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南海仲裁庭预计会在7月12日做出最终裁决,虽然我们无法预测最终结果,但是根据之前的一些动向来看,最终裁决可能会对中国不利。这一裁决将对中国主权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裁决可能对我不利
学界的普遍看法是,南海仲裁案的最终裁决结果可能会对中国不利。
在2015年10月做出的关于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的裁决中,仲裁庭已经裁定菲律宾提出的15项诉求均构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解释和适用争端,裁定自身对其中的7项具有管辖权,最终裁决有可能裁定自身对其他诉求也具有管辖权。
比如,菲律宾要求仲裁庭判定“黄岩岛是岛屿还是礁石”,这一问题涉及到黄岩岛的法律属性。如果仲裁庭裁定黄岩岛是一个礁石而不是岛屿,那么,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无法主张相应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这对中国主张在中沙群岛海域的海洋权利是非常不利的。
长期以来,中国始终将南沙作为一个群岛和一个地理单位来主张主权和海洋权利,如果仲裁庭单独裁定其中某些海洋地物的法律属性,这当然会对我们国家主张主权和相应的海洋权利产生很大的影响。
另外,南海断续线和历史性权利主张在我国南海维权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一旦仲裁庭裁定此线无效或历史性权利主张非法,我国在南海主权和海洋权利主张将受到重大冲击。当然,在这一点上,我们期待仲裁庭尊重法理和客观事实,直接裁定自身不具有管辖权。
中国如何应对?
对于南海问题,我们国家坚持“四不政策”,这是我们的基本立场,不会动摇,也不会改变。
我们要坚持仲裁庭不具有管辖权,因此它做出的任何仲裁对中国均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同时,不承认裁决也是我们与相关国家进行交涉和谈判的基础。
涉及到南海问题,无论与菲律宾,还是与南海的其他当事国(如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中国都会坚持同样的政策,绝不会承认仲裁庭做出的任何裁决。
(来源:百万庄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