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与德国保持着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自2011年以来,两国一直在举行内阁级别的双边磋商。2020年9月,对于印度占据关键角色的印太地区,德国制定的印太方针阐明了它在该地区的利益与承诺。然而,印德合作中仍存在缺陷。
几十年来,印德关系一直在不温不火地缓慢发展,双方既没有重大损失,也没有重大收获。但近年来,国际体系受到了两大冲击:中国崛起以及“相互依存的武器化”。一方面,中国的影响力在不断上升,而且并不局限于周边地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其全球影响力的示例。另一方面,少数大国全球价值链“武器化”的能力日益增强,提升了某些国家伤害西方国家的可能性。以上趋势的发展要求德国(乃至欧洲)从范式层面转变其外交政策。仅由、或主要由商业利益驱动的政策可能容易让公民在食品安全等关键领域受到供应链中断的影响。在保持经济繁荣的情况下,要从以上威胁中保护自身,就必须与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建立可靠的价值链。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能够与德国达成这种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印德关系之所以尚未发挥其真正潜力,至少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与印度相比,和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相对简单。尽管莫迪执政期间印度在促进商业便利性方面有所突破,但与印度进行商业洽谈和业务合作仍比较复杂。其次,认为印度民主存在缺陷,就进一步认定印度不是值得合作的伙伴,这种观点在德国司空见惯。最后,在第二点基础上,德国将贸易和投资作为深化印德关系的主要渠道。然而,这一坚持牺牲了自由主义的宏观价值理念,导致德国(与欧盟)走进了劳工和环境标准的死胡同。以上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具体而言,德国与印度需要就实际问题制定相关议程。
印太地区是印德可能达成合作的区域之一。德国在2020年9月提出了印太方针,并决定在今年派遣一艘护卫舰。德国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其他国家对四方安全对话的兴趣日益浓厚之时,德国(或整个欧盟,这取决于欧洲印太战略的演变趋势)也可以考虑加入这一倡议,成为致力于维护该地区稳定、和平和自由的重要力量。印德两国急于寻求合作的另一个层面可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德国和印度可以共同寻求更紧密的欧盟-印度互联互通路线,并通过双方都感兴趣的清洁能源项目来实现这一点。
西方民主国家与印度建立富有意义的合作的时机已经成熟。欧盟与拜登政府似乎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现在轮到德国了。
【作者:Amrita Narlikar,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名誉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院(GIGA)院长,汉堡大学教授。】
4月8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why-should-germany-work-more-with-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