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中国军队与印度军队在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地区发生冲突,有20名印度士兵在冲突中丧生,这在印度引发了激烈的政治辩论。莫迪政府对长达两个月的对峙保持沉默,并且在加勒万河谷冲突后作出令人费解的答复,致使印度当局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根据有关专家和分析人士的观点,莫迪将会迫于压力向中国表明态度,否则他将付出政治上的代价。但需要注意的是,莫迪的论调和印度人民党全部的国家安全理论都是专门针对巴基斯坦和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主义活动,并不包含中国的问题。鉴于莫迪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政客,在加勒万河谷冲突爆发后,他对安全和外交层面的重视程度远不及政治层面。
尽管莫迪的表态会考虑某些政治上的得失,但当前的危机局面给莫迪和印度人民党带来的政治影响微乎其微。
首先,莫迪政府对中国问题和巴基斯坦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同。莫迪政府的国家安全理论以处理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为核心,并包含三个方面的重点:克什米尔问题、恐怖主义以及族群主义(communalism)。在2019年大选的准备阶段,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主打国家安全问题,从其以“国家优先”(Nation First)一章为开篇的竞选宣言中可以明显得出这一结论。其中“对恐怖主义的零容忍”、“废除宪法第370条”以及“实施《公民身份法(修正案)》”等竞选承诺都涉及巴基斯坦问题。自2016年乌里(Uri)袭击以来,印度人民认为莫迪和他所带领的印度人民党在毫不动摇地与巴基斯坦进行抗衡。但在莫迪执政的六年中,即使在2017年发生为期73天(中方认为是72天)的洞朗对峙之后,印度人民党政府从未公开对中国进行攻击。印度政府的国家安全理论明显不完整,人民党关于国家安全的论调中恰好忽略了中国的问题,如果近期的中印边境冲突事件演变成选举话题,莫迪政府就可以获得回旋的余地。
其次,莫迪和印度人民党都善于操弄舆论并转移民众的注意力。每当莫迪政府或印度人民党陷入危机时,他们都会使用这种方法摆脱困境,无论是应对乌里或普尔瓦马(Pulwama)恐怖袭击,还是缓和经济危机(例如货币贬值)、新冠疫情以及随后因为全国封锁而导致的劳工危机都是如此。即使在讨论莫迪政府对巴基斯坦政策的失败时,主流观点也是认为巴基斯坦政府背叛了莫迪释出的善意。出乎意料的是,强硬派的莫迪被描绘成一个受害者,这一策略竟然取得了成功。莫迪政府将再次利用民众的同情来掩盖对华政策的失败。
最后,印度民众缺乏对中印边界问题的普遍认识,这对莫迪和印度人民党非常有利。与印巴边界问题相比,印度民众对中印边界问题关注度较低。公共知识分子(包括专家、分析师和评论员等)很容易讨论与中国相关的话题,但基层民众(主要的选民团体)几乎无法获得新闻标题以外的知识。尽管印中关系和印巴关系都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但印巴关系更能调动民众的情绪,这也是反对党无法借题发挥的原因。
【作者:Ashutosh Nagda,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东南亚研究项目研究员。】
6月29日报道
https://theprint.in/opinion/why-the-lac-clash-with-china-wont-upset-modis-political-math/45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