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政府宣布将对用于制造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石墨进行出口管制的情况下,韩国政府组建由产业通商资源部牵头的应对工作组,力保国内石墨供需稳定。
产业部第一次官(副部长)张瑛真23日在首尔大韩商会大楼主持召开“应对石墨供应链的民官联合会议”,探讨具体应对之策。本月20日,产业部召集国内主要电池厂商负责人开会,并检查市场情况。
政府当天起与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等有关机构联合启动“石墨供需应对工作组”,确保相关企业石墨供需稳定。政府还将通过高级别合作等外交渠道与中方保持紧密沟通协调,以免韩企自华进口石墨许可审批遭拖延或拒绝。从长远来看,政府还将确保坦桑尼亚等替代货源,积极加强石墨供应链多元化和自主可控。
预计韩国唯一一家使用石墨生产电池负极材料的POSCO FUTURE M公司(位于浦项市)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第一期厂房最早将于年底投入生产。若第二期厂房明年下半年如期竣工,该公司将每年生产1.8万吨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
会上,电池行业人士呼吁政府继续与中方保持沟通,并对构建国内外石墨供应链予以关注和支持。张瑛真表示,业界担心中方此次管制措施对国内尖端产业带来负面影响,政府将缜密检查所有可能性,并与民间部门紧密合作,确保石墨供应不受影响。
当天,产业部、企划财政部、外交部等部门和国内三大电池厂商、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商、电池协会,以及新材料·关键零部件·重大技术装备供应链中心等机构派代表与会。
中国政府宣布12月1日起对用于制造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石墨进行出口管制后,韩国政府20日开会检查石墨供需情况,与主要电池厂商讨论应对方案。
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长安德根当天在大韩商工会议所主持召开产业供应链检查会议,盘点石墨供需形势。电池产业协会、主要电池厂商,以及新材料·关键零部件·重大技术装备供应链中心等机构也派代表与会。
据产业部数据,韩国去年进口用于电池负极材料的人造、天然石墨,总价2.41亿美元,其中93.7%自华进口。电池行业担心许可审批程序耗时导致进口石墨所需时间变长,并计划提前充实库存,以免供应不畅。
预计,韩国唯一一家使用石墨生产电池负极材料的POSCO FUTURE M公司将首当其冲。该公司从中国进口球化石墨,在世宗工厂将其加工成负极材料后向LG新能源等国内外客户供货,因无法马上找到替代货源,中国的管制措施可能导致球化石墨供应吃紧。直接从中国企业进口成品负极材料的韩国电池厂商也有可能受到影响。
中国此次对2006年公布的《决定对石墨类相关制品实施临时出口管制措施》所列物项范围进行了调整。可用作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高纯度石墨被纳入管制清单,而低敏感石墨物项则取消管制。今后中国企业出口上述高敏石墨物项前须检查是否属于军民两用物项。
电池行业指出,中国只是将石墨物项纳入经许可方可出口的管制清单,而非一律禁止出口,因此须密切注视今后情况。鉴于全球都在加紧降低关键矿产的对华依存度,长远来看,韩国石墨进口的对华依存度也将大大降低。
产业部计划通过与中国商务部的对话渠道,争取将韩企所受影响降至最低。政府将继续与电池行业检查石墨供应链,并积极支持原材料自主可控的韩国人造石墨工厂按计划于明年如期投产。政府还将支持民间企业顺利履行与坦桑尼亚等第三国石墨矿产企业签署的长期供货合同。
有外媒7日报道称中国政府指示化肥企业停止出口尿素,对此韩国政府官员接受韩联社采访时表示,政府就此同中方进行了工作层热线接触,中方表示,未出台全面限制尿素出口的官方措施。
该官员说,据了解,由于中国国内尿素供应吃紧,部分中国企业的出口受限。虽然存在部分韩企难以与中企签定尿素采购合同的情况,但不具普遍性,政府不排除各种可能性,并密切关注相关动向。
政府内部有观点认为,目前来看,此次与中方2021年叫停尿素出口致使韩国尿素溶液断货的情况有所不同,中方全面暂停尿素出口的可能性很低
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6国9日发表了联合宣言,旨在应对利用贸易关系向对方国家施压的“经济胁迫”。考虑到中国,宣言中表示“严重关切”,确认了将加强国际合作来抗衡。
配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部长理事会会议的举行,8日在巴黎召开了6国部长级会议,就宣言达成了共识。日方出席的是经济产业副大臣中谷真一、外务副大臣山田贤司。
宣言中指出,经济胁迫和“非市场行为”在给民众生活和商务带来不良影响的同时,“可能有损世界的安全与稳定”。向所有国家要求避免这种行为,并支持自由开放的贸易。
5月召开的七国集团首脑会议(G7广岛峰会)上,就创设抗衡经济胁迫的新框架达成了共识。
韩国外交部1日表示,为应对朝鲜假借“卫星”名义发射弹道导弹,政府将涉及朝鲜核导研发及资金筹措的5名个人和1个实体列入单边制裁名单,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
被制裁的实体为涉及无人机核心技术研发和IT人力资源输送的柳京软件开发公司。个人有该公司最高负责人柳京哲(以下人名均音译)、驻中国沈阳代表金学喆、驻锦州代表张元铁、驻丹东代表李哲敏和副代表金周元。
外交部表示,韩国首次将上述实体和个人列为制裁对象,体现了引领国际社会应对朝鲜卫星和无人机研发、严打规避对朝制裁和核导资金筹措活动的强烈意志。
韩美日三国外长曾在上月24日朝鲜第二次发射搭载军事侦察卫星的航天运载器后立即通电话,决定考虑采取新的对朝单边制裁措施,当天发布的制裁措施可视为是三方协商的成果。尹锡悦政府去年5月成立至今,先后共11次将54名个人和51个实体纳入单边制裁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前一天也将牵涉朝鲜核导的1名朝鲜人、1名俄罗斯人和1个实体列入“特别指定国民名单”(SDN)。鉴于志同道合的国家同时实施单边制裁可形成叠加效应,并使国际社会提高警惕,政府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助理研究员尼古拉斯-亨德森(Nicholas A. Henderson)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必须制定多边半导体供应链安全协议》(America Must Create a Multilateral Semiconductor Supply Chain Security Agreement)的文章。
文章指出,半导体芯片生产安全已成为当前经济讨论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出口管制是经济战争中一项重要的手段。遗憾的是,目前用于实施出口管制的系统无法应对跨国公司复杂的供应链。为此,美国必须与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建立一个供应链情报共享和追踪合作联盟。如果能够对半导体供应链进行有效的追踪,美国就能更好地应对对手可能用来对付美国及其盟国的武器、武器系统和武器支持系统的生产
文章指出,随着新的盟友之间共享敏感技术以及国防部《国防和技术战略》等战略文件的出台,美国重新重视让盟友参与全球安全事务。与此同时,人们对新兴和成熟的军民两用技术所构成的威胁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解决方案,美国、台湾、荷兰、韩国和日本应考虑建立多边供应链追踪和海关协议。理想情况下,这些控制措施可以涵盖从前端开发到组装、测试和包装的所有环节。
文章指出,在中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确保关键技术的安全至关重要,而半导体对于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实力至关重要。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因此美国有必要利用其所有优势来确保制高点。盟友之间的半导体合作协议就是答案。
8月10日发表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techland/america-must-create-multilateral-semiconductor-supply-chain-security-agreement-206701?page=0%2C1
退役美国陆军少将詹姆斯-马克斯(James Marks)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不要忽视中国传统芯片对经济和安全的威胁》(Don’t Ignore Chinese Legacy Chips as an Economic and Security Threat)的文章。
文章称,2月24日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推出了拜登政府对实施CHIPS法案的设想,鼓励半导体公司申请39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重振美国国内芯片制造能力。再加上商务部去年秋天发布的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显然拜登政府对与中国的半导体竞争是认真的。
文章称,传统芯片也被称为成熟芯片,其不同于与先进技术相关的前沿芯片,通常是进入汽车、冰箱和洗衣机等普通技术的半导体。传统芯片也可用于国防目的,因而对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威胁。5G网络的采用推动了智能物体的崛起,对所有类型的半导体的需求只会增加。不幸的是,负责管理出口管制的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只针对中国的先进半导体制造能力。
文章称,中国公司也许认识到西方如何低估了传统芯片的重要性,已经决定增加这些关键产品的产量。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务部在2020年底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名单,意在扼杀其制造尖端芯片的能力。但中芯国际的传统业务仍未受到影响。该公司最近公布了创纪录的72亿美元的收入,并宣布了扩张计划。中芯国际有能力压低芯片价格,这将威胁到西方竞争对手的生存,并增加美国和全球对中国的依赖。
文章称,国会山的立法者对中芯国际带来的经济和国家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堵住出口管制政策的这一漏洞的责任在于商务部。BIS副部长阿兰-埃斯特维兹(Alan Estevez)和他的团队应该扩大目前对中芯国际的限制,使美国技术不能用于生产由中芯国际或任何其他中国拥有和经营的芯片公司制造的传统芯片。
文章称,作为一项地缘战略的需要, CHIPS法案是使先进的芯片制造回到美国的一个世代性步骤。理想情况下,美国有一天会重新获得其作为世界领先的传统芯片制造商的地位。但如果美国现在不能对抗中芯国际和其他中国传统芯片制造商,这个机会可能永远不会到来。
5月16日发表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techland-when-great-power-competition-meets-digital-world/don%E2%80%99t-ignore-chinese-legacy-chips
7日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罗马尼亚总统约翰尼斯举行了会谈。会谈中,双方一致谴责了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和使用核武器的威胁,确认了今后日罗两国对俄制裁和对乌支援的相关合作事宜。会谈中,岸田文雄呼吁:“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必须进一步团结起来,深化合作。”。
另外,为了便于应对共同的国际课题,日罗两国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一致同意在安保、经济、科学技术等广泛领域加强合作。
在会谈后的共同发表中,岸田文雄表示:“期待日罗两国今后作为战略伙伴在各领域进一步发展合作关系,共同努力。”
2月24日,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开始一年后,应今年七国集团主席国日本的邀请,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主持下,于11时(日本时间)举行了一次七国集团首脑电视会议,会议持续时间约为90分钟,会议摘要如下:会议开始后,会议议长岸田文雄首先发言,之后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进行发言,然后七国集团领导人之间进行了讨论。会议结束后,发表了G7首脑声明。
开端:
岸田对挺身而出保卫国家的乌克兰人民的勇气、毅力和力量表示诚挚的敬意,他说,俄罗斯针对平民和民用设施的攻击仍在继续,其行为违反了国际法。他强调,七国集团将通过制裁俄罗斯和支援乌克兰等具体措施,表明其制止俄罗斯“侵略”和维护基于法治的国际秩序的坚定决心。
岸田指出,广泛进行国际社会的合作也很重要,联合国大会于2月23日以141票赞成通过了在乌克兰实现全面、公正和持久和平的决议,这表明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支持俄罗斯立即、全面和无条件撤出。
对乌克兰的支援:岸田表示,他支持泽伦斯基在“和平方案”中提出的和平基本原则以及他为实现和平所做的努力。他还对泽伦斯基最近包括访问欧洲国家在内的外交努力表示敬意。他随后表示,继去年德国的领导,今年七国集团将在日本的主持下尽最大努力支持乌克兰。
制裁:
岸田表示,七国集团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一直在共同努力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他强调七国集团需要继续合作,对俄罗斯实施制裁。
岸田表示,在本次峰会声明中,七国集团希望通过宣布对俄罗斯支持军事和制造业的商品和技术实施额外的制裁来显示一个明确的信息。岸田还表示,避免和规避制裁的措施目前特别重要,他希望在最近商定的制裁协调和执行机制下讨论这些措施。
岸田宣布,日本决定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包括(1)冻结俄罗斯个人和组织的资产;2)增加被禁止的出口组织;(3)扩大对有助于加强俄罗斯工业基础的商品的禁令,如无人机相关商品;(4)冻结俄罗斯金融机构的资产。
岸田表示,为了尽快制止俄罗斯的侵略,还必须防止第三方对俄罗斯的军事支持,他希望与有关国家密切合作采取行动。
对乌克兰和周边国家的支援:
岸田表示,乌克兰正在为捍卫祖国的独立和民主而英勇战斗,而俄罗斯则继续攻击和破坏关键的基础设施,他为七国集团的支持努力感到自豪。他还对七国集团成员在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方面的快速进展表示敬意。
岸田表示,峰会声明确认了七国集团对人道主义援助和支持能源部门的承诺,以及继续支持维护乌克兰的经济稳定。七国集团还表示,七国集团已将2023年对乌克兰的财政和经济援助增加到390亿美元,日本已决定在迄今宣布的约16亿美元人道主义和财政援助之外,再提供55亿美元的额外财政援助,并将在今后努力争取议会批准相关立法修正案和其他措施。
岸田说明,日本将利用日本的优势提供对于乌克兰人民的援助,包括人道主义援助、财政援助和能源领域的援助。
岸田首相指出支持乌克兰邻国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日本最近决定向摩尔多瓦提供价值1亿美元的贷款。
关于重建援助,岸田首相欢迎 "乌克兰重建捐助方协调平台"的启动。他还表示,日本将利用其在地雷对策、生计重建(包括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农业和工业发展、教育和治理的加强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经验和知识,为乌克兰的重建作出贡献。
在应对俄罗斯的核威胁方面,岸田提到,前几日俄总统普京表示将继续推行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新START)并进一步强化核力量,从实现“无核世界”以及确保世界安全稳定两方面考虑,日本对俄罗斯的这种应对措施表示严重担忧。
岸田表示,俄罗斯的核威胁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绝对不能接受,更不允许俄罗斯打破77年来不使用核武器的记录,并表示希望在5月份广岛峰会上也能强烈传达这一信息。他还表示,不仅仅是七国集团(G7),国际社会各国都应该就这一点发出明确信号。同时,他还希望在二十国集团(G20)等多个重要场合,G7国家都能紧密合作。
岸田还强调了参与和支持“全球南方”的重要性。他提到,包括“全球南方”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均赞成2月23日通过的联大决议,并呼吁各国维持以法治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除了欧盟“团结通道”计划(Solidarity Lanes)、黑海谷物倡议等粮食领域的努力外,G7国家还将向“全球南方”做出更多贡献。此外,岸田首相还指出,与作为G20主席国的印度进行合作尤为重要。
最后,岸田总结了在俄罗斯持续“入侵”乌克兰的情况下,G7各国确认今年将继续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宗旨,并表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绝不允许任何通过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企图。他还表示,期待在5月的广岛峰会上,与其他G7国家首脑就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广泛挑战和包括印太在内的地区形势进行坦诚讨论。
日本政府28日宣布决定向俄民间军事企业瓦格纳集团等21个团体追加实施禁运,以作为对俄罗斯的追加制裁措施。此外,对与军方存在关联的48名个人和74个团体的资产予以冻结。此举被视为与美欧各国步调保持一致以打压俄罗斯。
瓦格纳集团由与俄总统普京关系密切的商人普里戈津创立,在此次俄乌冲突中向乌克兰派遣了雇佣兵和服刑人员等组成的部队。美国已在1月将其认定为“国际犯罪组织”。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24日召开的七国集团(G7)首脑视频会议上表示,将对俄实施追加制裁。28日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了追加措施。此次禁运措施的对象还包括有助于加强俄方军事能力的小型无人机等。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日本政府除冻结资产外,还对量子计算机、3D打印机、机床等可转用于军事的物品实施了对俄出口禁令。
日本外相林芳正18日在德国慕尼黑主持召开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这是日本今年担任G7轮值主席国后,首次举行面对面外长会议。鉴于俄乌冲突爆发到24日将满一年,各方确认了强化对俄制裁和继续支援乌克兰的决心。此外还强烈谴责朝鲜18日发射弹道导弹,就携手合作达成一致。
G7外长一致认为,俄罗斯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做法不可接受,使用核武器会招致严重后果。林芳正发表主席声明,强调绝不容许俄罗斯的“战争犯罪”和“残暴行为”,将依照国际法追究俄总统普京及领导层的责任。该声明沿袭了去年12月G7首脑声明的内容。
林芳正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就对俄制裁表示:“包括如何应对逃避制裁的行为在内,希望与以G7为首的相关国家紧密合作。”主席声明还对俄罗斯散布虚假情报进行了谴责。
会上谴责了俄罗斯对平民和基础设施的攻击,并确认将基于国际法追究责任。考虑到伊朗和朝鲜,G7外长一致同意呼吁第三方停止对俄罗斯的支援。
各方还商定,为实现基于法治的“自由开放印太”而开展合作。再次确认强烈反对凭借实力和威胁改变现状。面向5月的G7首脑会议(广岛峰会),就紧密合作的方针达成一致。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英法德等的外长参加了此次会议。乌克兰外长库列巴也出席。
G7计划24日以在线形式召开首脑会议。正在协调邀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参加。
林芳正与库列巴还举行了单独会谈。库列巴表示:“实现岸田文雄首相访问乌克兰一事很重要。”
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M-保尔森(HENRY M. PAULSON)在《外交事务》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的中国政策不起作用》(America’s China Policy Is Not Working)的文章,文章指出中美的对立日益加深,中国和美国正在从一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急剧下降到一种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是对抗的关系,美国的脱钩政策存在危险。
文章称,美国正试图组织一个志同道合的国家联盟以制衡和施压中国,但这一策略并不奏效。美国最亲密的战略伙伴也没有准备像美国那样广泛地对抗、试图遏制或在经济上瓦解中国。许多国家并没有在经济上脱钩或解体,而是加深了与中国的贸易往来。2020年,尽管美国警告了多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
文章称,将中国拒之门外的努力肯定会伤害中国,但也会伤害美国。美国企业被置于巨大的竞争劣势,纠正这一问题的明智步骤是对进口的中国消费品实行关税限制。这在政治上很受欢迎,但在经济上却毫无意义。它们伤害了中国,但也伤害了美国,包括依赖中国供应商的普通公司,这些公司在通货膨胀和高能源费用的重压下被压垮。
文章称,如果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经济增长的推动者能够进行沟通和协调,这样做符合中国和美国的共同利益。但某种程度的脱钩是不可避免的,在高新技术领域,一些有针对性的脱钩将是绝对必要的,但全盘脱钩是没有意义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最大的制造商和最大的贸易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它将是全球金融形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不应宿命地接受经济铁幕的降临,而应积极与中国谈判,为美国人在中国市场赢得机会。
1月26日发表
乔治城大学副院长查维德(VICTOR CHA)在《外交事务》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如何制止中国的胁迫行为》(How to Stop Chinese Coercion)的文章,文章指出,由于中国经济对全球市场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的胁迫行为已经造成了数百亿美元的损失,中美关系中争执多于密切的经济合作,而拜登政府的中国战略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文章称,拜登政府意识到中国的经济掠夺是一个重大问题。拜登政府倡导在志同道合的伙伴之间建立弹性供应链,这一链条涵盖个人防护设备、内存芯片等领域,其目的是使这些国家不再那么依赖中国制造的商品。拜登政府还对中国实施了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出口管制,而且这些管制很可能将扩大到量子信息科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和先进算法。
文章称,上述的努力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拜登不能期望大多数国家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脱钩,除非其他拥有此类技术的国家加入进来,比如丹麦、日本、荷兰、韩国和英国,否则美国对向中国转让尖端技术的出口管制不会奏效。但这些国家可能不会参加美国的供应链和技术联盟,因为它们担心中国的经济报复。
文章称,如果拜登政府想成功地与中国政府竞争,就必须处理中国的贸易武器化问题(weaponization of trade)。中国政府的长期目标是迫使政府和公司在未来的所有行动中预测、尊重和服从中国的利益,而这一手段显然奏效了。但这一明显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当中国将经济相互依存关系武器化时,各国都坐视不管。各国目前正在听从拜登政府的建议,对供应链进行“离岸”和“友岸”,将生产的关键要素从中国或中国行使过度影响力的地方转移到国内的制造商或值得信赖的伙伴经济体。
文章称,中国对其贸易伙伴实施经济胁迫,部分原因是相信目标国不敢以具体行动反击制裁,但是如果这些国家共同合作,或者换句话说,实行集体复原力(collective resilience),就可以进行反击。为了建立一个能够阻止中国胁迫的集团,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美国必须首先在它们之间达成协议。前三国政府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重要盟友,这四个国家都是著名的市场民主国家,是该地区自由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承诺联合起来并非没有风险,但所有国家都是中国经济掠夺的主要目标,有强大的动机进行合作。然后,这四个国家必须评估还有哪些国家愿意和能够加入,通过现有的伙伴关系,如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来推动该战略。
文章称,集体复原力的想法可能会困扰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支持者。但集体复原力不是一种贸易战战略,而是一种同行竞争战略。它是防御性的,首先依赖于贸易武器化的威胁,而不是实际使用制裁。如果中国不利用其经济实力进行胁迫,就没有必要兑现威胁。如果西方想阻止中国政府腐蚀全球化,就可能需要在自由贸易原则上做出妥协。
2023年1月/2月刊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world/how-stop-china-coercion-collective-resilience-victor-cha
近期,澳大利亚总理在出席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期间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要改善两国关系,中国需要接受澳大利亚的观点。他说:“澳大利亚必须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但这不意味着不能与中国建立经济关系,所以我希望看到,澳大利亚在可能的情形下与中国合作,但在必要的时候坚定捍卫澳大利亚的价值观,这是中国需要接受的。”
列克星敦研究所(Lexington Institute)的丹古尔(Dan Goure)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需要利用科技巨头与中国相竞争》(The U.S. Needs to Harness Big Tech to Compete With China)的文章,其中指出,美国国会需要对反垄断法的提案三思而后行,因为这有可能会阻碍美国科技巨头,从而不利于美国先进技术的发展。
丹古尔开篇指出,中国真正的威胁来源于科技的力量,美国需要对症下药,通过科技方面的抗衡制约中国。同时,他还认为,从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发布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The 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来看,“中国是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映证了中国威胁论,而中国在军事、外交、经济、政治以及科技方面的全方位发展,会对当今稳定而开放的世界秩序形成威胁。
基于上述论断,美国国防部也将震慑中国定位成目前的主要目标。丹古尔表示,中国的全面升级有可能会改变亚太地区的平衡。在他看来,中国的“2050全面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目标实则就是希望成为2050世界先进技术的领导者。中国的威胁不仅会对军事有所影响,通过科技还能够传输自身的价值观影响西方的政治制度。
丹古尔表示,为应对中国的威胁,美国目前正在谋求推动名为“联合作战云能力”的企业云项目(Joint Warfighting Cloud Computing program),该项目由甲骨文、微软、亚马逊和谷歌四家企业竞标。该项目力求提升美军云系统的安全性、数据灵活性、可拓展性、互操作性、集成性与兼容性。
但是,丹古尔也明确了中国和美国在技术开发上最大的不同点。美国依赖商业技术部门提供手段,譬如苹果、Alphabet、微软、亚马逊以及Facebook五家公司, 在技术、资金、资源以及人才方面都具有天然的优势。他警惕到,如果美国国会执意推进反垄断法,有可能会阻碍这些科技巨头的发展,反而会对中国在美国的企业有益处,因为他们有可能进行侵犯知识产权的相关活动。
最后,丹古尔总结道,正因为这些科技巨头代表的是美国的先进技术水平,它们能够维护美国国内安全和世界稳定,美国国会需要考虑反垄断法会给美国科技巨头带来的伤害和阻碍。否则,将会给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带来极大的威胁。
9月14日发表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techland-when-great-power-competition-meets-digital-world/us-needs-harness-big-tech-compete
韩国政府14日表示,将与朝鲜研发核导和规避制裁有关的15名个人和16家实体列入单边制裁名单,以应对朝鲜明目张胆的战术核武威胁。这是政府时隔五年对朝鲜实施单边制裁。
政府谴责称,近来朝鲜以韩国为假想敌,以史无前例的频度不断发射可用作战术核武的弹道导弹,韩方就此表示强烈谴责。韩国曾于文在寅执政的2017年12月,为应对朝鲜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火星-15”而制裁12名朝鲜个人和20家实体。此次政府再次单边对朝制裁,这也是尹锡悦政府的首个对朝单边制裁措施。
据悉,这15人是被联合国安理会制裁的第二自然科学院和连峰贸易总公司雇员,曾参与朝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和导弹项目筹资,以及引进相关物资的工作,其中包括第二自然科学院驻沈阳总经理姜铁学(音,下同)、副经理金成勋和驻大连副经理边光哲。第二自然科学院还被称为国防科学院,是朝鲜研究开发尖端武器的机构。
16家实体包括参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发和物资调配的火箭工业部、合掌江贸易公司、朝鲜胜利山贸易公司、老隐山贸易公司、高丽航空贸易公司、输出劳力的建筑公司“GENCO”、参与走私船舶·矿产·原油的国家海事监督局、陆海运省、原油工业局、运营制裁船只的九龙船务公司等。政府解释,这些实体帮助朝鲜开发核导,参与逃避联合国安理会对朝制裁。针对国家海事监督局、陆海运省的制裁很可能是针对海上转运走私行为。
被韩国列入单边制裁对象的个人与实体在与韩方进行外汇交易或金融交易前必须事先获得政府批准,否则将被依法处罚。但由于国内外各种对朝制裁以及2010年五二四措施实施后,韩朝之间的交易几乎为零。因此,此次措施更大程度上具有展现政府反制决心的象征性意义。
政府表示,通过此次措施,有望切断与朝鲜相关机构及个人的非法资金交易,提醒国内及国际社会与这些对象交易的风险。此次单边制裁还出于加强与美日澳等友邦国家合作的考虑,制裁对象中包括了至今年5月被列入美国黑名单的人物和机构。
韩国外交部官员13日就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命令促进本土生物制造一事表示,外交部将与韩企就该命令可能对韩方带来的影响进行沟通并进行缜密研究。
有观点认为,美国政府上述行政命令或将给韩国生物医药品外包生产商带来负面影响。韩国外交部官员表示,有关部门还需进一步确认并研讨相关行政命令的具体内容。
据悉,拜登前一天签署了旨在确保生物领域产品本土生产的行政命令。白宫就此解释称,该命令可确保美国制造在美发明的所有涉及生物技术的东西,这将有助于在美创造工作岗位、打造坚固的供应链、缓解物价上涨压力。
美国中东研究所(MEI)网络安全和新兴技术项目总监穆罕默德·索利曼(Mohammed Soliman)在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上发表题为《技术遏制是华盛顿冷战2.0战略的核心》(Tech Containment Is Core to Washington’s Cold War 2.0 Strategy)的文章。作者指出,在美国最新安全战略中提到的“决定性十年中,”华盛顿将技术视为通往全球新秩序的门户,不仅旨在管理与中国的技术脱钩,而且还对北京采取“技术遏制”战略。文章的主要论述了技术在全球中的重要性、美国技术遏制的智力基础、5G的重要作用和华盛顿的技术遏制战略。
文章指出,技术作为通往全球秩序的门户,不仅在中国崛起也在许多中等强国的对外影响力拓展上发挥重要作用。作者认为,中国的崛起是由其庞大的岩土工程足迹所描绘,并且在过去二十年中,负担得起的中国技术在全球经济中越来越重要。从5G到人工智能,从无人机到太空,从自动驾驶汽车到去中心化金融,中国优先将自己转变为“高端自力更生的创新力量”,将“技术霸权”置于更广泛的全球定位中。他还指出许多中等强国正在利用技术在其势力范围和更远的地方推进其地缘战略利益。土耳其无人机在改变利比亚、叙利亚乌克兰军事局势等方面的成功,使安卡拉成为一个全球权力掮客,能够比法国、德国、英国甚至中国和俄罗斯更有效地塑造地缘政治结果
文章建议在美国技术遏制的智力基础方面,华盛顿应毫不含糊地将重点放在重建国内技术能力上,同时利用其对技术瓶颈的控制,对中国实施积极的技术遏制战略,并最终以有利的条件为美国领导的技术集团重新组织数字秩序。文章还提到5G是下一代互联网的主干,并提到了华为在该领域的领先性。文章认为华盛顿缺乏与华为竞争的明确替代方案。因此美国说服盟友和合作伙伴将华为排除在其5G网络之外。清洁网络倡议(CNI)成功地实现了其将华为排除在西方科技阵营之外的首要目标。例如,英国承诺到2027年将华为从其5G网络中清除
文章梳理了华盛顿的技术遏制战略,指出华盛顿,进入了其激进技术遏制战略的下一阶段。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对其出口管制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更新,以限制中国购买和制造用于军事应用的高端芯片的能力,并禁止美国公司和人员(包括绿卡持有人)帮助中国发展逻辑晶片和存储芯片的制造能力。其目的是限制中国目前获取为其军民融合战略提供动力的人工智能芯片,并阻止中国获取美国芯片设计软件和制造设备,最终减缓整个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扰乱北京的军民融合。通过利用其在半导体行业瓶颈中的主导地位,华盛顿不仅瞄准了中国的半导体,而且在这场全面的“科技冷战”中推动盟友和合作伙伴站在美国一边。
最后文章指出,华盛顿明白,其出口管制在减缓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会激励中国政府将重点转向支和建设本土半导体产业。因此美国在放慢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速度同时加大政府对国内半导体行业的补贴,巩固以美国为中心的技术联盟,以控制行业瓶颈。除了半导体,华盛顿将通过识别技术漏洞、分配财政资源以弥补不足,以及与盟友和合作伙伴建立全球技术联盟,保持其积极的产业政策。
3月21日,俄联邦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在与国家杜马会晤时表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燃料能源部门,旨在提高国内能源的可持续性。
亚历山大•诺瓦克介绍了俄罗斯燃料和能源综合体当前面临的挑战,并讨论了一些旨在发展国内燃料和能源综合体及其潜力的提案。他提到,去年国家杜马审议了大量关于燃料和能源综合体的法律草案,通过了落实总统关于能源气化命令的文件。通过了一项重要的法律,在改变抑制油价波动机制方面纠正了税收立法,这使得保持燃料价格稳定成为可能。
亚历山大•诺瓦克提到,2021年对俄罗斯能源部门来说是成功的一年,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成就。到2021年底,能源消耗达到了创纪录水平,增长了近 6%,天然气开采量增长了9%以上。与此同时,石油行业生产动力持续恢复,这有助于维持企业运转,确保整个燃料和能源综合体的可靠运行。
与此同时,国内燃料和能源综合体面临着来自一些不友好国家的外部压力,这些国家宣布减少进口俄罗斯能源,或促使其业务离开俄罗斯市场。制裁措施下,燃料和能源综合体受到的影响较小,但物流、产品保险,以及俄罗斯石油和石油产品的供应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亚历山大•诺瓦克指出,尽管美国和英国早些时候就声称拒绝俄罗斯的供应,但这并没有对出口总量产生很大影响。能源开采正在稳步进行,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甚至比去年还要高,出口产品的销售正在定期进行。
亚历山大•诺瓦克还介绍了政府为提高国内燃料和能源综合体的可持续性而实施的运营举措。各类机构、优先措施计划、一系列法律增强了经济稳定性。
工作方向之一是保持国内市场价格稳定,不恶化商业状况。要使税收制度迎合市场价格,让企业不亏本经营。调整税法,使俄罗斯公司按照产品的实际销售价格纳税。维持市场上石油产品的稳定价格。
亚历山大•诺瓦克强调,所有这些措施及工作旨在保障燃料和能源综合体在国内和出口市场的潜力。要保障企业生产和就业,增加具有进口替代能力的企业的承载力。
俄罗斯启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后,许多西方国家宣布对俄罗斯实施大规模制裁,首先针对银行业和高科技产品供应。许多品牌也宣布将停止在俄罗斯运营。此外,3月8日,美国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某些石油产品、液化天然气和煤炭。之后英国宣布到2022年底将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石油产品。
克里姆林宫强调,已经为这样的事件发展做好了准备,并将继续履行社会义务。俄央行正在采取措施稳定外汇市场局势。普京表示,遏制和削弱俄罗斯的政策是西方的长期战略,制裁对整个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