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边海观察 >>

【边界与海洋研究】邢广程:中俄在欧亚大棋局中找到利益契合点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8日作者:邢广程资料来源:浏览次数:6590

无论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还是俄罗斯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涵盖的都是泛欧亚大陆,在空间概念上有异曲同工之妙。2016年6月25日,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呼吁建立一个有欧亚经济联盟、印度、中国、独联体各国和其他国家参加的“大欧亚伙伴关系”,此倡议可被看作是针对中国的 “一带一路”顺势而为的。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表面上是一个国家与一个区域组织的对接,是“一对多边”的问题,但其核心是要处理好中俄关系。


一、“一带一路”构想契合俄罗斯国家利益

  

        2015年,中国与俄罗斯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既说明俄罗斯在欧亚经济联盟中起主导作用,也说明欧亚经济联盟其他成员国承认俄罗斯的主导地位。


        欧亚经济联盟倡导以欧盟为蓝本,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劳动力四大要素的自由流动,但不涉及货币统一问题。它强调的是经贸合作,而不是像欧盟那样在政治、外交、军事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的,是联通经济发展活跃而迅猛的东亚与发达而富有的欧洲。要实现 “2020年中欧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和“2020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这两个目标,“一带一路”是载体。如果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比喻成跨越亚欧大陆的一座桥梁,中国就是东边的桥墩、欧盟是西边的桥墩,俄罗斯及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所包括的中亚和东欧国家就是连接东西桥墩的中间地带。因此,我们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与俄罗斯实现战略上的合作,通过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走向欧洲。反观之,俄罗斯对外战略的重点虽然逐渐向远东和亚太地区转移,但目前在地区发展的优先方向上,一是欧洲,二是独联体。德国等欧洲国家是俄罗斯重要的贸易伙伴,俄罗斯经济发展需要实现与欧洲的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由此,中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中找到了利益契合点。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过程中,中俄找到利益契合点十分重要。以前,中国曾提出在上海合作组织平台上开展经贸合作,实现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互联互通、贸易投资便利化及建立自由贸易区,但没有得到俄罗斯的积极响应。这是因为上合组织是一个相对狭小的地域空间,俄担心中国会借主导上合组织区域内的经济合作,稀释俄罗斯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经济联系的紧密度。在上合组织平台上,中俄利益回旋的余地不大。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思想,俄罗斯当时对此抱有忧虑,担心中国撇开俄罗斯推进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闯入俄罗斯“后院”。后来,经过中国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的一系列解释和阐述, “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逐渐为世界所了解,俄方认识到 “一带一路”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俄罗斯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国,是中国走向欧洲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俄可以在“一带一路”构想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同时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实现俄在欧洲的利益。因此,俄方评估认为,“一带一路”构想契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普京总统公开表态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俄罗斯面临西方制裁,认为与中方的对接合作很重要,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也越来越积极。“一带一盟”成为中俄两国进行区域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莫斯科-喀山”高速铁路项目协议的达成,是中俄在互联互通方面合作的标志性成果。中俄与蒙古国共同构建的中蒙俄经济走廊成为中国所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六个走廊之一。


        当前,欧亚大陆有着深度整合和系统合作的需求,已经存在的4种战略方案包括欧盟和北约的东扩、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以及中国提出的“现代丝绸之路”。前3种战略方案都具有封闭、排他性的、以主体利益为核心的特征,比如:俄罗斯的战略与欧美的战略具有非兼容性和矛盾性,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对抗性和冲突性;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排斥中俄,竭力将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中亚国家引向印度和印度洋方向,以避免中国和俄罗斯过多地影响上述地区。唯有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将利益镶嵌在众多利益汇合之中,其创造的新合作空间足够容纳欧亚大陆所有国家的合作愿望、体现欧亚大陆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诉求。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欧亚经济联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秉承利益兼顾、利益分享和命运共同的理念,不断寻找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比如,中方应该关切俄方在建立自贸区问题上的顾虑。由于自贸区涉及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问题,俄方担心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会对俄方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出于安全利益的考虑对自贸区建设持谨慎态度。对此,我们应该予以理解,不要从一开始就过分纠结于远景目标的实现,而应该从现实出发,将合作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二、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不仅是物理层面上的,更是制度层面上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对接合作,应依托陆上已经有效运行的国际大通道,尤其是依托两个亚欧大陆桥,以沿线各国中心城市为基本支撑点和辐射源,以重点沿线各国的经贸产业园区和各种区域合作载体为基本合作平台(如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以互联互通为基本的网络构筑骨架(除了亚欧两座大陆桥之外,还有联通亚欧的一系列公路网络和信息网络),以贸易投资便利化为最基本的合作样式(各沿线国家的海关之间的有效合作),展开沿线国家的多层面合作。为此,双方合作中应关注以下问题:


        1.实现制度上的互联互通。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不仅要实现物理意义上的互联互通,建设横贯欧亚大陆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还要实现制度上的互联互通。目前我们已经打造了“渝-新-欧”、“苏-满-欧”、“汉-新-欧”等多个中欧货运班列,内陆货物出口欧洲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减少了货物出口的操作流程,为国内外商家提供便利。但是,货物出境后,仍面临着他国关卡林立、双重收税的情况。如果我们和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实现了制度上的互联互通,就真正和欧洲联通了。


        2.避免非对称性贸易结构。一直以来,中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及经贸合作进展不大,主要是因为区位对接存在非对称性,俄远东地区缺乏与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对等经贸合作的能力,而俄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不希望远东地区沦为中方的矿产原料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反过来,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与中国长江中上游流域城市群尽管在地理上相隔万里,但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城市体量都有相似性,尤其是双方在工业发展和技术水平上不相上下,这种对称性结构推动了近年来双方合作进展顺利。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对接,需要避免非对称性的贸易结构,比如中方应加强与俄罗斯在非能源方面的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优化投资环境,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多年来,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投资环境不好、风险较高、行政审批手续复杂、国家没有对外资提供担保和优惠条件,这些因素都阻碍了资本的流入,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2016年,中国对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0.2亿美元,如果投资环境改善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之间还有很大的投资空间。


        4.促进金融结算便利化。实现贸易、直接投资和贷款领域的本币结算,实现货币互换,深化在出口信贷、保险、项目和贸易融资、银行卡领域的合作。


        总的来说,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更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大联通。我们在推进互联互通的过程中,应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和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等金融机构,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强调大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


三、欧亚大陆经济圈的构建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欧亚经济联盟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挑战就是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不是很深刻。


        一方面,这些国家经济宏观层面一些制度性的构造尚不完善,而中国历经改革开放近40年,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比中亚国家走得更深更远。在亚洲活跃的经济体和欧洲发达的经济体之间,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属于“坍塌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就是欧亚大陆经济圈的市场经济构建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存在的垄断利益集团,是市场经济建设的障碍。如果在对接合作的过程中,欧亚经济联盟国家采用非市场化手段争取自己的利益,将有悖“一带一路”构想的初衷,最终导致谁都不能受益。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及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中国威胁论”将长期在周边国家存在。中国对外投资、租地等经济活动,都涉及敏感问题,引发项目所在国政治上的不同声音,还会在无意中伤害当地一些集团的利益,加上西方势力在背后“做功课”设置各种障碍,使“一带一路”这个美好的构想接不了地气,受到他国民众和利益集团的排斥,难以结出丰硕的果实。


        从本质上讲,“一带一路”就是要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统一的经济空间,这个过程将经历很长的阵痛期。


        由此,笔者认为,中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不要树立“救世主”的形象。“一带一路”不是援助和慈善项目,需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作,要让投资产生回报;其二,不要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对于市场经营环境不成熟的地方,要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论证,避免出现重大经济损失;其三,我们在民心相通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项目要照顾到当地的公共利益,帮助推动解决当地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构筑“责任共同体”;其四,目前欧亚经济联盟有五个成员国,它们要拿出同一种方案、发出同一种声音与中国谈判合作,需要时间进行内部协调。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可以在双边和多边范畴同步进行,确定优先合作领域,抓早期收获项目;其五,我们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还要注意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当前ISIS向中亚渗透,暴恐事件接连发生,很大程度上会削弱商人投资建厂的积极性,从而阻碍丝绸经济带建设的推进,因为“资本害怕枪声”;其六,我们要看到俄罗斯在欧亚经济联盟中的主导地位,避免发生中俄在区域内的博弈,不要给俄罗斯造成我们挖其墙角、损害其利益的印象。构建“一带一路”的过程,就是一个协调的过程,需要沿线国家具备高度的利益让渡和开放包容意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需要慎重考虑采用什么组织形式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硬性机制具有局限性,软性机制又缺乏效力。目前“一国一策”弥散式的工作方式不是长久之计,未来我们需要针对重点国家、重点地区、重点项目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进行合作。可以将欧亚经济联盟确定为优先合作地区。如何说服对方接受我们的理念、如何将双方的利益捆绑起来,在互利互让中寻求共同利益、如何将欧亚经济联盟的制度、法规和标准,与我们的制度、法规和标准相衔接,都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原文刊载于《边界与海洋研究》2017年第3期(总第7期)
作者:邢广程 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