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很可能是中印关系的浪漫主义理想最终消失的一年。此前,很多印度人认为印度不仅能够在外交上应付中国,也可以防止边境冲突破坏中印双边关系的大格局。甚至在2017年洞朗对峙以后,莫迪总理仍然尝试着与习近平主席建立个人联系以引领双边友好关系。当邻国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时候,莫迪总理的这种做法有其必要性。它也确实奏效了一段时间,但是中国显然另有打算。
中印关系的发展建立在这样一种谅解基础上:即使边界纠纷悬而未决,中印两国仍然要在全球、地区和双边领域开展合作。然而,这一谅解已受到严重破坏。今年中国在实控线附近的单方面行动完全违背了自1993年以来两国所签署的一系列边界协议的核心原则,同时还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双边关系的运行轨道。中国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中国是边境地区的支配性力量,它就可以继续维持边境地区和平安宁的表象。确实,在过去这些年里,印度的立场看起来更像是印中边界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印度加强了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其军事巡逻也更为频繁。印度军队已经为边境地区更大的不稳定性做好了准备——如果找不到边境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实控线附近频繁爆发冲突将成为新常态。
印度一直处于挑战中国全球构想的前沿,在大多数国家都支持一带一路的时候,印度是第一个指出其危险性的国家。现在,大多数主要大国都接受了印度的说法。印度也在努力与志同道合的国家一起塑造印太地区的全球议程,中国试图在世界舞台上将印度边缘化的做法并没有奏效。因此,中国“选择了使用武力”,希望以此让印度得到教训。然而,它的做法导致了印度从民间到政府层面都变得更加反华,也使得印度政府在采取反华政策的时候更加无所拘束。印度对中国在边境地区军事行动的反应表明,印度有对付中国的政策武器,而且随时准备运用这些武器。从限制中国资本进入印度市场到印度深度参与印太战略,印度对中国的“反击”已经渗透到内政外交的各个方面。现在轮到中国做出选择了,它是想要一个永久的敌人,还是想要一个生意上的伙伴。无论中国做出何种选择,都将决定印太地区的战略格局。
【作者:Harsh V. Pant,哈什·V.·潘特教授,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项目研究员兼负责人,伦敦国王学院国际关系教授。】
12月29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beijing-new-delhi-2020-was-point-no-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