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由于旧疾复发而突然宣布辞职,这一消息惊动了日本朝野。安倍晋三打破了佐藤荣作在1964至1972年创立的执政记录,成为日本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在新冠疫情蔓延、经济发展不稳定以及与中国、朝鲜和韩国等周边国家关系尚未缓和之际,安倍晋三选择了辞去日本首相一职。在8月28日的离任新闻发布会上,安倍坦言他未能从朝鲜解救失踪的日本人、未能与俄罗斯签订和平条约也未能修改宪法,这些都成为了他执政生涯中的遗憾。
安倍晋三的主要优势在于他拥有较长的任期,这使他在国内外主动采取行动时具备更多的时间、更高的战略眼光和更大的政治影响力。如果安倍没有足够长的任期,“安倍经济学”与“自由开放的印太”倡议都无从谈起。与印度的交往是安倍晋三的政治成就之一,虽然日本与印度本就是坚定的合作伙伴,但自2012年以来安倍给印日关系带来了战略层面的质变。2014年,安倍晋三作为主要嘉宾参加了印度共和国日的活动,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非常重要。他坚持与印度举行年度峰会,并与莫迪总理到访了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ad)和瓦拉纳西(Varanasi)。2007年8月,安倍晋三访问印度时首次提出“印太战略”。在他的任期内,日本天皇明仁和皇后美智子出访印度(2013年11月30日),这也是明仁天皇唯一一次访问印度。2014年,印度与日本确立了特殊的战略和全球伙伴关系,双方此后不断加大投资,双边关系明显深化。
安倍晋三的离任或许将对“四方安全对话”和“印太合作”造成重大打击,这两大倡议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日本政府将来的政治体系中会有多少与“四方安全对话”相关的政策还不得而知。继任的日本领导人或许对此前的政策存在不同意见,甚至减少对印度的直接支持,这将影响印日双边关系的发展。此外,在印度-澳大利亚-日本区域共同价值观伙伴关系的新倡议中,日本需要提供更多的政治支持。如果日本想要在印太地区有一番作为,此后的日本领导人需要展现出更大的政治决心。不过,可以预估的是,日本提供的大规模政府开发援助和印日伙伴关系应该会得以维持,大部分计划中的外国直接投资也来自于在印度开设的日本公司。但由于日本现在更倾向于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印日之间的贸易发展或许会遇到阻碍。
对印度政府而言,与日本新的领导人打交道将是一个挑战,这需要印日两国领导人的通力合作,但安倍的继任者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处理其他更加紧迫的问题。莫迪总理或许有自信与安倍晋三以外的日本领导人相处,但新的交往模式将对印度与日本之间的伙伴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Gurjit Singh,古尔吉特·辛格,印度理工学院教授,曾担任印度驻德国大使。】
8月31日报道
https://www.gatewayhouse.in/abes-resignation-india/