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印度经济外交里的中国因素

推文时间:2021-04-30     期数:第111期

中印战略关系的崩溃以及“印度制造”倡议所导致的新的保护主义为印度对华经济外交提出了新要求,虽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印度一直比较担忧中国的经济影响,但边境冲突导致印度对两国经济合作的政策和言辞迅速发生了变化。过去十年,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以及中国可能利用经济优势实现政治和安全目标的战略焦虑显著增长。这意味着印度需要通过外交及政策手段,在不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冲突的情况下,抑制其负面战略影响。

中国有很多经济优势,包括:对全球供应链的巨大影响,从新冠疫情中实现的经济复苏,对全球经济恢复的重要意义以及它在印度基础设施、制造业、数字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存在。这些都表明,即使担心中国将经济关系武器化,但要想与它脱钩仍然很困难。与中国经济完全脱钩并不现实,即使与日澳签订了供应链弹性倡议(Supply Chain Resilience Initiative),印度也很难找到愿意全面摆脱中国供应链的经济伙伴。由于存在行业选择、企业的效率成本、是否能够建立新的监管框架以及国内政策的变化速度是否足以重建可行的供应链等因素,人们对重建全球供应链有着广泛的担忧。

对在印中国企业的简要调查也表明,中国公司不打算离开印度。印度担心中国企业与军队有联系,因而把大量公司列入限制名单,然而在中印双边关系紧张之际,中国公司仍决定留在印度,这一事实要求印度政府学习其它国家的做法,制定合理和透明的安全监督协议。很多在中国的印度公司也认识到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它们很难因为政府限制而放弃在华商业利益。尽管如此,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有助于印度开拓其它市场,并发展本土制造业,但这需要印度政府以合理的速度进行改革以支持国内投资和制造业发展。此外,将经济和政治区分开来不再具备现实性,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除了保护主义以外,印度还需要明确其政治和经济目标。

面对中国的影响,印度应当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运用实力推行其经济外交政策。如果印度希望在周边地区推进基础设施项目以限制中国的影响,它必须建立管理小组并吸纳技术人员,以支持驻当地的外交官。当前全球多边秩序正面临挑战,印度不能让中国获得新秩序的领导权。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表明,全球化不仅要考虑增长,还要考虑生存底线,印度必须利用其智力资本制定一项全球发展计划。

【作者:Madhu Bhalla,马杜·巴拉,德里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中国研究教授。本文节选自A 2030 Vision for India’s Economic Diplomacy。】


4月26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wp-content/uploads/2021/04/A_2030_Vision_for_Indias_Economic_Diplomacy.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