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日三国26日在济州道东南方向的公海实施海上联合演习。
据韩国海军介绍,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卡尔·文森”号以及宙斯盾驱逐舰“斯特雷特”号和“基德”号、韩国海军宙斯盾驱逐舰“世宗大王”号、日本海上自卫队驱逐舰“雾雨”号参演。
据介绍,韩美日三方模拟朝鲜发起导弹、无人机挑衅的情况实施防空、海上机动训练。此次演习借日前来韩停靠的“卡尔·文森”号离韩返回之机实施。
24日,4名身份不明的朝鲜居民乘坐小型木船越过东海北方界线(NLL),在江原束草海域被韩国渔民林载吉发现,并向水协中央会束草渔船安全作业局报案。海警当天发布报道资料称,上午7点10分左右,在束草以东约11公里的海上作业的韩国渔船发现了朝鲜小型木船。接到渔民的报警后,束草海警巡逻艇立即出动,在现场确认船上有4名朝鲜居民,之后将他们移交给了政府联合情报调查组。据悉,4名朝鲜居民分别是1名男性和3名女性,他们向韩方表明了投诚之意。
在忠南鸡龙台举行的国会国防委员会海军本部国政监查会议上,共同民主党议员奇东旻指出,国民担心的是没有发现朝鲜木船是不是意味着警戒存在漏洞。韩海警接到渔民报警出动后才发现朝鲜木船,这引发了军队的海上、海岸警戒系统是否正常运转的争议。对此,军方相关人士表示,从凌晨4点之前开始NLL以北海域就出现了异常征兆,军方事先捕捉到了朝鲜方面的动向,为了应对朝方船只南下的可能性,海军舰艇和海上巡逻机(P-3C)在NLL附近展开追踪任务。联合参谋本部相关人士表示,陆军海岸警戒雷达于上午5点30分左右在束草东北方向10英里(16.1公里)以上的海上探测到了目标,随后追踪以一定速度移动的该目标,并实时与海军共享情报。此后,上午6时30分左右,目标进一步接近内海,陆军海岸哨所的热成像监视设备(TOD)追踪了该目标,并于上午6时59分判断其为可疑船舶。军队一直在监视着目标,如果朝鲜木船进一步靠近海岸,即使没有居民报警,海军高速艇也会出动,采取确认是否存在异常的后续措施。
特别地,军方相关人士解释称,2019年6月,军方在朝鲜木船进入三陟港之前完全不知情,但这次军方通过探测和追踪已经判断朝鲜木船为可疑船舶,正在按照程序采取措施。
这可能是考虑到2019年6月朝鲜木船“三陟港归顺”时发生的警戒失败争议而做出的解释。当年6月15日,朝鲜小型木船越过NLL,在东海停留了三天。在木船进入三陟港后、居民报警之前,军方完全未察觉这一事实。当时军警的海上、海岸警戒网完全没有启动,国务总理李洛渊和国防部长官郑景斗为此曾向国民道歉。联合参谋本部强调,尽管此次越界的小型木船长7.5米,比三陟港当时的木船(10米)还小,但韩军方还是发现了。
据朝媒8日报道,朝鲜建成首艘可在水下发起核打击的“金君玉英雄”号战术核攻击潜艇。
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当天报道称,无限忠于党的革命事业的英雄楷模——军需劳动阶级、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建造朝鲜特色的战术核攻击潜艇,在建政75周年到来之际为祖国母亲献礼。
报道称,朝鲜国务委员长金正恩6日出席了该舰的下水仪式,并表示,海军核武装化是刻不容缓的时代课题,应加快向海军交付搭载战术核的水下和水上舰艇的步伐,让海军圆满执行其战略使命。
7月7日,在发现韩国军队进行针对“竹岛”(韩国称“独岛”)的军事训练后,立即由亚洲大洋州局局长船越健裕向韩国驻日大使馆次席公使金壮炫提出强烈抗议,同时,由驻韩日本大使馆次席公使熊谷直树向韩国外交部亚太局局长徐旻廷提出强烈抗议。抗议提到,鉴于“竹岛”在历史事实和国际法上都明显属于日本固有领土,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此次韩国军队的训练行动,日本对此深感遗憾。
针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禁止的包括朝鲜籍船舶“转运”在内的“非法”海上活动,澳大利亚海军派出“安扎克”号护卫舰,于5月下旬在日本周边海域进行了自2018年以来的第九次警戒监视活动。
为实现朝鲜以完全、可验证且不可逆的方式销毁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所有射程的弹道导弹,日本将从确保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实效性出发,与国际社会团结一致。
海上自卫队也在收集涉嫌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船舶信息,并与相关国家开展紧密合作。
日本海上保安厅、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美国海岸警卫队6日向媒体展示了在面向南海的吕宋岛巴丹半岛以南海域举行的联合训练。日美同时派遣巡逻船与菲律宾举行三国联合训练尚属首次。考虑到中国,三国力图强化海上警备方面的合作。
6日的训练设想装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假想国船舶出现,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确认压制的步骤。以多人出逃的设想,还确认与海保等方面的合作。此外还开展搜救的实际演练。训练从1日持续至7日,共约400人参加。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媒体负责人强调:“为应对救助、侵犯领海等不测事态,三国有必要深化合作。”
海保派遣世界最大级巡逻船“秋津岛”号(全长150米),美国海岸警卫队派出大型巡逻船“斯特拉顿”号(全长127米),菲律宾使用日本提供的巡逻船等。
在南海,中国海警局船只向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船只照射激光或阻碍其航行的情况接连发生。
韩国海军16日表示,为参加跨国灾难应对联合演习——“2023太平洋伙伴演习”的演习团当天将从釜山作战基地启航。
太平洋伙伴演习始于2004年,当时旨在帮助印度洋海啸后的重建救灾工作,后为提升人道援助和灾难应对力量,以及增进参演国之间的合作,由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每年主导实施。
今年的演习已从本月9日启动,截至11月21日。韩国将参加于本月21日至9月16日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举行的演习。韩国从2007年起主要派遣医务人员参演,今年首次派遣由海军舰艇、医务人员、工兵、民间人员等组成的民官联合团参演。
具体来看,韩国演习团将参加本月21至31日在菲律宾圣费尔南多附近实施的学校新建、重修、支援社区医疗等人道活动,并与菲律宾海军实施联合病患救治、移送、应对动物传染病演习。随后,演习团将前往马来西亚关丹附近与美国海军实施联合设置野战医院、应对灾难、紧急救助伤者的培训和演习。
此外,韩国演习团还将在参演的登陆舰“天子峰”舰上举行招待会,宣传韩产海军舰艇的优势,并开展申办2030釜山世博会的宣传活动。
据韩国军方7日透露,今年首次“东海领土守护演习”(也被称为独岛防御演习)于上月底以非公开形式进行。
这是尹锡悦政府成立后,韩国第三次举行该演习。此次演习由海军和海警舰艇参演,参演战力规模与去年基本相同。
军方表示,该演习每年定期实施,旨在守护国家领土、国民和财产安全。前届政府多次进行大规模演习,动员空军战斗机和海军陆战队登陆兵力,并提前公布演习计划。但是尹锡悦政府成立以来,飞机和登陆兵力未参加该演习。分析指出,这反映出政府积极谋求改善与日关系的态度。
军方和海警从1986年开始实施独岛防御训练,2003年起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举行一次。每逢韩国举行该演习,日本都会提出强烈抗议。日本政府去年12月在韩军举行该演习后通过外交渠道发声,表示对此无法容忍和深感遗憾。
由韩国主办,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参与的多国海上拦截演习“东方努力23”(Eastern Endeavor 23)将于31日在济州东南方向的公海上举行。本次演习以本月30日至下月2日在济州举行的“防扩散安全倡议”(PSI)20周年高级别会议为契机。日本海上自卫队计划在此次演习中派遣悬挂旭日旗的护卫舰“朝雾号”。
旭日旗是韩日之间的敏感问题,在韩国,旭日旗被认为是“战犯旗”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象征”,而日本认为旭日旗同日章旗一样,都是国家的的象征。2018年10月,文在寅政府曾要求原本计划参加济州国际观舰仪式的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禁止悬挂旭日旗,这一要求遭到日本强烈反对,且日方最终缺席观舰仪式。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韩国和日本政府正在就悬挂旭日旗的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舰进入釜山港的事宜进行协调。韩方的态度变化体现出尹锡悦政府改善韩日关系的趋势。试图恢复与日本关系的尹锡悦政府,根据一系列政治判断和对朝互助的必要性,认为允许日本悬挂旭日旗比较妥当。
如果悬挂旭日旗的日本护卫舰成功进入釜山港,韩日军事合作将更加活跃。日韩防长会议即将以6月初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安全会议(香格里拉会议)为契机举行,有望就“韩舰日机”矛盾尽早得出解决方案。
在韩美结盟70周年和韩国国军建军75周年之际,韩美两军25日在京畿道抱川市胜进科学化训练场实施“联合协同火力歼灭训练”,规模创历届之最。
韩美联合协同火力歼灭训练始于1977年6月,至今共举行11次,彰显韩美联合战力和韩国陆海空动用最新武器反制敌军挑衅的能力。
韩军F-35A隐形战机、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K-2“黑豹”主战坦克、K-21装甲车、“天橆”多管火箭炮(MLRS)等尖端武器参加今年演习,美军派出F-16战斗机、A-10攻击机等参演。
此次演习共进行5场,分别是当天、下月2日、7日、12日、15日,每场演习将由约300名普通民众到场参观。
鉴于韩美此次在韩朝军事分界线(MDL)附近训练场举行历届最大规模的联合火力展示演习,可能引发朝鲜强烈抗议。朝中社已于19日谴责“韩美联合协同火力歼灭训练”是反共和国战争演习的扩大版,称这种万分危险的战争演习长达20多天,且在距离朝方前线不过几公里的地区疯狂展开,朝鲜对此不得不严正面对。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相关人士16日表示,一艘朝鲜警备艇15日上午11点左右侵犯了白翎岛东北方向的西海北方界线(NLL)。随着朝鲜警备艇接近NLL,韩军高速艇按照作战执行程序进行了10多次警告通信,但朝鲜警备艇继续南下,于是韩国海军用40毫米舰炮进行了10次警告射击。朝鲜警备艇侵犯了1.8公里左右的NLL,逗留了10分钟左右,在韩军高速艇进行警告射击后,于11点10分左右返回北方。朝鲜警艇撤退后,韩军方当局还随即投入了海军新型护卫舰和空军战斗机等,以应对进一步的挑衅。朝韩之间没有再发生状况,不过,一艘驶向NLL南侧的中国渔船与海军快艇发生碰撞,3名韩国船员轻度受伤。
这是继去年3月之后,时隔1年零1个月,朝鲜警备艇第一次越过NLL并遭遇韩军警告射击。状况发生时的能见度很差,只有90米左右,韩军识别发现朝鲜警备艇在用之字形移动,似乎在追赶中国渔船,而非像过去故意侵犯时一样直线移动。因此,韩军方当局认为,这次朝鲜警备艇侵犯NLL很可能是偶发事故,而非故意挑衅。不过,考虑到朝鲜去年以来一直将重点放在发射ICBM(洲际弹道导弹)等各种导弹进行战略挑衅,以及朝鲜在2002年第二次延坪海战等警备艇侵犯NLL时曾谎称是偶发状况的先例,韩军方当局认为不能排除朝鲜是在进行更高强度局部挑衅的可能性。
韩军方目前正在密切关注朝鲜的动向,为防备朝鲜此次对NLL侵犯是为了今后局部挑衅而进行的试探性挑衅,检查应对态势。韩军方特别注意到两个情况,一是朝鲜从本月7日起单方面中断南北军方联络,可能有意提高西海NLL一带的紧张程度,二是随着梭子蟹捕捞季节的临近,在白翎岛、延坪岛NLL附近非法捕捞的中国渔船大幅增加,在管制中国渔船的过程中,南北之间很可能发生冲突。
韩国国防部3日表示,韩美日将于3日至4日在济州以南公海实施反潜联演和搜救联演。包括此次演习在内,这是尹锡悦政府上台后韩美日第四次在半岛附近海域举行联合演习。
国防部当天表示,此次反潜演习和搜救演习旨在提升韩美日联合应对朝鲜日益升级的潜射弹道导弹等水下威胁的能力。美国海军核动力航空母“尼米兹”号(CVN-68)、宙斯盾驱逐舰“迪凯特”号(DDG-73)、“韦恩•梅耶”号(DDG-108)、韩国海军宙斯盾驱逐舰“栗谷李珥”号(DDG-992)、驱逐舰“崔莹”号(DDH-981)、“大祚荣”号(DDH-977),日本海上自卫队驱逐舰“海雾”号(DD-158)参与此次演习。在演习中,三方将利用韩美海军的一次性水下自航靶,这或是为应对近日朝鲜公开的“海啸”号核无人潜水攻击艇(核鱼雷)。
此次演习是尹锡悦政府上台以来,韩美日第四次在半岛附近海域举行联合演习。此前,韩美日于去年9月30日在半岛东部海域公海实施反潜联演,上月22日和去年10月在独岛附近公海进行联合反导防御演习。
朝中社2日发表评论文章强烈谴责韩美联合军演称,好战狂将因妄动付出代价。对此,韩国军方表示,正在密切关注朝鲜的动向。
16日,韩军联合参谋本部发布消息称,当天上午7时10分左右,朝鲜军方从平壤的顺安附近向日本海海域发射了1枚远程弹道导弹。据日本政府称,该导弹为洲际弹道导弹(ICBM)级,于上午8时19分左右在北海道渡岛大岛以西约200公里处坠入日本专属经济区(EEZ)外的日本海。
据推定,该导弹可能自高弹道轨道发射,飞行距离约1000公里,最大高度约6000公里以上。日本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在记者会上称:“决不容忍这种行为。日本将与以美韩为首的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加以应对”。
这是继14日后,朝鲜再次发射弹道导弹。分析认为,韩国总统尹锡悦于16日首次访问日本,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会谈,此次发射或意在牵制关系上转向和解的日韩两国。16日,岸田文雄在官邸宣称:“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日本必须与盟国及志同道合的国家进一步紧密合作。”
日本政府已就此次导弹发射向朝方提出严正抗议并予以强烈谴责。目前未发现飞机和船舶蒙受损失的情况。
也有观点认为,朝鲜多次发射导弹是针对美韩两军13日开始的大规模联合军演“自由护盾”所采取的对抗措施。
据韩国海军15日消息,军方派兵参加由美国主导的“海龙”(Sea Dragon)多国联合反潜军演。
“海龙”联演始于2014年,韩军于2020年首次参加。今年的军演从当天至月底在太平洋关岛一带实施,韩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印度共5国参演。韩军派遣2架P-3海上巡逻机和40名官兵参演,训练战队13日已从海军浦项飞行场启程出发。
联演期间,参演国利用靶艇和潜艇实施反潜战、海上巡逻作战等演习,熟练掌握联合作战能力和反潜战术。
分析认为,虽然此次多国联演计划提前敲定,但在朝鲜发起水下武力示威的情况下,此次演习或成为提升对朝反潜能力的契机。朝鲜12日在咸镜南道新浦一带首次利用潜艇发射2枚巡航导弹(SLCM)。
韩美日三国时隔4个月在韩国东部海域远离独岛的公海上实施反导演习,以反制朝鲜发射洲际弹道导弹(ICBM)等挑衅。
据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联参)22日消息,韩军驱逐舰“世宗大王”号(DDG、7600吨级)、美军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巴里”号(DDG 52、6900吨级)、日本海上自卫队爱宕级驱逐舰“爱宕”号(DDG 177、7700吨级)参演。
联参表示,此次演习重点在于三国共享弹道导弹靶标信息,熟练掌握探测、跟踪、拦截流程。三国借此巩固对朝反导作战体系,今后将继续扩大此类安全合作。
此次演习从当天上午9时许开始,持续约5个小时,演习地点与上次差不多,去年10月的韩美日反导演习位置距独岛约185公里、距日本本土约120公里。演习以模拟形式进行,韩日两国探测并跟踪假想的来袭弹道导弹,通过战术数据链各自向美方传输靶标信息,美方则将韩日所提供的信息再分别提供给日韩,依次实施模拟拦截。联参相关人士表示,在此过程中韩日之间没有直接互换情报。
日方参演的爱宕级驱逐舰服役比去年10月参演的金刚级要晚,雷达性能更强出一筹,经过体系改进,拥有综合防空和导弹防御(IAMD)能力。爱宕级驱逐舰首舰2007年3月开始在海上自卫队第三护卫队群服役。
此外,韩国海军作战司令金明秀、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卡尔·托马斯中将和日本海上自卫队自卫舰队司令斋藤聪,当天在日本横须贺港的第七舰队司令部举行海上指挥官会议。此次反导演习和指挥官会议旨在反制朝鲜18日发射1枚“火星-15”型洲际弹道导弹,以及20日动用600毫米口径超大型多管火箭炮发射2枚短程弹道导弹等发起挑衅。联参已于朝鲜射弹当天的20日表示,将基于韩美日安全合作,形成坚如磐石的应对态势。在朝鲜日前先后发射的洲际导弹和短程导弹中,需要韩美日共同应对的导弹是射程较大的洲际导弹,因此当天反导演习的重点可能放在拦截洲际导弹。
部分观点指出,朝鲜劳动党副部长金与正曾于19日发表谈话称,朝方将密切关注敌方的一举一动,并以强有力的压倒性力量一一应对敌方的敌对行为。韩美两国当地时间22日在美国华盛顿五角大楼举行第八次延伸威慑手段运用演习(DSC TTX),这也有可能成为朝鲜籍以“挑衅”的又一个借口。延伸威慑是美国运用核武器、反导系统等力量保护盟友免受敌国核攻击及威胁,把防卫本土的核威慑延伸到防卫盟友的程度,即向韩国提供核保护伞。
据驻韩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SOCKOR)29日消息,韩美海军特种作战部队(SEAL)本月中旬在韩国海域同英国海军巡逻舰“斯佩”号(HMS spey)进行了互相操作性演习。
驻韩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在社交媒体表示,此次演习中投入了2艘美军中型战斗艇(CCM),并晒出了图片。中型战斗艇是用特殊材料打制的具有隐身功能的特种战斗舰艇,用于侵入作战。司令部未具体公开演习场地。
驻韩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介绍,韩美英在高难度的实战海上演习中熟练了联合执行任务的能力。
韩美海军特种部队上月末起在美国西部海军特种作战中心举行联合军事演练,为期两周。
据美国印太司令部18日发布的消息,韩国海军特战战团和美国海军海豹部队第一分队在美国科罗纳多海军基地一带举行了联合演习。该演习于本月9日结束,旨在密切两国海军特种部队间的关系,增强协调配合能力。
据介绍,两国海军特种部队在演练中操练了各种武器操作、联合近战技术、任务策划、战斗伤员管理等。演习后半部分,韩美海军特种部队假设敌我两军对抗的情况进行巷战攻击演习,对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能力进行检验。
参演的韩方人士表示,此次演习提高了两国海军特种部队之间的联合作战能力,将继续进行类似高强度的实兵演习。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理事会会议近日召开,中国与AUKUS成员国就向澳大利亚供应核动力潜艇的计划发生了冲突。
根据AUKUS的安排,澳大利亚计划收购至少八艘核潜艇,国际原子能机构负责人拉斐尔·格罗西(Rafael Grossi)表示,核潜艇将使用“高浓缩铀”作为燃料,可能达到武器级或接近武器级。迄今为止,除了《核不扩散条约》认可的五个核国家外,没有其他缔约国拥有核潜艇。
中国在发送给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的立场文件中表示,AUKUS借着合作与转让核潜艇技术的幌子,向澳大利亚提供武器级浓缩铀,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核扩散行为。澳大利亚对此回应称,澳大利亚不能也不会将其中的核燃料用于制造核武器,因为这些潜艇将配备“焊接动力装置”,其中放置着需要化学处理才能用于制造原子弹的核材料,而澳大利亚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设施。
AUKUS国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只要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作出必要的安排,《核不扩散条约》允许该海上项目的推进。
中国对此表示反对,因为在AUKUS安排下,核燃料是被转移到澳大利亚,而不是由澳大利亚生产。同时中国还指责,国际原子能机构秘书处正在超越其职责范围,该问题应该由国际 原子能机构成员国审查。在立场文件中,中国还指责AUKUS“胁迫”国际原子能机构,以粉饰其核扩散的真实行径。格罗西表示,迄今为止,他对AUKUS国家的透明度感到满意。
本周的冲突几乎没有改变国际原子能机构处理潜艇计划的方式,该计划仍在制定中。但中国继续公开表达其立场,甚至冒着损害其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关系的风险。
AUKUS周五向理事会发表的一份声明称:“中国质疑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法性和完整性,令人深感担忧。”声明还强调:“AUKUS合作伙伴对IAEA总干事和秘书处执行机构使命和任务的能力充满信心。”
9月6日至11日,东帝汶总统奥尔塔应邀对澳大利亚进行访问,奥尔塔在国家新闻俱乐部发表讲话,呼吁澳大利亚为东帝汶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帮助。奥尔塔在接受澳洲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东帝汶将不会允许任何敌对势力或被认为具有潜在敌意的国家建立军事基地。
9月7日,奥尔塔与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签署了《国防合作协议》(DCA),该协议规定了两国将给予对方军事人员在其领土上的对等保护、责任和权利。两国将在该协议框架下加强国防和安全合作,特别是在海洋领域。
有学者表示,该协议签订的背景是中国加剧了太平洋地区的紧张局势。上周,所罗门群岛宣布,暂时禁止所有外国军舰进入所罗门群岛港口,因为该国正在制定军舰入港的新程序,但随后,该国又宣布放宽禁令,允许提供国际援助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舰入港。
据报道,奥尔塔启程访问澳大利亚前表示,东帝汶在战略上比所罗门群岛更重要,位于一条非常重要的战略水道上。
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勒斯(Richard Marles)表示,《国防合作协议》预示着澳大利亚与东帝汶间的密切关系将翻开新的篇章,并期待着澳大利亚与东帝汶之间早日开展联合海上巡逻。
9月2日,英文新闻网站《亚洲时报》刊载了一篇题为《美国向澳大利亚的核潜艇开火》的文章,作者是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学者加布里埃尔·洪拉达(Gabriel Honrada)。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在最近的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研讨会(Mitchell Institute for Aerospace Studies seminar)上,美国海军少将斯科特·帕帕诺(Scott Pappano)被问到,AUKUS向澳大利亚供应核潜艇的安排是否会加重美国负担或从美国自己的潜艇建造计划中抽走关键资源。帕帕诺表示:“如果没有充分的投资来增加产能,我们很难在现有的任务上增加额外的潜艇建设工作。”他还强调英国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他的声明与澳大利亚反前[璐1] 国防部长彼得·达顿今年6月发表的言论形成鲜明对比,彼得表示美国可以在2030年之前提供前两艘核潜艇,他相信美国会全力以赴帮助澳大利亚获得核潜艇。然而,帕帕诺似乎否定了此种可能性。
帕帕诺提到劳动力问题是一个阻碍因素,他指出,随着许多工人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要找到熟练的造船工人变得越来越困难。兰德公司2017年的一项研究指出了这一问题,该研究还表示,美国核潜艇的老化导致维护周期内的工作量激增,技术工人的工作效率和项目执行效率都有所降低。
此外,美国国会研究局(CRS) 2022年8月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正在努力满足自己的核潜艇需求。根据帕帕诺的说法,美国2025年的潜艇产量预计将是2020年的五倍。此外,美国正在以哥伦比亚级(Columbia-class)潜艇逐步淘汰其他老化的俄亥俄级(Ohio-class)弹道导弹潜艇。小谷哲夫(Tetsuo Kotani)教授在日经新闻报道中说,当前美国核潜艇在2020年代大规模退役,潜艇总数将下降,因为产量可能无法赶上,这将拉开水下作战能力的差距。因此,澳大利亚购买核潜艇的计划可能会使美国自己的核潜艇计划面临风险,而美国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以威胁到自身的国防需求。
尽管如此,除了延长现有舰队的服役期限,澳大利亚仍然可以选择更换其长期服役的柯林斯级船舰,高级国防分析师布伦特萨德勒在日经指数报告中指出,澳大利亚增加投资将有助于增强美国为AUKUS供应核潜艇的能力,同时不会危及美国自身的潜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