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国问题研究所】新冠疫情时期的封锁困境

推文时间:2020-04-10     期数:第五十六期

3月25日,为了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在全国实施为期二十一天的封锁政策。作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的封锁是一场大规模行动,包括停止所有形式的公共交通、关闭教育机构和娱乐场所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各种集会活动。此次封锁在可行性、必要性及其引起的后果等方面都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论。

自2020年1月中国爆发疫情以来,印度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应对措施,从机场筛查、限制签证到追踪感染者的接触和旅行史,整个过程也都接受了公共卫生学者和专家的审查。在印度各地确诊病例不断激增的情况下,政府仍然不愿意扩大检测规模,这其中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制造恐慌和混乱;另一方面在于病毒检测受限于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的现实条件,印度缺乏专业人士、医疗设备与其他必要的资源。封锁政策实施后,流离失所的农民工带着他们的家人,从城市步行逃回位于印度内陆地区的家乡。他们因为失去生计且得不到政府的帮助而陷入恐惧和焦虑之中,没有什么比这种惨状更能让人质疑封锁计划的可行性。与此相对应,印度拥有特权的中产阶级和城市精英人士有财力和生活空间来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并且能够选择在家里工作。与这些中产阶级和精英人士不同,这些维持印度社会基本服务正常运行的日薪、低薪劳动者们,只能依靠朝不保夕的微薄收入勉强糊口。

此次疫情、封锁政策和随之而来的困扰也许将使印度政府改变往日的弊端,重新学习并改变工作态度,最终成为一个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政策的执行者。

【作者:P.K. Anand 安南德,印度中国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4月3日报道

https://www.moneycontrol.com/news/politics/covid-19-labour-lockdown-and-the-states-predicament-5105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