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的第七届印度-欧盟峰会上,印度与欧盟一致同意开始进行谈判。根据印度-欧盟高级技术小组(India-EU High-Level Technical Group)的报告,双方的谈判始于2007年,并一直持续到2013年。印度与欧盟有达成协议的意愿,但双方都缺乏决心,在围绕多个问题进行了长达15轮的会谈后,谈判似乎已经破裂。
尽管印度与欧盟整体上希望达成一项协议,但双方的利益集团存在各种分歧。一方面,欧盟希望印度开放葡萄酒和小型汽车的市场,并为其保险、银行和电子商务公司提供在印度发展的机会。欧盟还希望将劳工、政府采购和环境等新问题纳入谈判议程,但即使在世贸组织的讨论中,印度也都对这些问题保持回避的态度。另一方面,印度的要求似乎没有那么苛刻,印度重点关注工作和学生签证的问题以及数据安全状态(secure data status)——这将有助于印度的IT公司从欧盟获得外包业务。但在这两个问题上,欧盟持有不同的意见。
自2000年以来,来自欧盟的公司已经在印度投资了910亿美元,而印度公司向欧盟投资了590亿美元。有6000家欧盟公司在印度开展经营活动,创造了将近170万个工作岗位,约四分之一的公司来自德国。印度与欧盟都支持全球化,根据2020年7月印欧峰会所发布的联合声明,双方仍将致力于推动全球化进程。声明的另一个关键部分涉及贸易问题,印度与欧盟都强调新冠疫情后的工作重心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就业,双方建立了高级别的部长级对话机制,以消除阻力以及改善双边经济交流与合作。相关贸易专家对此表示赞扬,因为印度与欧盟终于在政治层面上确立了贸易关系。尽管双方有着合作的意愿,但印度与欧盟是否能够克服各自内部的排外主义和保护主义情绪,仍有待观察。
印度目前正寻求加强与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流,并认为自身的战略利益可以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相一致。印度与欧盟的高级别贸易对话需要关注新的合作领域,在当前讨论的基础上寻求互惠,并尝试建立基于共同价值观的现代伙伴关系。印度必须通过对话来消除现有分歧,利用基于多边主义和维护国际规则的新战略交流模式,并制定一套侧重于投资保护协定(Investment Protection Agreement)的制度,以吸引更多来自欧盟的外国直接投资。
【作者:Gurjit Singh,古尔吉特·辛格,印度理工学院教授,曾担任印度驻德国大使。】
8月6日报道
https://www.gatewayhouse.in/india-eu-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