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包括一位上校在内的20名印度士兵在加勒万河谷地区丧生,此前他们曾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发生争执。在此次冲突中,部署在加勒万河谷地区的中印两方军队都没有使用任何军械。尽管中国和印度都拥有核武器并且军事装备精良,但双方士兵在冲突中仅使用了树枝、石块和带有钉子的棍棒。
印度政府要求中国对在实际控制线沿线“有预谋的犯罪”负责,而中国政府则指责印度是“入侵者”。在8月15日印度独立日的演讲中,印度总统拉姆·纳特·科温德(Ram Nath Kovind)和总理莫迪都提到了来自周边国家的“扩张主义”挑战,但都未指明是中国。他们还补充道,印度不会被任何形式的“侵略”所吓倒,并能作出“适当的报复”。尽管两国的外交工作人员和军事指挥官进行了几轮会谈协商,但中印之间的僵局仍令人不安。
然而,相关迹象表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仍然倾向于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彼此间的争端。8月12日,印度驻华大使唐勇胜会见了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建超,介绍了印度对于边境局势和总体双边关系的立场;8月14日,印度驻华大使唐勇胜会见了中共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主任慈国巍。根据媒体的相关报道,双方还将会进行新一轮的谈判。
中国和印度的双边关系已经进入了“后加勒万时代”,两国都意识到不能受限于领土争端,中印两国共同决定了具有更大全球影响力的新兴亚洲战略格局的性质与基调。虽然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但预计在未来的十年中,世界上将出现三个主要的单一国家经济体:美国、中国和印度,由欧洲国家所组成的欧盟则是排名第四的经济体。在早期的论述中,人们对亚洲的经济复苏持乐观态度,除了东北亚、东南亚和西亚国家经济持续保持活力外,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将会主导亚洲的复苏进程。可以预见的是,在中国、美国和印度起关键作用的全球战略格局中,世界经济发展和权力中心将会向东方转移。11月份的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美之间的平衡态势,而印度的摇摆态度也将对整个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在“后加勒万时代”,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双边关系将对整个亚洲地区的和谐与平衡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Uday Bhaskar 乌戴·帕斯卡尔,退役海军准将,印度防务专家,印度政策研究协会主任。评论文章首发于《The National》。】
8月16日报道
https://www.thenational.ae/opinion/comment/the-asian-century-depends-on-china-and-india-working-together-1.106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