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边海观察 >>

两岸海洋事务合作的SWOT分析丨叶正国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2日作者:资料来源:浏览次数:7288

  海洋是两岸问题产生的地缘因素,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地理纽带。1987年后,民间交往衍生的海上犯罪问题促使两岸必须接触,从而推动了公权力机关交往的破冰。海洋事务是两岸关系联结最为紧密的领域之一,涉及两岸政治关系定位、军事安全互信、全方位互动交往和台湾的国际空间等问题。近年来,两岸海洋事务合作虽有一定的进展,但由于政治互信基础的缺失、国际情势的变化和海洋利益的分歧,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本文拟参照SWOT模型对两岸海洋事务进行分析。


一 两岸海洋事务合作的优势分析

  1.两岸海洋事务的互赖关系

  两岸在维护国家海洋主权、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航行安全、海洋技术和打击海盗等方面存在复合依赖关系,只有合作才能或更好解决相关问题。

  2.两岸海洋事务合作的实践基础

  两岸交往的实践与海洋存在密切联系,两岸在海洋事务领域的合作广度和深度都是两岸合作的代表,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由于两岸法理内战仍没有结束和两岸政治关系定位仍没有明确,在实践中两岸创造出很多特色的合作形式,达成了一定的默契。这为两岸公权力机关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信任和经验。2008年以来,两岸在海洋事务领域逐渐拓展合作范围,两岸间海洋事务合作不断增加,并逐渐走向制度化和常态化。

  3.两岸的海洋法律与政策默契

  两岸在20世纪90年代都逐渐摆脱“重陆轻海”的思维,认识到海洋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2000年左右双方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组建了涉及海洋事务的委员会、重组海洋事务管理机关、发布海洋政策白皮书、推动海洋行动计划和拟定海洋发展规划。两岸的海洋事务法律在涉及对方时都非常慎重,保持一定默契。两岸都已经将海洋政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两岸在东海和南海的基本政策都主张钓鱼岛、南海诸岛及其周遭海域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认为U型线内的南海海域是历史性水域,应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在主权归我的基础上可以共同开发。

  4.两岸海洋事务联系渠道的多元化

  在马英九时期,两岸大交往机制在“九二共识”基础上逐渐建立,在原来红十字会机制基础上搭建成熟了很多的交流平台,可以就海洋事务进行充分的交流协商。2008年后,处于主导地位的两会事务性商谈机制、国共交流合作平台、地方政府交流平台、两岸经合会的共同组织和专业性行业组织逐渐成为两岸推动海洋事务合作的主要机制。


二 两岸海洋事务合作的劣势分析

  1.两岸海洋事务的复杂性

  两岸海洋事务具体内容包罗万象,几乎涉及两岸交往的各个领域。很多海洋事务合作涉及到两岸的身份和名义,尤其是东海和南海事务更是涉及岛内政治形势、国际政治关系和共同政治基础,远洋渔业问题也涉及相关国际条约的规定。两岸海洋事务合作需要应对多重政治博弈,尤其是受台湾内部复杂的政治生态影响,也要处理两岸涉海洋事务国际条约的冲突问题。因此,海洋事务的复杂性使两岸海洋事务合作“说难行更难”。

  2.两岸海洋事务管理制度的协调难题

  两岸海洋事务管理在体制、平台和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加上两岸海洋事务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各个机关存在自身的利益,缺少对口联系,协调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致使存在一定的体制梗阻。

  3.台湾当局的态度日趋消极

  海洋事务合作涉及到两岸的政治关系定位问题,蔡英文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台湾仍视大陆为主要的安全威胁和军事威胁,两岸的政治分歧依然存在和军事敌对关系还没有消除。近年来,台湾当局对两岸海洋事务合作的态度日趋消极,尤其体现在南海问题上,自身实力不够,没有资格和能力与相关国家对话,与大陆合作则担心民进党的干扰和美国的干预,没有动作又担心引起岛内民众不满,蔡英文的南海政策纷繁错乱,可能会更加保守,不利于两岸合作。


三 两岸海洋事务合作的机会分析

  1.两岸政治互信不断累积

  两岸在海洋事务上既有利益共赢的信任,又有文化地理联结产生的交往信任,台湾越来越多人改变原来政治对立或“国家安全”的视角,这是两岸海洋事务合作的基本动力。

  2.外部势力的不断施压

  近年来,区域外大国不断介入南海争端,南海事务逐渐复杂化、冲突化、法律化甚至军事化。无论台湾当局是否认同一个中国,南海周边国家和美日等国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在事实上将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如不与大陆方面合作,或不借助大陆力量,是难以维护南海主张的。各个国家的联合行动会对两岸产生重大刺激,可能转化为两岸合作的外在动力。

  3.海洋事务的重要性不断上升

  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攸关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海洋事务合作的意义绝不仅仅止于维护中国领土完整,更是解决台湾经济发展迟滞和缓解资源和能源困境的需要。


四 两岸海洋事务合作的威胁分析

  1.两岸共同政治基础面临重建

  2016年台湾大选,民进党完全执政,迄今为止还不承认“九二共识”,但大陆的底线是“九二共识”。如果没有共同政治基础,就没有办法找出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式,两岸互动管道就面临停止的危险,这必然会影响到海洋事务合作的进程。

  2.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不时出现

  台湾当局为了拓宽国际空间,不断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发声,提高台湾在国际海洋事务上的话语权。台湾提出的“东海和平倡议”与“南海和平倡议”主张以多边机制解决争端,默示外国力量的进入。虽然在国家海洋安全和领土主权维护上,台湾的地位和角色必不可少,然而大陆为了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在有些国际空间问题上不会让步。

  3.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遥遥无期

  两岸在海洋权益与海洋安全上的利益高度重叠,海洋军事安全关系我国整体的发展和安全,在海洋领域的军事安全互信是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建立的关键。在两岸没有结束敌对状态下,大陆是台湾的唯一假想敌,台湾以“国家安全”制定很多针对大陆的海洋规范性文件和政策。军事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延伸,在政治问题没有解决前,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构建难以推进。

  4.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新趋势

  南海问题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对台湾当局的南海政策具有较大影响。美国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不希望两岸联手,台湾也不会以损害台美关系的代价来与大陆合作,双方已经在一些领域开始合作。随着南海情势的升级和民进党的执政,美国可能会逐渐推动台湾成为在南海问题上牵制大陆的重要媒介。


五 结语

  两岸海洋事务合作存在着张力,一方面在客观上两岸海洋事务的复合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合作是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在主观上由于受台湾政治、两岸关系和国际政治情势的影响,合作面临重重困境,需要创造机会结构。然而,最终决定两岸海洋事务合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变量是台湾政局的变动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因此,两岸要以善意、诚意和同理心考虑对方关切,不断夯实共同政治基础,在互利共赢基础上逐渐化解歧异和累积共识。大陆应有机地把内外因素结合起来考虑,有针对性提出因应的政策措施,在海洋事务领域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全方位推进良性互动,积极推动制度化协商,破解“一中争议”及其造成的政治结构化困境。

 

 

  作者系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讲师、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

 

  为便于微信阅读,本文为原文节选,原文刊载于《太平洋学报》201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