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专家和项目主任娜塔莉亚·维亚基列娃发表评论文章指出,2022年成为北极理事会活动和北极地区国际合作的转折点。在俄罗斯同西方国家在几乎所有领域的关系恶化的背景下,人们担心北极合作也将受到影响。然而,从2014年至今,北极是受国际局势和地缘政治影响最小的地区——在俄罗斯与西方对抗过程中,即使困难重重,但仍然持续进行对话合作。同时,北极理事会也始终在发挥北极事务方面最权威的政府间论坛作用,被认为是为数不多的非政治化对话平台之一,以至于许多观察家认为北极将成为俄罗斯与西方重新建立联系的机会之一。
俄罗斯开始在乌克兰的特别行动后不久,参加北极理事会的七个国家(丹麦、冰岛、加拿大、挪威、美国、芬兰、瑞典)宣布暂停俄罗斯代表参加北极理事会及其附属机构的所有官方活动,以及拒绝派本国代表参加在俄罗斯举行的理事会会议。参加巴伦支海欧洲-北极理事会的国家也宣布暂停与俄罗斯的合作,欧盟、冰岛和挪威已经暂停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在“北方维度”框架下的所有项目。北极经济理事会并未暂停涉及俄罗斯的活动,而是把即将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年会改为了线上形式。而这一系列变化恰逢俄罗斯担任北极理事会主席国,俄罗斯外交部巡回大使、俄罗斯驻北极理事会高级官员尼古拉·科尔丘诺夫指出,北极理事会成员的这些决定将导致该地区制度安全风险和挑战增加。
事实上,北极区域外的政治分歧在此前已经对北极理事会内部的议程和合作产生了影响,但并没有导致其暂停运作。目前北极理事会的停摆是自1996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然而,这一事件的转变并不完全出乎意料。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北极理事会作为一个论坛并未“垄断”国家间管理北极地区的途径。而一旦北极理事会成员国之间出现政治法律上的裂痕,与俄罗斯和其他北极国家的长期利益相悖的替代性国际机制就会提到首位。
北极理事会内短期内不太可能恢复正常的互动模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北极理事会工作形式的进一步官方公告。在专家层面,参加北极理事会的西方国家正在考虑剔除俄罗斯后,在七个国家之间进行短期合作的方案。甚至有提议指出,北极地区的合作将基于已签署声明的七个北极国家的共同价值观和原则,而不是基于它们在地理上属于北极地区。目前西方正考虑在北极理事会的主持下,在其他现有平台的框架内建立一个新的互动和合作机制,并考虑建立一个新的沟通平台。但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参与,北极地区的许多环境、经济、文化、健康、防灾和保护北方原住民利益的问题将无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