明显拓展日本军事力量的国际活动空间。

END

编辑 | 王竞超

排版 | 张启薷

“武大边海”是边界与海洋问题最专业的信息平台

推送最新边海资讯、边海观察,发布边海问题专家观点

面向公众普及宣传边海知识

微信投稿邮箱:cictsmr@whu.edu.cn


“武大边海”独家授权转载《边界与海洋研究》期刊论文

期刊投稿邮箱:bjyhyyj@whu.edu.cn

编辑部联系电话:027-68753503

《边界与海洋研究》国内邮发代号:38-455

国际邮发代号:C9291


更多资讯请关注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官网:

http://www.cibo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