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徒报】重构印度外交政策的重点

推文时间:2021-01-23     期数:第九十七期

2021年,美国领导层的更迭不太可能在国际上带来重大的权力转移。欧洲通过“原则上完成中欧全面投资协议谈判”转向了中国,彻底粉碎了“2021年使中国继续受到排斥”的希望。面对当今国际局势的变化,印度似乎正在逐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对中国而言,2021年可能是它在亚洲更具优势地位的一年。不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方面,中国的实力都在迅速增长。由此看来,中国不太可能在2021年向其竞争对手做出任何让步,这是印度必须正视的事实。在中印边境冲突中,也不能指望中国做出任何妥协,除非印度主动“做出补偿”。对欧洲而言,在英国脱欧、德国总理默克尔退休后,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权重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中欧投资协议见证了欧洲屈服于中国的“利诱”,这也表明欧洲更看重经济而非政治。欧亚大陆和西亚正在发生的局势变动也将引发更重大的地缘政治变化,进而形成对印度不利的局面。

在这种局势下,印度似乎已逐渐处于孤立的地位。印度的外交政策目标是扩大其影响范围,加强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并在日趋混乱的全球体系中彰显出一个“崛起大国”的风范。这些目标中是否有一个已经实现,目前还没有定论。

关于造成当前印度外交困局的原因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印度所在区域的力量平衡发生了变化,其中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印两个大国间冲突的加剧,迫使许多国家不得不选边站队。另外一个不太明显却可能更准确的解释是,印度的外交政策正面临着理念真空与断层。造成外交政策失效的根源,并非经济衰退或疫情蔓延,而是印度在思想理念层面的无能或失败。

目前,印度在外交局面中频频失利。无论是在如“不结盟运动(NAM)”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等多边场合,还是在印度有传统优势的南亚地区,印度的外交政策都成效不彰。甚至还有许多亚洲国家对印度存在误解,认为“当今的印度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压力下牺牲其战略自主。”

要重塑印度的外交政策理念,除需要正确的治国方略外,最迫切的是要制定审慎的政策,追求切实可行的目标。最重要的是,无论政府发生何种更迭,政策都需要具备连续性。这可能会花费许多时间,但却是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的可靠方法。

【作者:M.K. Narayanan,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和西孟加拉邦前邦长。】


1月12日报道

https://www.thehindu.com/opinion/lead/reframing-indias-foreign-policy-priorities/article33552868.e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