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印军队边境对峙事件发生后,印度各方都在揣摩中方行为的目的。印度总理莫迪的演讲表明此次冲突使印度的对华态度更加坚定。莫迪强调了印度在边界问题上的和平解决方案,同时也强调了坚持“印度的主权与领土完整”永不妥协。有分析家认为,中印边境对峙是经过中方深思熟虑的计划结果,旨在让印度陷入国际社会的负面评价中,但中国在边境地区的行为也可能是面对国际困境的本能反应。
首先,印度在地缘战略领域的伙伴增加可能是中国陷入国际困境的原因之一。印度在新冠疫情中的表现使其在印太地区“四方安全对话”中的影响力更加突出。而疫情则将中国推上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导致其在地缘政治领域的战略地位相对下降。其次,中国政府可能担心印度对边境地区的增援与建设将削弱其对阿赛克钦和西藏西部某些地区的控制,从而危及中巴经济走廊(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CPEC)。最后,印度与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的战略邻近也使中国面临困境。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反华策略来获取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的支持,澳大利亚与日本也在地缘政治领域中站在印度这一边。此次中印边境冲突很可能是中国对印度靠近美国等盟友而产生威胁感的反应。
在印度公众普遍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情况下,中国的行为让自己失去了在蓬勃发展的印度市场的机会。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削弱了印度的购买力,但这个拥有50%25岁以下人口、2009-2018年居民年收入增长率在5%-8.5%之间的巨大市场肯定会迅速恢复。印度曾拒绝中国提出的孟中印缅区域合作论坛(Bangladesh-China-India-Myanmar,BCIM),并拒绝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都受到了中国因素的影响。如今,澳大利亚与印度都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性出现了明显减少的趋势,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又产生了地缘政治问题。此时利用最有力的经济武器,开启没有中国参与的新一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会谈将是一个明智之举。
【作者:Nilanjan Ghosh,加尔各答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主任,曾任加尔各答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和经济主管及新德里泰瑞高等学校的计量经济学教授。】
6月22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how-india-can-hit-china-where-it-hurts-them-most-6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